打印

推挽电路最佳偏置点选择以及输出阻抗的计算

[复制链接]
楼主: LAORUAN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41
要不这样,把R3换成理想恒流源,如下图所示,再次求Ro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42
Lgz2006| | 2012-11-25 16: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gz2006 于 2012-11-27 07:18 编辑

这个电路模型不知能否适用41楼图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43
Lgz2006| | 2012-11-26 08:52 | 只看该作者
41楼图解等待中---

错待35楼了,都是rb'e那一撇惹的祸
可是也太令人哭笑不得了——1+1≠2偏要=0.5。小学都学着整数化,却偏要小数化。巧遇有个0.5欧的量值,按照数学习惯自然就会误读了

39楼也非常清楚“功放大信号gm完全不能确定”,也应该知道“大电流下1/gm会很小很小”以至于rbb'都可能成为主导因素。那么只用gm表达还能正确吗?第二,正是图一能够更好说明“每个时刻都只有一管工作”,怎么能做并联处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44
HWM| | 2012-11-26 09:01 | 只看该作者
这里没有“计算”,最多仅是估算....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45
Lgz2006| | 2012-11-26 09:21 | 只看该作者
不用精确计算,只要准确表达就行
精确数值,只能从“测试学定义”进行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46
HWM| | 2012-11-26 10:22 | 只看该作者
不用精确计算,只要准确表达就行
精确数值,只能从“测试学定义”进行
Lgz2006 发表于 2012-11-26 09:21

“准确”表达却没有“精确”计算,完全不能自圆其说。

具我所知,“测量学定义”的基础是《统计学》。


没有模型(即前提假设)就没有“表达”,也就意味着没有“计算”可言;没有期望值和标准差也就没有“测量”,故也就毫无“测量学意义”。更有甚者,没有《统计学》前提,那玩意儿连个估算都不是。


无前提的结论,无真伪意义。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47
Lgz2006| | 2012-11-26 10:38 | 只看该作者
46# HWM
对于主题“输出阻抗计算”,您看还能做点儿什么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48
LAORUAN|  楼主 | 2012-11-26 16:24 | 只看该作者
24# maychang
明白了,谢谢。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49
LAORUAN|  楼主 | 2012-11-26 17:10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讨论地很激烈,我看得有点晕乎...
gm这个参数我还真的很少在三极管中用到,仅仅在上模电课上用到一次吧。

我感到很大鸭梨...好好学习。。。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50
LAORUAN|  楼主 | 2012-11-26 17:53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再来看看这幅图。
图中的Rv上是不是没有交流电流?最早不理解Rv的作用,现在懂了,因为Tr2上的电流不能直接进入Tr4的基极。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51
maychang| | 2012-11-26 19:08 | 只看该作者
“图中的Rv上是不是没有交流电流?”
有。不过交流成份远不如直流(5mA)那么大,要小得多。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52
MCU52| | 2012-11-26 20:50 | 只看该作者
上面算了跟随器的输出再算总输出阻抗只要在上面加上R3/(gm*rpi+1),精确一些见下图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53
LAORUAN|  楼主 | 2012-11-26 22:29 | 只看该作者
51# maychang

我在想交流时Tr3应该是截止的,那电流怎么流呢?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54
LAORUAN|  楼主 | 2012-11-26 22:31 | 只看该作者
52# MCU52

看不懂。。。只有公式。。没有图文并茂啊。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55
maychang| | 2012-11-26 22:46 | 只看该作者
53楼:
“我在想交流时Tr3应该是截止的,那电流怎么流呢?”
君不见Tr4~Tr7有静态电流么?上面两管电流增加,下面两管电流减小,在静态电流变化范围内Tr3是不会截止的,这段时间内Rv上电流显然有变化,即存在交流电流成份。Tr3完全截止后确实没有,Tr2完全截止后也没有。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56
Lgz2006| | 2012-11-27 07:13 | 只看该作者
52# MCU52
这里发帖只有3个动机:1.让人学;2.学人家;3.人说梦
这个式既不是定理又非定律。画个或指定个模型图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57
xukun977| | 2012-11-27 18:43 | 只看该作者
倘若R3换成理想恒流源,那么按照你这算法,输出阻抗是无穷大,就算闭环反馈量是30,则闭环输出阻抗仍远大于8欧,明显与实际不符。一般输出阻抗是毫欧级的,输出电感的损耗电阻都要比他大,所以实际上计算Ro时,只看发射极电阻和输出电感。
问题在于电压放大管输出端,是频率的敏感函数,必须考虑,否则计算值与真实值相差过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58
Lgz2006| | 2012-11-27 18:51 | 只看该作者
真的恒流就工作不好了,何况还有roe呢
若以41或42楼图,你弄个合理的式子看看,基于gm的也行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59
Lgz2006| | 2012-11-27 19:23 | 只看该作者
看你对放大电路有点儿认识,长话短说:
1.假设前级为受控电流源,经过Tr3Tr4射极跟随,输出特性还不是恒流的么
2.Tr3Tr4基极回路阻抗,等效折算至射极即(rbb’+R3//roe)/(1+B)对吧。呵呵,gm就力不从心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0
mwrookie| | 2012-11-27 21: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wrookie 于 2012-11-27 21:05 编辑

不用考虑rbb' 典型bjt管子rbb'相对rpi小得多,更重要的是rbb'也是随bias 电流IC变化的,还是比较复杂的非线性变化,但是大致上说会随着IC的增大而减小。
而且对于功放管,从IC工艺制成角度简单来说, 其实都是把许多小管芯并联起来在封装在一起组成一个功率管的,所以功放管的各端电阻参数比普通管的都要小个数量级。更无须考虑rbb', rbb'需要在意情况一般是 高频与rpi并联额电容的影响到 rpi从信号分压减少的情况。建议还是先搞清每个参数的物理意义。

gm参数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设计参数,可由bias设计,而beta是厂商参数(但其实是个分散性很大很不准的参数),beta和gm又决定rpi,  对于fet管 beta无穷大,rpi无穷大。
但是小号模型 对 静态bias会变化的功放来说本来就是无法使用的。所以输出电流变化越大 大信号失真越明显。
仅作定性分析,大电流输出时,输出的阻抗估算位 R7//R8是合理的。(并联是因为这里是AB类bias,求输出电阻的定义是将输入信号short后,在输出加入测试电路压和测试电流来求)。

要对算小信号输出阻抗的准确表达试也不是什么难得,虽然对功放来说小信号模型其实没大的意义,找本像样的教科书不是这种cookbook,看看 跟随器电路的输出电阻算法就行了,只是这里为并联的对管,改下参数就行了。其实全是基本概念。

功放的确是比较特殊的电路 一般不是算出,仿真出的,除非有厂家提供精确度极高大信号模型参数。所以传统的固态PA设计一般都是一边tune一边设计吧,小信号分析大多也就能提供个变化趋势上的参考而已。实际考虑电抗性等其他效应会更麻烦。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