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世界机器人大会10项技术展望

[复制链接]
611|0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mmuuss586|  楼主 | 2017-8-29 1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日发布的机器人领域十项最具成长性技术展望分别是:

一、软体的机器人

“软体的机器人”:采用柔韧性材料进行机器人的研发、设计和制造,一般采用**合金、气体驱动等控制方式。柔性机器人技术在管道故障检查、医疗诊断、侦查探测领域具有广泛前景;

二、机器人可变形

“机器人可变形”:通过控制驱动电磁场外部环境,对液态金属材料进行外观特征、运动状态的准确控制。液态金属控制技术可以用于智能制造、灾后救援等领域;

三、生物信号也可以控制机器人

“生物信号也可以控制机器人”:利用人类上肢表面肌电信号来控制机器臂,增强人机交互的自然性和主动性。生肌电控制技术可应用于远程控制、医疗康复等领域;

四、机器人也可以有皮肤

“机器人也可以有皮肤”:采用基于电学和微粒子触觉技术的新型触觉传感器,使机器人拥有类似人类皮肤的敏感触觉,让机器人对物体的外形、质地和硬度更加敏感,使其胜任医疗、勘探等复杂工作;

五、机器人‘主动’和你说话

“机器人‘主动’和你说话”:结合语音唤醒、远场语音识别和深度语义理解技术,让人与机器能够实现人与人一般的交互方式;

六、机器人可以有‘心理活动’

“机器人可以有‘心理活动’”:使机器人获得类似人类的观察、理解、反应能力。情感识别技术将让机器人进入辅助医疗康复、刑侦鉴别等领域;

七、用意念操控机器

“用意念操控机器”:通过对神经系统电活动和特征信号的收集、识别及转化,使人脑发出的指令能够直接传递给指定的机器终端。脑机接口技术可应用于助残康复、灾害救援和娱乐体验;

八、机器人为你带路

“机器人为你带路”:通过深度学习、机器视觉、人机交互等多种技术融合,实现汽车、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的自动驾驶,并延伸到道路状况测试、国防军事安全等领域;

九、再造一个虚拟现场

“再造一个虚拟现场”:基于多传感器、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操作者对机器人的虚拟遥控操作,在维修检测、娱乐体验、现场救援、军事侦察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

十、机器人之间可互联

“机器人之间可互联”:机器人本身作为执行终端,通过云端进行存储与计算,即时响应需求和实现功能,有效实现数据互通和知识共享,为用户提供无限扩展、按需使用的新型机器人服务方式。

相关帖子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96

主题

32665

帖子

437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