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嘿嘿,“圈点**”可不是俺说的

[复制链接]
楼主: wb61850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21
xwj| | 2008-3-13 1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什么“特殊PCB工艺”? 不就是搭棚焊吗?

把小块PCB粘在敷铜板上?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2
wb61850|  楼主 | 2008-3-13 19:17 | 只看该作者

你说的没错,在美国很流行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3
wb61850|  楼主 | 2008-3-13 19:19 | 只看该作者

不过,我还是想把我的经验介绍一下

困了,睡觉了,起来在搞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4
xwj| | 2008-3-13 19:22 | 只看该作者

啊~~~~~ BS这么早就睡觉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5
wb61850|  楼主 | 2008-3-13 19:24 | 只看该作者

BS从来就是如此,嘿嘿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6
wb61850|  楼主 | 2008-3-14 03:51 | 只看该作者

从事电子产品的研发者,请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7
wb61850|  楼主 | 2008-3-14 05:11 | 只看该作者

俺是这样折腾的.....

从事电子产品的研发请遵守国家及地方相关的法律、规定。
本文的目的是介绍一种电路板工艺。
电路板的作用是固定元器件,形成电源导体及地导体以及元器件之间的导体连接(电源网络及信号网络)。
本人介绍一种电路板的形式,这种电路板形式在国外早就有(但具体叫什么俺忘了耶,也懒得查了)。
一、所需材料及工具
1.双面电路板及单面电路板(用电路板边角料就可以, 相对便宜些)。
2.502瞬间胶。
3.手钻(微型手电钻,可以钻2mm以下的孔)。
4.砂布、锉刀、锯条及割纸刀等等常用工具。
二、步骤
1.找一块合适大小的双面PCB作为基板。该基板的作用是形成电源平面及地平面,地面与电源面之间形成一个分部电容,具有很好能的高频特性(真md奢侈),同时双面板都可以承载元件。
2.找一块边角料的单面板,用上述工具将其切割成合适大小的“焊盘”。这里的“焊盘”也可称为“焊岛”。焊盘的作用是为元件提供一个“落脚点”。
3.根据电路原理及个人喜好将焊盘布置在双面板的一面或两面(用502胶粘在“电源平面”或“地面”上。
4.需要接电源或接地的可以就近焊接。
5.各焊盘之间用合适的导线连接。
6.需要“过孔”的地方用合适的钻头钻通双面板就可以了。用带绝缘层的导线(合适粗细的塑料导线)实现“过孔连接”,焊接时注意防止过孔短路。
7.DIP封装的器件,可以事先做好引脚的焊岛排,将器件焊上以后,粘在电源面上(或地面上)。
三、特点
1.变更容易
如发现不妥,可将焊盘撬下来,找到合适的位置在粘上。
2.原理明晰
用该法可以实现最短导线连接,信号完整信较好,大平面电源及地等等。
3.四层电路板设计:双面布线信号层(顶层及底层),电源及地层(中间层)。
4.缺点
对操作者来说需要熟练的焊接技术及充分的耐心,该工艺不适于密集引脚的元件(因为对焊接技术要求极高,太小、太细了)。
最后祝大家愉快!嘿嘿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8
PowerAnts| | 2008-3-14 07:15 | 只看该作者

10楼图片有PS的嫌疑

20楼的电路,不可能得到10楼的输出波形

10楼是一个占空比很大的脉冲。而20楼的电路,根本不可能输出这样的波形。

电路中,由于NPN管C极、及反馈电容均未串限流电阻,输出将是占空比很小的窄脉冲。

电路上电后,3V经过R1、R2为C1充电,此时输出近似为0V,当C1充电至0.5~0.6V后,Q1、Q2顺序开启,L1对瞬变信号具有高阻搞,在C1的作用下,电路进入饱合,由于没有限流,C1的充电电流很快降低,Q2退出饱和后,电路反转截止,输出约-7V(Q1发射结齐纳击穿电压)的负脉冲,在L1消磁结束后,负脉冲消失。

因此,正确的输出波形可以想象得出:维持时间为2.2mS的0V输出[t=ln(3/2.4)R1C1]后、出现一个窄的正脉冲、然后出现一个窄的负脉冲,这是一个振荡周期,并且在分布参数的作用下,脉冲边沿还会有一些过冲,负脉冲后沿有一些阻尼振荡波形。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9
PowerAnts| | 2008-3-14 07:21 | 只看该作者

请楼主验证

附图是我想象中的波形:输出为间隔2mS左右的脉冲串,而非连续脉冲。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0
wb61850|  楼主 | 2008-3-14 07:22 | 只看该作者

LS,你好

PS的嫌疑可以排除(因为的确的实测的)。你的分析很好,究竟这个东东是怎样工作的,我们可以探讨。现在我没有时间了,以后我会进行分析,欢迎讨论。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1
wb61850|  楼主 | 2008-3-14 07:25 | 只看该作者

顺便说一下,振荡频率大约在80KHz左右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2
PowerAnts| | 2008-3-14 07:2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东东在80年代的《中学科技》上就有

俺上初二时玩过,当时用1.5V干电池让LED闪烁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3
PowerAnts| | 2008-3-14 07:32 | 只看该作者

80KHz???

你图中给出的参数,决不可能输出80KHz,请仔细检查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4
maychang| | 2008-3-14 08:24 | 只看该作者

20楼图仿真结果和展宽后波形

仿真结果

展宽后波形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5
PowerAnts| | 2008-3-14 09:50 | 只看该作者

我忽略了一个问题

维持0V输出的时间,我的计算只考虑了第一个周期,实际上,从第二个周期开始,电容的初始电压为-7V(下正上负), t=ln(10/2.4)r1c1=20mS,仿真结果在2.2-20mS之间,说明负脉冲的谷值高于-7V

但是,仿真结果的负脉冲谷值居然远低于-7V,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它不可能低于Q1发射结的齐纳击穿电压,难道仿真软件有BUG?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6
PowerAnts| | 2008-3-14 09:54 | 只看该作者

to: maychang

你这是什么软件?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7
maychang| | 2008-3-14 09:56 | 只看该作者

确实,谷值这么大是不可能的,除非那个电容有比较大的ESL和ESR。仿真并不很可靠,只是参考。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8
maychang| | 2008-3-14 10:01 | 只看该作者

回 PowerAnts

这是Multism2001,老tyw给的。
我倒是下载了更高版本的,但我的PC机太差,装XP就太慢了,高版本不能运行。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9
awey| | 2008-3-14 10:08 | 只看该作者

非常赞同PowerAnts的意见,可是楼主跑了

1、实际电路Q1发射结肯定会击穿,前提时Q1是普通的硅材料三极管。
2、反馈电容上没串联电阻,脉冲宽度会很窄
3、Q1、Q2之间没限流电阻,这是许多杂志上的电路的通病(大多是纸上谈兵的人设计的)
4、为了得到较宽的输出波形,通常要在Q1的基极加个反向的二极管到地,加快反馈电容的放电时间。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40
PowerAnts| | 2008-3-14 10:10 | 只看该作者

界面不错

10年前刚买586时折腾过WEB3.0,将参考书上的基本电路都玩了一遍(不过都是先在纸上画图、计算参数,再上机验证),WEB的界面真差劲,下个Multism2001玩玩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