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兵! 求热心“**灰”一名

[复制链接]
6519|62
 楼主| wh6ic 发表于 2015-11-18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紧急寻求手头有:
  100MHz或以上的双踪示波器、 30MHz或以上的信号发生器、5V直流电源、12V~24V直流电源、电烙铁、焊锡
  拥有插件 9014 或 8050、1N4148、电阻若干
  以及摄像头完好智能手机  
的热心人士一名,帮忙验证两个可能的“高速”反相器电路的性能。

请在方便的时候将这两个电路搭出来(最好能分开一点,相关引脚拧在一起的八爪鱼模式,拍照留念)
用信号发生器产生 30MHz 或稍低(25MHz)的 0~5V 方波信号,分别接到输入Vin、0V端,
   用示波器100nS档,2V档看Vin、10V档看Vout的波形,也拍照留念:lol
    然后将两个电路的输入、输出试验结果照片发出来,供大家斧正一番。

  照片会比较多,看如何处理一下,在足够清晰条件下尽量减小图片的存储大小,以免坛友带宽被占太多。
  两张图不是同一天画的,15V、20V是一样的电压就行,抱歉抱歉: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楼主| wh6ic 发表于 2015-11-18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01图的 R01、R02、R03 取值暂定4.7K~20K

02图的 R01、R02 也暂定 4.7K~20K
PowerAnts 发表于 2015-11-18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预告:很难看!狼狼爱狗就搭过,图二会稍好一些。
PowerAnts 发表于 2015-11-18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owerAnts 于 2015-11-18 23:35 编辑

图一要增加抽电荷的回路,速度才上得去,下面一个二极管改成1.2V稳压管,可双向抽灌电荷。前级除了要拉,还要能灌。

过去曾经搭过10A电流50nS上升沿的脉冲,输出级倒没啥难度,输入级和中间级搞的好复杂好累。

光开关管搞快了也没法用,光靠R03的电流来给寄生电容充电,下图的上升沿很难小于100nS。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PowerAnts 发表于 2015-11-18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逻辑电路内部的BJT,都是特殊工艺的高速低压小电流开关管,耐压几到十几伏,Icm 几百uA到几十mA,拿几十伏几百mA的三极管来搭,会死的很难看
yaoyuanytu 发表于 2015-11-18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膜拜啊 大神啊 讲讲原理吧  电路的意义是什么
PowerAnts 发表于 2015-11-19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抗饱和,只能解决ts, CE压降不宜小于1V,所谓的临界饱和是没用的,所以电压还要稍抬一下。很多书上的抗饱和电路没有电荷抽取回路,光靠基极并联的落地电阻很难解决tf的拖尾,也不画加速电容解决td和tr. 与实用脱节。
PowerAnts 发表于 2015-11-19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INTEL的i7-4770CPU里有14亿个晶体管,以3.9GHZ频率全速翻转时电流大约80A,每对晶体管才0.11uA, 每次翻转只控制19万个电子. 所有的晶体管结电容加起来才0.026uF, 相当于IRF3205场效应管(55V 100A) 的结电容的2-3倍, 但是IRF3205绝对无法跑到1GHz
风去 发表于 2015-11-19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ayl439 发表于 2015-11-19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涨见识了
xukun977 发表于 2015-11-19 09: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反馈是个好用技术,两个三极管,搭成电流反馈,跑到nS级不费劲!否则完全依靠管子特性,代价就大了。
PowerAnts 发表于 2015-11-19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xukun977 发表于 2015-11-19 09:13
反馈是个好用技术,两个三极管,搭成电流反馈,跑到nS级不费劲!否则完全依靠管子特性,代价就大了。
...

X7画个图来瞅瞅
PowerAnts 发表于 2015-11-19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靠电阻上拉的OC或OD输出, 都面临上升沿的问题. 通用的百MHz级小功率晶体管的BC电容有几pF, 在密勒效应的作用下, 输出端上拉电阻面临几十pF的等效电容. 通常认为脉冲的上升沿为10-90%范围, 为了充到90%需要2.1个时间常数. 4700欧的上拉得到的上升沿时间是几百nS, 以周期为上升沿的5倍计, 频率上限仅达几百KHz. 昨天有位网友说的没错. 不过那个回贴居然不见了. 是不是又遇到了楼主一样的问题? (贴子被失踪~)
xm419 发表于 2015-11-19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PowerAnts 发表于 2015-11-19 10:11
靠电阻上拉的OC或OD输出, 都面临上升沿的问题. 通用的百MHz级小功率晶体管的BC电容有几pF, 在密勒效应的作 ...

你的每个字我看懂了,但是,兄弟,你水平可以啊
shauew 发表于 2015-11-19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谅我看成**友
hayke 发表于 2015-11-19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涨见识了
PowerAnts 发表于 2015-11-19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13楼弄错了一个地方, 密勒电容只是影响输入端. 脉冲变缓除了载流子的原因以外, 密勒电容引起的输入电容, 贡献也不小. 上M是比较难的了, 减小上拉电阻是一个途径, 不过功耗就上去了, 驱动也要加强, 不一定立杆见影.
PowerAnts 发表于 2015-11-19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考虑一个"正面"问题, 这是"极积"的好消息: 示波器探头具有10pF或更大一些的电容, 真实的波形要比我们看到的波形要陡.
如果输出端的电容负荷带载能力小于100pF, 不要相信波形. 至少要通过计算消除误差.
xukun977 发表于 2015-11-19 11: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PowerAnts 发表于 2015-11-19 10:53
需要考虑一个"正面"问题, 这是"极积"的好消息: 示波器探头具有10pF或更大一些的电容, 真实的波形要比我们看 ...

衰减10或20时,输入电容是20或10Pf,想要2,3PF,就先衰100,然后放大100。
PowerAnts 发表于 2015-11-19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xukun977 发表于 2015-11-19 11:43
衰减10或20时,输入电容是20或10Pf,想要2,3PF,就先衰100,然后放大100。

有X100探头的, 怕是不足1成吧, 我算一个, 我七八条探头, 只有两个档: X1, X10 :dizz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5

主题

3943

帖子

42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