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的很详细,总结:
C10比较容易损坏,为什么?如何补救?
唐龙: 这跟彩电上的A3电源简直就是兄弟吗?好像又有很大的区别! C10比较容易损坏,为什么?如何补救? 这个电容上参数一要耐压高二要高频损耗低! iC921: 我只知道这样的结果,但不是很明白其中详细原理。据说它容易损坏就是由于高频引起发热的结果。麻烦详细讲解。当然,我也知道“7 D2、D3为什么不是阴极向下?”的“原因(答案)”是:T1的12-10脚输出负电压时,得由D2、D3提供电流回路。 尤新亮: 1.D2D3提供了C10的放电途径,并保持了Q1有适当截止反压. 2.C10宜选用波纹电流大的型号,所以常用50V以上电解; 它的损耗可以忽略,推荐使用薄膜甚至瓷介型. 尤新亮: 50V/0.47U铝电解允许(规定寿命之下)的波纹电流不过几十毫安,而这里需要上百毫安.再加之它的工作直流电压偏低甚至还有点不确定,导致提早失效. 钽电解可以解决,薄膜电容就更没有问题了. davidli88: 电解电容发热,主要是涟波电流流过ESR的欧姆热,其次是电极与电解液反应的极化反应热。目前的电解电容,涟波电流大约为20mA/uF,涟波电流是在120Hz下测试的,高频使用时可以乘上1.2~1.5倍。 因此,0.47uF大约可承受15mA的涟波电流。这个电流受反馈绕组的逆程电压、D2、D3、R7决定,峰值也就十几mA。如果用优质电解电容,本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如果用了廉价的电解电容,就很容易出问题了。 从成本的解度看,一只优质的0.47u/50V电解电容与一只二极管的综合成本,不少于一只0.47uF/63V的薄膜电容 (0.47uF/50V电解电容的采购成本约0.05元/只,二极管4007约0.03元/只,0.47uF/63V的薄膜电容约0.15元/只,由于工厂对插式元件的组装费用一般以0.05元/只计,虽然材料成本降低了0.07元,但加工成本多用了0.05元,节省2分钱而已,但生产过程中,很多工厂的采购为了私利,往往会换用一些便宜货,问题就来了。) iC921: D6和C10,可以说是让R7与Q1、Q2之间轮流工作在直流-交流状态。辅助线圈输出正电压时,二极管D6将电容C10短路,为直流状态,C10的电压为一个正向二极管压降的负值(姑且取1.0V吧,此时辅助线圈的回路是正反馈)。而辅助线圈输出负电压时,D6反向截止,工作在交流状态。电容的电荷通过D2和D3抽回,加速Q1截止,----尤新亮18楼说“C10更应看作是反向加速电容”,我看是对的。 C10不能按普通方式并到地,那样D6反向截止,电容放不了电。这里即使不要D6,即使放电速度比现在快,效果也是不如现在的。因为Q1是电流工作器件,抽回电流是主要的----C10的电流直接往回抽,显然比自行放电彻底有效 兰天白云: 线圈12端的电压是在Q1导通时为+,还是Q1截止时为+? 1:如果是Q1导通时为+,那么这个+的电压经过R7,D6到达Q1的基极,使Q1加速导通 当线圈12端的电压为-时,电流从地端经D3,D2,R7对C10充电,此时Q1的基极可能 为负,加速Q1截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