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LC选频网络原理

[复制链接]
楼主: magic_yuan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81
Lgz2006| | 2015-10-19 08: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大神小仙齐上阵!请你画个你认为没有病的电路来让大家开开眼!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82
maychang| | 2015-10-19 12:17 | 只看该作者
king5555 发表于 2015-10-18 19:32
您講的這個特性适合做檢波(差拍檢波),但是信號頻率与本振頻率兩者差頻。而選頻只要選取振幅最高處即可 ...

此外,所谓“差拍检波”,必是具有某些非线性的元器件才行,完全线性的电路不可能“差拍检波”。而我所说,是完全线性的电路。这也是不同之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83
maychang| | 2015-10-19 12: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aychang 于 2015-10-19 12:36 编辑

@jz0095
“我在前面已经说过,1.你应该举例说明源发热比谐振电路的小;2.通过证明说明原图等效源与诺顿源在任何条件下都是等效的,诺顿源可以被取代。”
1、你在本帖中可曾举过任何实例?也举个例子让大家开开眼?
2、并非任何线性含源单口网络都具有戴文宁和诺顿等效电路。连这也不知道?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84
jz0095| | 2015-10-19 14: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z0095 于 2015-10-19 14:53 编辑

@maychang
1、你在本帖中可曾举过任何实例?也举个例子让大家开开眼?
2、并非任何线性含源单口网络都具有戴文宁和诺顿等效电路。连这也不知道?

1.我没举实例是没有举实例的必要。CV、Rmax其实已经是提供了解决方案。让你举实例,是针对你“源不发热,负载发热”的说法提出的。因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你的说法能否为你等效源观点的支持还不一定,因此需要你说清条件。
”源不发热,负载发热“的现象很一般,只要源的功耗容量>>负载的,数十mA的电流,对源没有升温感觉,对小电感就会发烫,直至烧断,烧断时温度一般都高。源的功耗高于负载,并不一定温度高于负载的,这也是常见的。

2.你说诺顿等效包含不了你说的源,我说你被误导了,被现象迷惑了。最近我有点忙,昨天发帖耽误了许多时间。如有必要,等我空了发一帖,说明负载与诺顿源源阻抗的关系。电路应该用正确的原理来等效,而不是单凭直观的原理,透过现象看本质。振荡器Barkhausen判据不可靠,原因之一就是采用了直观的单端口模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85
xukun977| | 2015-10-19 15:27 | 只看该作者
前阵抬杠,甚至用佛朗格那本书来证明,说运放虚短概念只能是≈0,绝不能是=0!当时争的脸红脖子粗!
本贴第一页承认是0了!!!
月亮的脸,偷偷的在改变!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HWM 2015-10-19 16:35 回复TA
错了!是“→0”,而不是“≈0”。这两个东西差远了。 
86
maychang| | 2015-10-19 15:30 | 只看该作者
jz0095 发表于 2015-10-19 14:47
@maychang

1.我没举实例是没有举实例的必要。CV、Rmax其实已经是提供了解决方案。让你举实例,是针对你“ ...

“源的功耗高于负载,并不一定温度高于负载的”
原来你判断发热不发热是看温度而不是测量热量,这种思维方式实在是闻所未闻。

“如有必要,等我空了发一帖,说明负载与诺顿源源阻抗的关系。”
好吧。我拭目以待。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jz0095 2015-10-19 18:28 回复TA
看温度决定安全性是常用的方法,测量热量才是罕见。器件指标中就有温度范围。 
87
maychang| | 2015-10-20 00:38 | 只看该作者
@jz0095
“看温度决定安全性是常用的方法,测量热量才是罕见。器件指标中就有温度范围。”
就凭你这句话,HWM说你大忽悠是完全正确的。

“如有必要,等我空了发一帖,说明负载与诺顿源源阻抗的关系。”
不必发帖了,发了估计也是大忽悠。连功率这个基本的物理量都搞不清,还谈什么“电路应该用正确的原理来等效,而不是单凭直观的原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88
jz0095| | 2015-10-20 02: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z0095 于 2015-10-20 02:43 编辑
maychang 发表于 2015-10-20 00:38
@jz0095
“看温度决定安全性是常用的方法,测量热量才是罕见。器件指标中就有温度范围。”
就凭你这句话, ...

那只能说明你在这方面孤陋寡闻。对于中等功率电路,经常通过测温仪器检查散热的效果,例如万用表的温度计、红外测温表,还有触摸。我相信你也”触摸“过,试的是温度还是热

其实,包括HWM,要思考自己的基础理论是否扎实,这从对问题判断的准确度和坚定度上就能检验。

你不希望我发帖了,没关系。不过提醒你注意,一个不需要源阻抗的电流源,是要依靠负载保证电流源电流的连续的,这是load dependent current source,原理上是站不住脚的,不论书上有没有分类。这种不伦不类的分类,对搞混概念做出了贡献。炸窝吗?我接着。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89
maychang| | 2015-10-20 12:43 | 只看该作者
jz0095 发表于 2015-10-20 02:35
那只能说明你在这方面孤陋寡闻。对于中等功率电路,经常通过测温仪器检查散热的效果,例如万用表的温度计 ...

我用过的电烙铁,功率最小的20W,最大的300W,但温度却差不多,都不能熔化纯锌。
用表面温度测量功率,或者至少是判断功率,“只能说明你在这方面孤陋寡闻”,是个大忽悠。

发帖不发帖,那是你的事情,我只不过不再期待而已。我现在估计你发出来也是连最基本的概念都混乱不清的忽悠。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jz0095 2015-10-20 18:12 回复TA
好吧,已经跑题了,到此为止。 
90
maychang| | 2015-10-20 20:15 | 只看该作者
jz0095,你真的应该听从HWM在22楼的劝告,好好看看《电路分析》。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91
jz0095| | 2015-10-21 02: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z0095 于 2015-10-21 02:58 编辑
maychang 发表于 2015-10-20 20:15
jz0095,你真的应该听从HWM在22楼的劝告,好好看看《电路分析》。

看书需要分析,不能盲目全盘接受,毕竟已经有了分析能力,不比学生时代。劝人看书的话谁都会说,但在争论中基本上是废话。我是不是从没说过劝人看书的话,反正想不起来说过。谁没看过有关的内容?对于相同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是正常的事,争论有益,半途而废可悲(毋庸讳言,这是HWM经常的行为)。深信书中的内容,不代表你深刻理解了;想要辩倒我,光拿书本论述还不够,有时要拿出支持论述的基本原理和对实际的结合。这也是双方基本功的体现。

回正题,模型需不需要源阻抗,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我对源阻抗的功能非常重视,看到现有分析中由于源阻抗的缺位出现的种种乱象,我愿意参予争论。其实这也是理论工作者、写书人可以正本清源的项目。
诺顿定理有源阻抗,不需要争论;不需要源阻抗的依据是什么?为了有针对性,你把有关不需要源阻抗的原理贴上来怎样?内容应该不长。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92
Lgz2006| | 2015-10-21 06:57 | 只看该作者
maychang 发表于 2015-10-20 20:15
jz0095,你真的应该听从HWM在22楼的劝告,好好看看《电路分析》。

俺倒觉得老抽和大神哥俩有得一比,可以装一壶喝喝,优劣互补。

老抽别光摆弄破式子,跟大神学学口舌运作学论做文,唬起人来就更有方了。
那大神就是卖假药,跌打损伤刀砍火烫痛经不孕,“爱司一撇”搞定。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93
maychang| | 2015-10-21 09:22 | 只看该作者
jz0095 发表于 2015-10-21 02:47
看书需要分析,不能盲目全盘接受,毕竟已经有了分析能力,不比学生时代。劝人看书的话谁都会说,但在争论 ...

jz0095好晚还在坛子里面!

“看书需要分析,不能盲目全盘接受,毕竟已经有了分析能力,不比学生时代。”
完全同意。
不过有一点稍微不同,我是在中学生时代就不大相信书中所说,尤其是文史政治。正因为如此,才选择数理化。但理化课本也不是完全接受,总存有相当的疑问。后来年龄稍长,阅读的面宽了,知道的事情多了,有了些分析能力,才有选择有保留地接受书中的内容。

电子的基础是电工,电工的基础是物理。
物理中经常使用理想模型,例如质点、点电荷……等等。当然这些理想模型事实上不存在。以最古老的质点为例:既然是个点,又具有有限质量,那么两个质点无穷接近时彼此间引力将成为无穷大——发散。点电荷亦复如此。但只要我们讨论问题的范围内不出现这种问题,这个理想模型就可以使用。
再举一例:汤姆逊发现电子,密立根测定了电子电荷,证明电荷是不连续的。那么我们写出 dq//du 就是错误的。但在我们讨论问题的范围内,完全可以这样做,使用电量连续的模型。
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当然不存在,但只要不造成“发散”,就可以使用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模型。什么时候不能使用?单独一个电压源要等效于一个电流源或者单独一个电流源要等效于一个电压源。除此之外,均可使用。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94
maychang| | 2015-10-21 09:25 | 只看该作者
Lgz2006 发表于 2015-10-21 06:57
俺倒觉得老抽和大神哥俩有得一比,可以装一壶喝喝,优劣互补。

老抽别光摆弄破式子,跟大神学学口舌运作 ...

Lgz好早,不到7点钟!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95
maychang| | 2015-10-21 09:28 | 只看该作者
king5555 发表于 2015-10-20 22:59
H大師己經不玩了,剩下兩位前輩大哥,你們累不累。答案很明白。

你看jz0095夜间02:47还在发帖,Lgz2006早上06:57就来到论坛了,“答案很明白”。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96
jz0095| | 2015-10-21 13:05 | 只看该作者
我睡了一觉上厕所,然后浏览一下论坛,感兴趣的话题就写上几句。

其实我不太关注理想与实际间关系的话题,因为这是人人皆知的关系,实际问题是少有涉及的,我更关注的是模型的普适性。
我认为,低频电路的原理相对于射频的电路原理是被简化了的。比如射频中源阻抗不是可有可无的,但是在低频中却很常见。应该说,高频电路的原理更为完善。当今,高低频的技术已有融合,高频技术、理论将不断渗透到低频。例如数字电路由低频向高频发展,原先搞低频的人员渐渐涉及入反射、阻抗匹配、信号完整性等原理与技术;以前属于传输线上波的概念,有的在低频、甚至直流都适用;以前的射频仪器,频段也向低频延伸。从技术融合的角度看,低频电路原理需要提升到更完善的理论,这样会减少概念的混乱,有“一劳永逸”的效果。与其总在低频理论上打转,不如尽早掌握必要的高频电路理论,“一劳永逸”。高频的理论可不是忽悠。

各位谁能提供与诺顿源不同理论的依据?“单个电压源与电流源不能等效”,我理解,是现存的现象,不是等效源的理论,依我对诺顿源的理解,不应该存在单独理想源的等效源模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97
MENTOR55=55| | 2015-10-22 17:39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高频和低频的问题。

2者不存在任何不同。

2者都是集总参数电路。

不要把均匀传输线这个集总参数电路的特例当作“高频”。

射频电路属于无线电电路与均匀传输线的概念派生出来的。

均匀传输线是集总参数的特例。

这是必须要明确的。

事实上人们仅仅就是知道均匀传输线的特性。

但现实没有均匀传输线。

因为使用了传输线的概念所以人们把射频当作“高频”其实仅仅就是载波频率为高频但其传输的信号依然就是20K以下的低频如果是传送广播类信号的话。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98
MENTOR55=55| | 2015-10-22 17:45 | 只看该作者
均匀传输线的概念从集总参数电路推导出来。

确实存在波传导和发射等问题而且波的传播速度在不同介质中有规律。

但这依然是集总参数电路。

这是必须要明确的。

人们仅仅是看到了均匀传输线的波的速度问题。

但这很难令人能够定性地看待这些所谓的射频电路。

射频电路定性看来就是一个RLC震荡电路。

这是一个集总参数的RLC震荡电路。

所谓的波长等感念其实为集总参数的RLC震荡电路的震荡频率。

因为RLC电路不是那个均匀传输线县所以2者有区别。

但定性来看可以把无限个RLC串联和并联的均匀传输线看作一个RLC的3个器件的2阶震荡电路。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99
MENTOR55=55| | 2015-10-22 17:50 | 只看该作者
射频的载波频率其实就是均匀传输线的震荡频率。

射频的载波是一个驻波震荡着的信号。

这本身就像一个RLC的3个器件的2阶震荡电路。

这个驻波震荡信号的频率一定波长一定而且所谓波的速度也一定。

因为电生磁而磁又生电所以这个驻波震荡的信号就可以在空间传播了。

其波长和波速其实就是光速了。

均匀传输线仅仅就是确定了波的传播速度而已。

但实际的电路因为与形状有关所以真正的传输线电路很复杂而不可能均匀而这需要有限元的分析计算的同时已经与均匀传输线的概念相差甚远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00
MENTOR55=55| | 2015-10-22 17:54 | 只看该作者
那么在所谓的“高速电路板设计”中传输线的概念真的有用吗?

其实毫无用处。

只要消除所谓的“驻波震荡”那么就很难产生射频干扰。

而这依然是通过RLC震荡电路的理念进行的。

那就是减小品质因数Q。

高速电路板确实存在均匀传输线的问题。

但这压根就不是什么多大的问题而是轻而易举就可以消除的东西。

只要你愿意增大功耗射频感染问题就轻而易举的解决。

没有鱼和熊掌兼得的好事。

想消除射频干扰就得增大功耗。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