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产品/技术] CoolSiC™ G2器件的牵引逆变器能增加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原理是啥?

[复制链接]
289|13
 楼主| Emily999 发表于 2025-8-1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基于CoolSiC™ G2器件的牵引逆变器能增加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其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是提升了能量转换效率还是优化了电机控制策略等方面起作用?

t1ngus4 发表于 2025-9-27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基于英飞凌CoolSiC™ G2器件的牵引逆变器通过提升能量转换效率显著增加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其核心原理体现在材料特性优化与器件级效率突破的协同作用上
b5z1giu 发表于 2025-9-27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SiC的击穿电压(2500V/cm)是硅(300V/cm)的8倍以上,允许器件在更高电压下工作,减少导通损耗。例如,在800V高压架构中,SiC可替代传统硅基IGBT,实现更高效的电能转换。

d1ng2x 发表于 2025-9-27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SiC的电子迁移率更高,导通电阻(Rds(on))显著低于硅基器件。CoolSiC™ G2进一步优化了沟槽栅设计,将导通电阻降低至7mΩ(650V)和8mΩ(1200V),减少导通阶段的能量损耗。同时,其快速开关能力(开关频率提升30%以上)大幅降低开关损耗,尤其在高频应用中效率优势更明显。

g0d5xs 发表于 2025-9-27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G2技术通过优化沟槽栅结构和电荷平衡设计,将能量转换效率提升20%,减少能量在转换过程中的损失。例如,在三相电应用中,1200V CoolSiC™ G2相比前代技术可使功耗降低5%-30%,显著减少每瓦功率变换的损耗。

kaif2n9j 发表于 2025-9-27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热性能优化与高功率密度,热阻降低20%:通过直接键合铜板(DBC)和先进互连技术,G2将器件结点到冷却剂的热阻降至0.08°C/W,提升散热效率。

liu96jp 发表于 2025-9-27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温稳定性与可靠性,G2支持200°C结温运行,允许在高温环境下持续输出高功率,减少冷却系统需求。其沟槽型设计降低了晶界缺陷密度,可靠性优于硅基器件,百万缺陷率(DPM)甚至低于成熟硅基技术。

lix1yr 发表于 2025-9-27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功率密度设计:采用压铸模封装和低杂散电感布局,支持更高开关频率,减小无源组件(如电感、电容)的尺寸和重量,进一步降低系统级损耗。

p0gon9y 发表于 2025-9-27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配备100kWh电池、续航500公里的电动汽车为例,使用SiC牵引逆变器后,整体能效提升5%,续航里程可延长至525公里。这一提升直接源于逆变器效率优化,而非电机控制策略的调整。

q1d0mnx 发表于 2025-9-27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与电机控制策略的协同潜力,虽然CoolSiC™ G2的核心优势在于能量转换效率,但其高开关频率和快速响应能力也为电机控制策略优化提供了空间。

suw12q 发表于 2025-9-28 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基于CoolSiC™ G2的牵引逆变器通过材料特性优化、器件级效率突破和系统级热管理改进,直接提升了能量转换效率,从而延长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其核心优势在于减少导通和开关损耗、支持高压架构,并降低冷却需求,而非通过电机控制策略优化实现。这一技术路径与英飞凌在宽禁带半导体领域的持续创新高度契合,为电动汽车低碳化提供了关键支撑。
AdaMaYun 发表于 2025-9-29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SiC的击穿电压(2500V/cm)是硅(300V/cm)的8倍以上性能更加强大
LOVEEVER 发表于 2025-9-29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类似动能回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4

主题

2003

帖子

3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