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灌电流和拉电流的概念及**方法

[复制链接]
楼主: chunyang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21
awey| | 2009-8-22 2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其实是为了便于交流,而有必要统一的一种称谓而已。
我以前一直将“拉电流”与“灌电流”认为是等同的,拉 与 推 是一对反义词,拉 是接近, 推 是离开,
常说的推拉(推挽)输出,拉 就是电流流进的意思。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2
mcuisp| | 2009-8-22 23: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cuisp 于 2009-8-23 14:07 编辑

其实中文的灌、拉起得一点都不形象、科学,鄙视起这名词的前辈。
sink/source是很清楚的,隐含了“吸收”“源”的意思,而且都是以端口为主动方。
搞个灌、拉,谁灌谁,谁拉谁?一桶糨糊。
找找台湾的译法,肯定比“灌、拉”科学。
我的看法,共 产 党 的技术官僚政治是很正确的,但能力是很差的,搞出很多不伦不类的东西
还是三 民 思想 武装的台湾同胞语言能力强一些。

英文的sink/source都是以所述IC为主动一方。sink表示端口为低电平,吸收电流;sourcing表示端口为高电平,输出电流。
而中文的为什么就反了过来(被别人灌,被别人拉),搞得后人统统容易出错。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3
chunyang|  楼主 | 2009-8-23 12:03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看法偏激了,甚至有些“屁股决定脑袋”,问题的本质在于:二战后在中国大 陆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几乎将汉语言文字知识丢光了,现在尤甚,人才上可以说出现了断层,而“灌电流”、“拉电流”等等的译者大都是更早一辈甚至两辈的,他们学贯中西,翻译至此已经是非常到位,至少用一个字去表示,找不到意义上更贴切的,汉语本来就是这样。
日本当年大力引入西方科学技术的时候因译者都是士人阶层,而士人阶层都有着良好的汉语言文字训练背景,甚至在“形”这个层次上其程度已经远远超出同期的中国,他们使用汉字来翻译西方特有的词汇,中国也加以采用。但自二十世纪中期左右开始,随着掌握深厚汉学功底的老一代日本士人逐渐凋零,怀着强烈民 族 主 义情绪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则抛弃了汉语,此后日本人对西方词汇的翻译逐渐采取“直接音译”法,现在这已经是日本人唯一的翻译法了,那个别扭就别提了。
在中国,也有人大力鼓吹直接音译法,不过这么做局限性很大,还不如直接讲英文算了,只是现在同时精通科学技术、西方文化和汉语言文字的人越来越少,也许直接音译将会成为不得不采用的翻译法吧,但这绝不是什么值得称道的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4
因特网用户| | 2009-8-23 12:17 | 只看该作者
awey “常说的推拉(推挽)输出,拉 就是电流流进的意思。”???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5
awey| | 2009-8-23 12: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wey 于 2009-8-23 12:31 编辑

我认为这个 灌 和 拉 说法的来历,历史不会很长。
晶体管出现也就是几十年的事,传到中国就更晚了,而sink/source这个词出现在电路上,可能还要晚。
记得以前老师教我们的时候,没有灌电流的说法,而是说“推电流”和“拉电流”,
在英文里面,推挽是“push-pull”,push是推的意思,即电流流出,而pull是拉的意思,即电流流进。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6
mcuisp| | 2009-8-23 13: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cuisp 于 2009-8-23 13:53 编辑

关键是灌、拉的主被动方向与英文的不一致。譬如PIN1 为低电平,sink 35mA电流,英文可以表述为"PIN1 sink 35mA",PIN1是主动方;对应到“灌电流”,却是“PIN1被灌了35mA”。
语言是用来交流的,术语应该传神,容易理解。
相信sink/sourcing的本质,凡是电工都很容易理解,为何偏偏“灌电流”“拉电流”多年来一直“为此困扰”,正是因为这两个名词不传神。个人认为应该划入要淘汰的一类术语。否则,若干年后,仍然有电工为此浪费脑细胞。
我看过不少台湾的电子术语,感觉比大陆的术语更为传神,不排除我 党在6、70年代为了“陆 独”,故意搞出一套术语。所以有24楼发言。
问题的本质在于:二战后在中国大 陆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几乎将汉语言文字知识丢光了,现在尤甚,人才上可以说出现了断层=====这正是我 党为了洗 脑,达到“文化 独 立”“文化 分 裂”的目的,而有意为之。否则,怎么会如此容易“丢光”,难道二战以后,大陆出生的小孩都天生缺陷是笨蛋或懒人?
以Chunyang老兄的睿智,应该不会不清楚其中奥妙吧?
至于“屁股决定脑袋”之说,何意?本人平民电工一个,只有站的位置,哪有我放“屁股”的地方?呵呵。

当然,以上所言,纯属本人的“合理”推测。能看入眼的且看看,看不惯的,且略过。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7
mcuisp| | 2009-8-23 13: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cuisp 于 2009-8-23 14:03 编辑

物竞天择,词汇也一样。
既然大部分人觉得“灌”“拉”难理解,那就让它们淘汰吧。
或者直接用sink sourcing。或者创造或引入新名词。
所谓的“喝饮料”为灌电流,“拉尿”为拉电流,这种类比一点都不严谨,形式上的助记方式,误人子弟而已。
要把sink-灌;sourcing-拉这两者对应起来,始终很别扭。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8
ljm810010| | 2009-8-23 13:59 | 只看该作者
哈哈,这个很形象,从今天起我也分得清了~~
类似的还有 送话器 受话器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9
chunyang|  楼主 | 2009-8-23 14:11 | 只看该作者
当代国人汉语言文字功底普遍较差确实拜“教育”所赐,楼上所言不虚。我说的“屁股决定脑袋”是指当代国人因D的“教育”之“功”所导致的“果”,我们的屁股其实都坐在这一边,都是汉语言文字功底不怎么样的,虽然屁股已经坐在这了,但脑袋可以有两种对立的选择:要么干脆废除传统文字的本意,向当代日本学习,将西方人创立的概念、名词什么的来个直接音译,说话作文来个不土不洋、又土又洋;要么重新学习、掌握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将自己的民族语言适应现代潮流。显然,前者要简单的多,也是目前的主流,这不就是屁股决定脑袋的结果么?俺不反对语言的融合,特别是口语,但书面语言如果像现在的日本那样对西方概念、名词来个直接音译,俺觉得这实在是令人惭愧的事。
呵呵,解释一下,令楼上误解之处敬请海涵。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0
mcuisp| | 2009-8-23 14: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cuisp 于 2009-8-23 14:30 编辑

:handshake
我的言辞有点过火,已修改。
要被“自宫”了,有点恼羞成怒,哈哈。
不仅要学习老兄的见识,还要学习老兄的风度:victory:

刚google了一下台湾的译法(数位电路 sink),貌似台湾就直接讲sink/source,呵呵。有的地方source简化为SRCE.
台湾叫数位电路/类比电路。大家可以google一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1
maychang| | 2009-8-23 15:13 | 只看该作者
类似的例子很多。
比如说接点(继电器等),现在要用单片机等设备检测这些接点闭合与否。英文中有“wet”和“dry”之分,汉语直接译成“湿接点”和“干接点”,意义与原文相差太远。但已经约定从俗,不好改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2
mcuisp| | 2009-8-23 17:54 | 只看该作者
台湾不用灌和拉,技术比大陆是高是低很明显。
另外从政 治 正确的角度,台湾绝对不是“老外”,呵呵。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3
mcuisp| | 2009-8-23 18:06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意思是大陆用灌、拉这种不好理解的词,会导致很多人浪费脑细胞。
种种细节累加起来,会导致大陆技术降低。
实际上大陆的技术发展,一直受很多人文和政治因素的困扰,这是现实。
老王就是缺少点相对论的幽默感,哈哈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4
PowerAnts| | 2009-8-23 18:13 | 只看该作者
灌和拉,多形象啊,这个译法好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5
li_mu| | 2009-8-23 18:20 | 只看该作者
看看当初TW到美国可以学什么技术,大陆过去可以学什么技术,就知道,技术好坏就在美国一念中

他给你技术或允许你发展技术,你的技术就发达

他对你禁运(尤其是基础实验设备和工艺设备),你就自己摸吧,那时间比理解什么灌电流拉电流花的时间可多多了

至于是用汉字还是蹦上几句英文只与交流对象有关,你要是总做外单不蹦也难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6
mcuisp| | 2009-8-23 18: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cuisp 于 2009-8-23 18:27 编辑

没想摆平谁,呵呵,何况是ChunYang。
倒是看起来老王很想把我撂倒地上,踩那么几脚。
本身灌电流与拉电流的内涵就不复杂,再怎么扯也不会出技术含量的。
我只是发表我自己的看法。
灌与拉,sink与source,它们的动作方向确实不一样。如此而已。
如果拉电流==sink,灌电流==source,我觉得会好接受一点。
就如同17楼IC921的看法一样(实际上我以前也这样认为的,呵呵)。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7
程序匠人| | 2009-8-23 22:05 | 只看该作者
你们厉害,一个灌一个拉居然搞出这么多道道来。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8
chunyang|  楼主 | 2009-8-23 22:21 | 只看该作者
采用“灌”和“拉”的翻译不是因为政 治而是国学,不懂“灌”和“拉”的含义,却跟政 治有关联,是国学衰落的表现,当年的“臭老九”被打翻了,所以才有此结果。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9
mcuisp| | 2009-8-23 22: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cuisp 于 2009-8-23 22:39 编辑

看来确实是我不懂“灌”与“拉”在汉语言中原本的精准含义了,呵呵。
不过估摸国学要恢复,有难度。
恐怕得有两代人才能恢复一些。
我是属于没指望了的一代。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40
chunyang|  楼主 | 2009-8-23 22: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hunyang 于 2009-8-23 23:22 编辑

确实是很难了,所以现在的主流都去直接音译了,因为简单嘛。可问题是,说话夹杂些英语单词倒也无妨,在特定的群体里甚至可以取得效率的收获,但写**呢?总不能一半中文一半英文吧,还是绕不过去……
来,看看一些偏门术语词汇的翻译(量子力学领域,仅中文译词):手征、宇称、破缺、湮灭、界态、视界、奇点、幺模、幺正、色荷、色群、介子、胶子、超子、粲(夸克)、奇(夸克)、底(夸克)……这些词都是出自大师之译,但也不能全部从字面的常用意义揣测出词意,而理解了词意再反过来追究字意,那就能发现译者之用心良苦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