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的倍压电路不用二极管,高人帮忙分析一下原理。

[复制链接]
6302|14
 楼主| tage 发表于 2008-1-19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面是连接,<br /> 相关链接:<a href='http://www.electricstuff.co.uk/marxgen.htm'>http://www.electricstuff.co.uk/marxgen.htm</a>
maychang 发表于 2008-1-19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这个电路输入是直流

即使用二极管,直流也无法倍压。<br /><br />这是利用气体放电性质构成的电路。各对圆圈是火花间隙(spark&nbsp;gaps)。<br />气体火花间隙的特点是:没有火花产生时是绝缘的,一旦产生火花,其电阻极小,气体成为良好的导体。<br />图中各火花间隙处于绝缘状态时,忽略电阻,各电容是并联关系。只要时间够长,各电容将通过各电阻将充电到电源电压。而各火花间隙处于导通状态时,由于各电阻数值较大,瞬时各电容是串联关系,输出端电压是各电容电压之和。<br />图中V是放电管,里面充有低压气体。其电特性是两端电压不高时是绝缘的,两端电压达到一定数值后管中气体电离,气体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运动,与未电离分子碰撞使分子电离,离子数量迅速增加,气体成为导体。<br />开始时电容Ct经电阻Rt和变压器Tt初级充电,两端电压较低,V不导通。随Ct两端电压升高V在某一瞬间导通,Ct经Tt初级放电,Tt次级感应出很高电压,使一个尖端与最左边火花间隙下面的导体之间放电,该放电迅速扩展到该火花间隙的两个导体之间,最左边的两个电容串联,电压相加,使第二个火花间隙放电,于是各火花间隙均放电,各电容成为串联。<br />忽然发现我敲这么多字一点用也没有,原文解释得非常清楚,比我的解释清楚得多。
shalixi 发表于 2008-1-19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容由级联到串联

  
tyw 发表于 2008-1-19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了,谢谢lz,谢谢二楼的中文解释

<br /><img src="https://bbs.21ic.com/upfiles/img/20081/2008119175234155.gif"><img src="https://bbs.21ic.com/upfiles/img/20081/2008119175234155.gif"><img src="https://bbs.21ic.com/upfiles/img/20081/2008119175234155.gif"><img src="https://bbs.21ic.com/upfiles/img/20081/2008119175234155.gif"><br /><img src="https://bbs.21ic.com/upfiles/img/20081/2008119175234155.gif"><img src="https://bbs.21ic.com/upfiles/img/20081/2008119175234155.gif"><img src="https://bbs.21ic.com/upfiles/img/20081/2008119175234155.gif"><img src="https://bbs.21ic.com/upfiles/img/20081/2008119175234155.gif"><br /><img src="https://bbs.21ic.com/upfiles/img/20081/2008119175234155.gif"><img src="https://bbs.21ic.com/upfiles/img/20081/2008119175234155.gif"><img src="https://bbs.21ic.com/upfiles/img/20081/2008119175234155.gif"><img src="https://bbs.21ic.com/upfiles/img/20081/2008119175234155.gif">
yangzq 发表于 2008-1-20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1

串联充电,并联放电。属于高电压技术方面的。<br />
maychang 发表于 2008-1-20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刚好说反了

这项技术可是古老得很,当时别说晶体管,就是电子管也没有。什么“管”都没有的时代,就使用这项技术了。当前在电力部门做超高压实验时仍有使用,那个火花间隙两个导体之间的距离是以米来计的。
awey 发表于 2008-1-20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用在这里:

<img src="http://images.blogcn.com/2007/6/9/4/drsstc,20070609161527465.gif">
PowerAnts 发表于 2008-1-20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克思发生器

与特斯拉线圈一样,古老但却十分有趣
yewuyi 发表于 2008-1-20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7L的图片很好玩

  
arm_start 发表于 2008-1-20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电容上的电压极性都是左负右正呢?

在变压器次级为下正上负的时候,为什么前一个电容的极性不是左正右负?
yangzq 发表于 2008-1-20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1

谢谢maychang,确实说反了。<br />
chunyang 发表于 2008-1-22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是19世纪的设计

物理学家的智慧。
sz_kd 发表于 2008-1-22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maychang 发表于 2008-1-22 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10楼的图错了

输出端极性标反了。<br /><br />“在变压器次级为下正上负的时候,为什么前一个电容的极性不是左正右负?”<br />此电容已经在变压器次级下负上正时经二极管D1充电到接近次级峰值电压,且极性是左负右正。变压器次级下正上负时该电容放电,但放不到零。
chunyang 发表于 2008-1-22 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maychang仔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0

主题

566

帖子

0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