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氏另类饱和
因有
Ic = Ic(Ib,Uc)
定义
βmax = MAX{∂Ic(Ib,Uc)/∂Ib}
取
∂Ic(Ib,Uc)/∂Ib = βs = βmax X%
由Ic = Ic(Ib,Uc)将上式中的Ib消去,得关于Ic和Uc的方程
F(Ic,Uc) = 0
确定空间Ic×Uc上的一条曲线。告诉你,这里面的子类多了去了。
如果感到“∂”麻烦,还可以将其去掉另搞一套。
酱氏另类饱和[第二版]
因有
Ic = Ic(Ib,Uc)
定义
Rmax = 1/MIN{∂Ic(Ib,Uc)/∂Uc}
取
∂Ic(Ib,Uc)/∂Uc = 1/Rs = 1/(Rmax X%)
由Ic = Ic(Ib,Uc)将上式中的Ib消去,得关于Ic和Uc的方程
F(Ic,Uc) = 0
能看出这两个版本的差别吗?
第二版是否靠谱点?
还存在什么问题?
看似“调侃”,其实不然。
下式
Ic = Ic(Ib,Uc)
是共识。这是器件特性(源于测量),客观存在。
而下两式
∂Ic(Ib,Uc)/∂Ib = βs
∂Ic(Ib,Uc)/∂Uc = 1/Rs
岔开了。一个关注β(电流增益),另一个关注R(输出阻抗)。
在此,我们关心的是BJT的“驱动特性”,即是否为近似的电流源(若是则可以采用一定的模型近似描述)。自然,这明显侧重于考虑BJT的输出阻抗,即下式
∂Ic(Ib,Uc)/∂Uc
此为输出导纳——输出特性曲线的切线斜率。这就引出了下面的“正统”概念。
https://bbs.21ic.com/icview-544798-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