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国电子工程师模拟技术知识落后的根本原因.

[复制链接]
楼主: clarkzh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61
herrible| | 2014-5-17 1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教材和教学模式确实有待改进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2
l4157| | 2014-5-17 16:56 | 只看该作者
楼上这写的,俺看得快发狂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zyj9490 2014-5-17 19:06 回复TA
不理不睬为好. 
maychang 2014-5-17 18:32 回复TA
刚想起来,这叫“梨花体”。 
63
奔牛滚滚| | 2014-5-17 21:48 | 只看该作者
Dick00 发表于 2014-5-16 11:55
垮掉的一带,整体教育大环境在那个年代遭遇腰斩,没办法,几十年都不会恢复的,继续熬吧。。。。 ...

你看过历史吗?70年代中期中国的电子行业还是挺先进的.
后面换领导了,推行造不如买,现在连原来完整的工业体系都没有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xmar 2014-5-22 12:51 回复TA
这个有道理。 
64
grasswolfs| | 2014-5-17 22:09 | 只看该作者
奔牛滚滚 发表于 2014-5-17 21:48
你看过历史吗?70年代中期中国的电子行业还是挺先进的.
后面换领导了,推行造不如买,现在连原来完整的工业 ...

据可靠消息,现在领导们已经意识到了,全面要推进国产化,可惜差距太大,每年投入很多钱但是不见效果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5
奔牛滚滚| | 2014-5-17 22: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奔牛滚滚 于 2014-5-17 22:24 编辑
Tuerma 发表于 2014-5-17 09:46
归根到底还是知识分子只问学,不问政。

不做政治的主人,就只能做政治的奴婢。

问毛,多少所谓的知识分子,一股子酸气,摆个臭架子,实际是臭老九.
坐而论道头头是道,实干完全不屑.现代社会哪样不是干出来的?包括政治都是在实干.关心政治?打一下自己的小算盘,算算还是躲远点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Tuerma 2014-6-4 11:11 回复TA
说白了,是抱着多占便宜少付出的心态的比重太大了。 
xmar 2014-5-22 12:53 回复TA
这个视乎没道理。 
66
奔牛滚滚| | 2014-5-17 22:28 | 只看该作者
确实没啥好芯片可以直接用的.分立元件确实很麻烦.尤其在低压领域.例如3v以下的电池供电系统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7
maychang| | 2014-5-17 22:45 | 只看该作者
“70年代中期中国的电子行业还是挺先进的.”
70年代中期,那就是1974~1977年啦?
那几年有什么先进的?没看出来。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8
奔牛滚滚| | 2014-5-17 23:17 | 只看该作者
maychang 发表于 2014-5-17 22:45
“70年代中期中国的电子行业还是挺先进的.”
70年代中期,那就是1974~1977年啦?
那几年有什么先进的?没 ...

说法不太准确,是晶体管方面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9
zyj9490| | 2014-5-17 23: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yj9490 于 2014-5-17 23:43 编辑
maychang 发表于 2014-5-17 22:45
“70年代中期中国的电子行业还是挺先进的.”
70年代中期,那就是1974~1977年啦?
那几年有什么先进的?没 ...

至少电子管时代,社会主义阵营还是比较可行的,各种电子管,都能做,性能也不错.拉开差距的,应是集成电路,特别是微处理器出现,西方技术爱好者都在玩微处理器时,中国应还在国家级的实验室作为教授钻研品.早期高性能的OP是对社会主义国家禁售的,OPA129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0
maychang| | 2014-5-18 00:19 | 只看该作者
zyj9490 发表于 2014-5-17 23:37
至少电子管时代,社会主义阵营还是比较可行的,各种电子管,都能做,性能也不错.拉开差距的,应是集成电路,特别 ...

中国第一支电子管,是1936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设在南京的电气研究室单宗肃领着两名工人造出来的,型号为30。
1937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成立中央电工器材二厂,是资源委员会与美国亚克脱勒电子管公司签订合约组建的。1938年开始生产白炽灯泡。1938年底该厂即迁往后方,先到长沙,再到湘潭,最后落于桂林。1941年,试制成收讯放大管3CA3。该厂49年后改为华东电子管厂。另一也是由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建立的南京电照厂改为南京电子管厂(772厂)。
北京电子管厂(774厂)则是苏联援建的,所有型号均为苏联标准。中苏交恶后,改用中国型号,其实还是那些型号,改个名称罢了。曙光电子管厂则是北京电子管厂(774厂)和南京电子管厂(772厂)抽调相应生产线在长沙联合组建,1963年试产,1965年正式开始生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1
maychang| | 2014-5-18 00:23 | 只看该作者
北京还有个“友谊无线电厂”,是东德援建的,生产动圈式扬声器、变压器、指针式电表,等等。德国东西确实不错,那个做工,苏联货没法比。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2
maychang| | 2014-5-18 00:2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最早的晶体管,是北京电子管厂生产的,仿苏联型号。
一支锗低频三极管(特征频率大概5kHz)当时27元,一支锗二极管10.8元。当时科长级月工资是56元。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xmar 2014-5-22 12:56 回复TA
型号是:3AX1和2AP1 
73
youku| | 2014-5-18 01:09 | 只看该作者
maychang 发表于 2014-5-16 10:01
中国曾经落后得很少。
萨本栋写过《电机学》,美国某些大学采用作教材。
二战时,美国军方找孟昭英主持一个 ...

感谢普及历史,还有个斯贝发动机的吴仲华...
并且我还想找到能说明吴的贡献的权威资料,可惜一直没找到。。

再次感谢,必须读历史!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4
不亦心| | 2014-5-18 02:27 | 只看该作者
l4157 发表于 2014-5-17 16:56
楼上这写的,俺看得快发狂了

还你一个清静的世界。。。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5
xukun977| | 2014-5-18 06:47 | 只看该作者
zyj9490 发表于 2014-5-17 23:37
至少电子管时代,社会主义阵营还是比较可行的,各种电子管,都能做,性能也不错.拉开差距的,应是集成电路,特别 ...

不错个鬼,一直在模仿,一直落后2代左右。
5几年还在玩电子管,甚至6.70年代还在玩,比人家多玩几十年,性能当然不错了。而人家到50年代底,BJT已经玩熟了,现代模拟电路基础教科书的范本就是那时成型的。
1973年,还在模仿uA702,709等第一代OP,增益只能做到4到10万,而那时国外3代都有了,1968年的二代OP已经做到20万倍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6
zyj9490| | 2014-5-18 09: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yj9490 于 2014-5-18 09:13 编辑
xukun977 发表于 2014-5-18 06:47
不错个鬼,一直在模仿,一直落后2代左右。
5几年还在玩电子管,甚至6.70年代还在玩,比人家多玩几十年, ...

看样子,整个国家的力量也拼不过西方的私营公司,温总说的集中力量好办事岂不是空话,谎言?中科院的人是一批饭桶,只会搞偷技术,不会原创,不要说发现定理,只要原创技术就可以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7
lu0754| | 2014-5-18 09:27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房价、物价这么高!还有几个有多余和金钱和静下心搞研发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8
maychang| | 2014-5-18 10:06 | 只看该作者
zyj9490 发表于 2014-5-18 09:09
看样子,整个国家的力量也拼不过西方的私营公司,温总说的集中力量好办事岂不是空话,谎言?中科院的人是一批 ...

确实。不过,那是不自量力,硬拼的结果。

美国在独立时,技术比英法德差得远,科学就更不用说了。当时美国根本没有纺织机械,只能手工纺织。华盛顿总统就职典礼,穿的是手工织物做的礼服。当时美国只能生产生铁,不能生产钢,连中国都不如(当时是乾隆朝),中国用手工方式还能够生产出钢来。不过美国并没有硬拼,该买就买,绝不搞什么“大跃进”,也不搞“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更不搞“打倒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在科学和技术上也没有国家支持项目(美国科学院,政府只给院长和秘书两个人发工资,院士开会的旅费都没有),没有发展计划。经过一百多年,却成为世界经济实力第一。
所以,越是“集中力量”,越糟糕,越发展不起来。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9
xiaopingt| | 2014-5-18 10:11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必须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做技术,那一定要做到自己的最优。人人都贡献力量,放下浮躁,希望就在前方。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80
maychang| | 2014-5-18 10:25 | 只看该作者
lu0754 发表于 2014-5-18 09:27
现在房价、物价这么高!还有几个有多余和金钱和静下心搞研发

现在总比抗战时强吧?
在西南联大,江泽涵(北大数学系主任,西南联大数学系主任)听说美国出版了一本《拓扑学》,托胡适(驻美大使)买到了一本。到手之后,若干学生把书拆开,每人手抄一部分,然后互相交换再抄,这样湊齐了几本“手抄本”。当时没有教室,是在小树林里,树上挂块木头黑板上课。
怎么在那个时代,这些教师和学生就能够静下心来呢?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