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技术讨论]

继电器的使用,您注意到了吗?

[复制链接]
楼主: dontium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81
j_zhang| | 2014-9-29 0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使用继电器就不会在意那点时间,理想线圈除非是超导的。加个二级管续流已经足够了,想再快的话采用其他方式吧,例如高速光耦。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keasy 2014-10-15 10:58 回复TA
继电器线圈都有几十欧以上的电阻,比较小的5V继电器就有70欧 
82
beyond_12| | 2014-9-29 13:17 | 只看该作者
还以为有啥大的发现呢!!!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83
ctsdswk| | 2014-9-29 13:4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最后一张图不知道“毒害”了多少人,甚至被害者自己都察觉不到被害了。
此图民用场合玩玩可以,工业上万万不能采用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84
maychang| | 2014-9-30 08:3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所说,理论上都正确。但楼主仅作定性分析,未能定量,甚至半定量都没有。
采用楼主首帖第一图电路,根据楼主在31楼贴出的数据,以12V继电器绕组160欧电阻和1.37H电感为例(电感有两个数值,分别是释放状态和吸合状态的电感),其时间常数约为8.5ms,亦即8.5ms后电流降到开关管关断前的37%。由此,至多17ms后(二倍时间,电流降到初始值的13.5%)继电器开始机械动作。这里假定二极管是理想的。
而继电器衔铁和拉簧的机械延迟(从衔铁开始运动到常开触点闭合)远大于17ms。所以这17ms时间不是延迟时间的主体,对继电器动作快速性影响相当小,大致上可以忽略。
要使继电器快速释放,应该在减少机械动作的延迟上下功夫,即尽量减小运动部分的质量(或转动惯量)同时增加回复力(或者力矩)。电力工业上都是采用脱扣器方式(包括最小的家庭中使用的空气开关)而不是在电路上下功夫。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william008 2014-9-30 14:41 回复TA
赞! 
85
lskybs| | 2014-10-3 14:2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86
dianziyangshu| | 2014-10-10 10:1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不过能用继电器的场合,不计较这点时间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87
j_zhang| | 2014-10-10 10:25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这个电流回差是由于磁性材料的磁滞效应造成的,对于磁性材料来说电流上升段和下降段,同一电流测磁场是不一样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88
lyjian| | 2014-10-10 20:23 | 只看该作者
对建议接法1做了测试,发现加入电阻对释放速度屁点影响都没有,唯一影响就是C极电压跳高一点而已。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89
huayuliang| | 2014-10-10 20:57 | 只看该作者
额外提一点,针对于继电器吸合电流大于维持电流的。。。。有专门的IC。没记错的话,是英飞凌。
当时看了资料后,用分立元件弄了个(仿真),结果算下来元件好多。。;P
后来考虑了下,这么弄还不如用单片机剩余的引脚来控制···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90
PowerAnts| | 2014-10-11 08:49 | 只看该作者
88楼的试验证明,在一体式铁芯的短路匝继流作用下,线圈外并灭磁电阻属于画蛇添足。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91
犿蚂| | 2014-10-11 19:4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92
william008| | 2014-10-12 21:31 | 只看该作者
lyjian 发表于 2014-10-10 20:23
对建议接法1做了测试,发现加入电阻对释放速度屁点影响都没有,唯一影响就是C极电压跳高一点而已。

...

谢谢lyjian的实验。加了多大的电阻?
能不能多试几个阻值,比如0.5R,R,2R,4R,其中R是线圈内阻.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93
william008| | 2014-10-13 09:56 | 只看该作者
lyjian 发表于 2014-10-10 20:23
对建议接法1做了测试,发现加入电阻对释放速度屁点影响都没有,唯一影响就是C极电压跳高一点而已。

...

加了47欧姆电阻是吧?
继电器线圈电阻是多少?可能47欧姆偏小,至少要比线圈电阻大才能明显加快释放速度,但会造成C极电压更高。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94
ljq673091| | 2014-10-14 11:19 | 只看该作者
必须点赞!!!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95
cornrn| | 2014-10-15 10:05 | 只看该作者
下面讨论的不错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96
keasy| | 2014-10-15 10:55 | 只看该作者
maychang 发表于 2014-9-30 08:31
楼主所说,理论上都正确。但楼主仅作定性分析,未能定量,甚至半定量都没有。
采用楼主首帖第一图电路,根 ...

确实如此。我现在一年要用掉50K左右的5V继电器,并且对继电器的吸合时间都是有要求的(不能低于40ms),还有更蛋疼的要求--两个继电器的释放时间相差不能超过0.5ms!不过我都是按最简单的图1接的,从来没有在此电路上出过问题。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97
keasy| | 2014-10-15 10:56 | 只看该作者
ctsdswk 发表于 2014-9-29 13:41
楼主最后一张图不知道“毒害”了多少人,甚至被害者自己都察觉不到被害了。
此图民用场合玩玩可以,工业上 ...

最后一张图的接法,在大批量应用时会增加返修率的,因为那个电容会成为短板,一旦短路,马上熄火。并且由于R1的存在,会引起簧.片的弹跳加剧(吸合力小了,跳的次数就会多),使得继电器本身可靠性下降。而R2的存在又会使Q1上的电压加大,无形中又降低了Q1的可靠性。唯一的好处是续流二极管中的电流小了,可是Q1关闭时续流二极管中的电流最大也就是线圈电流,此电流一般不会超过90mA,离二极管1N4148的峰值电流还差了不知几座山呢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98
littleswh| | 2014-10-15 15:15 | 只看该作者
我觉的没有必要这么复杂。并联一个rc就ok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99
hgqlyl| | 2014-10-15 19:49 | 只看该作者
细节决定成败,说的有点道理,很有意思,不过似乎继电器的释放一般都没有太大的时间要求吧,估计还是有需要的,谢谢楼主的分享!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00
天凉好个秋| | 2014-10-15 21:01 | 只看该作者
R1的选择,由Q1的最高反压、线圈工作电流两者决定,电阻越大,释放时间越短。


我一个电阻都不放,就等于放了一个灰常灰常 大的电阻了,释放的时间更快?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maychang 2014-10-24 17:35 回复TA
只要你的管子耐压能够达到数千伏(电源电压的至少百倍以上)就可以这么办。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