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是一个二极管工作原理。C1上电初始电压等于0,R1的基极总电流约420μA几乎全部经Q1给C1充电(电感反电动势e使I2初值约等于0)。既使没有反电动势e,I2=(Vbe1-Vbe2)/R3,或许是一个可以忽略的小电流。 随着对C1的充电,Uc1电压上升,即电感的电压上升并产生I1。Uc1的上升导致Ub的上升、产生I2。 dI2的作用使得增长同样的变化量dUc1,dI1可以减小;或者,同样的dI1下,dUc1可以增长的更快。无论是更小的dI1还是更大的dUc1,dI2的加入都使C1的充电电流幅度dIc比没有dI2下要大。这是正反馈的效果。电感的互感加强了正反馈深度。反馈深度可以由电感抽头比例调整,下半部电感越大,反馈量越大。 振荡过程中,Q1始终是导通的。Ibe1与Ibe2的幅度为分流关系,此起彼伏。当Uc1为负峰值时会导致I2为0,振荡幅度因此停止负向增长(Uc1幅度负向变化的幅度要大于电感抽头负向变化的幅度),振荡幅度受限;原本有更大变化范围的正向幅度也因此受限(正负向幅度可能不对称)。 R2上得到变化的电压。 如果将Q1换为二极管不振荡,通过调节反馈量或者射极电阻就可能起振。 或者针对振荡频率改变C1和L值,即改变特性阻抗sqrt(L/C)。 如果在100KHz,C1=102p (即根据业界3位数标注法,C1=1000pf=1nf),显得偏小。 例如, f=100KHz,C1=1nf,L=2.533mH,R0=sqrt(L/C)=1591 如果C1=10nf,L=0.25mH,R0=159,将是个更合适的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