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2008年启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补贴推广节能灯,逐步淘汰在用白炽灯和其它低效灯具。
据“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项目办公室介绍,截至2013年底,全国累计推广节能灯等高效照明产品7.8亿只,年节电能力达320亿千瓦时。预计今年仍推广1亿多只。
中央投入每1元补贴可省13元电费
中央财政补贴推广活动通过公开招标将节能灯价格平民化。如市场价15元的节能灯中标价比零售价平均降幅在40%左右,加上国家补贴的50%,老百姓只花市场价约30%就可买到品质优良的节能灯。如果加上地方财政配套补贴,价格会更便宜。
2008年,承诺举办绿色奥运的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推出“一元节能灯”计划,在部分城区以市场价1/10的价格推广500万只节能灯,受到北京市民的欢迎。北京市对居民用户提供的“一元节能灯”是在中央财政补贴50%基础上,市级财政补贴30%,区级财政补贴10%,居民只支付10%的价格。
据财政部发布的数据,2008—2010年中央财政共投入25.62亿元支持推广3.6亿只高效照明产品。经测算,这些高效照明产品寿命周期内节电约660亿度的节电量,即中央财政补贴每投入1元钱可节电约26度的节电量,按0.5元一度电费计算,1元的中央财政补贴可以节省13元钱,即总共为广大城乡居民和大宗节能灯用户节省约333亿元电费开支。
在此之前,尽管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节能灯生产国和出口国,年产量达到40多亿只,占世界节能灯产量的80%以上,但由于流通环节费用高,普及难度大,主要节能灯厂家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形成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局面。
规范国内市场、壮大龙头企业
国家启动节能灯财政补贴推广活动,让国内一些长期深耕国际市场,依靠给洋品牌代工赚取利润的国内节能灯企业认识到国内消费市场的巨大商机,纷纷加大国内市场开拓力度。
据“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项目办公室介绍,在财政补贴推广过程中,通过公开招标降低了中标产品的销售价格,带动了整个高效照明产品市场价格的理性回归。2010年普通节能灯价格比2007年下降了30%-40%。国家还逐步对产品光效、寿命、显色性、汞含量等技术指标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同时通过加强监督抽查,进一步规范了市场,提高了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理事长刘升平指出,在财政补贴推广政策的带动下,质量好、价格适中的高效照明产品逐步成为照明市场的主流,假冒伪劣产品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高效照明产品市场朝着更加规范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以2010年参与推广的35家中标企业为例,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节能灯)产量为26.6亿只,占全国节能灯总产量的65%,从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荧光灯生产企业500多家中脱颖而出,企业整体竞争力有效提升。其中,上海亚明、浙江阳光、欧普照明、临安宇中高虹等国内龙头企业累计中标数量高达5000多万只,企业产能逐步扩大,国内市场份额明显提高。
LED成今后节能减排生力军
去年开始我国实施财政补贴LED照明产品的推广,大大促进了国内节能灯龙头企业公司从传统产品向LED产品的转化节奏。
投入研发超亿元的欧普照明已拥有300多名研发人员,形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两大生产基地。去年第四季度,LED产品销售额占其照明产品总额的33%,上一年这一比例还不足5%。去年浙江阳光LED收入近10亿元,比上年增加170%,占其所有节能照明产品收入的31%。
上海亚明作为1923年制造出中国第一只白炽灯的民族企业,2011年投入近亿元成立亚明LED技术中心,并不断投入巨资进行LED照明产品的研发。近几年来,上海亚明照明成功中标了人民大会堂报告厅、中央党校、北京奥林匹克中轴大道、世博会徐汇滨江LED照明项目。
不仅如此,上海亚明、欧普照明、浙江阳光等照明企业近年来还采用能源合同管理模式,就是由这些企业垫资为商场、机关单位、学校等大客户进行照明系统节能改造,若干年后节省的电费按约定比例分成。这一模式对客户而言等于零成本实现节能改造,照明企业可以获得更多项目和更高的利润率,取得了推广与节能的共赢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