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z0095 于 2013-12-11 15:46 编辑
“老抽这些至少还是公众认可的,那个广义的,S一撇的却是杜撰的”LGZ2006 说S’是杜撰的,讲这话可不负责任。
S’知道的人不多,搞过应用的就更是少之又少了(在国际上也是这样)。S’一般在软件的后台运行。八几年时,我们进口了据说国内第一台hp8753A矢量网络分析仪,仪器上只有50欧的阻抗圆图。后来一位教授给惠普提建议,在仪器中加入广义散射参数的转换功能,即增加S’参数运算功能。不知道该建议起没起作用,后续型号的8753就增加了Z0=50和75欧的选项,用50欧硬件测量系统,可以输出50欧和75欧的结果。
我经常强调“特例”,即提醒注意结果的条件。所谓线性增益的“直线”关系是有条件的。在电路、网络元器件参数不变和固定源阻抗和负载阻抗的基础上,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源输出幅度,线性电路的增益会不变,即线性增益与直线挂钩。
但是,S’仿真的新条件是,源阻抗改变了,尽管网络元件参数没变,增益会改变。随源阻抗的变化,线性增益会是曲线,在新条件下,再用旧判据就不对了。这个弯一定要转过来。
AX=B,数学上考虑电路模型和各部分的条件了吗?不考虑条件的差异,这种粗糙的分析方法如何服人?
线性定义的重点,在于不产生额外的产物。这既是数学的结论,也是工程鉴定的手段。工程中不光要知道元器件参数不变是线性的条件,还要关注鉴定的手段。这也是纯数学跟工程的区别之一。
常见HWM叫人去看书。其实,读书的深度要适可而止。已知的定理、原理是可数的,搞电路经常要作的,是理论与实际的对号入座。新问题的出现是无穷尽的,对号入座也就永无止境。所谓的经验,“经历”是共性,水平的差异主要在:(经历+对号)程度的区别上。拿个剧场票对上个厕所号是常有发生的,搞实际工作的对这些都会习以为常,因此对待不熟悉的问题,一般会持开放的心态去探索,为寻求正确的方向和改进留下空间。加强“对号”的实践,是我对HWM的建议。当然了,也是适可而止,毕竟大家的方向不同,精力都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