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偏(一):反馈的性质

[复制链接]
7965|252
zyj9490 发表于 2019-1-21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yj9490 于 2019-1-21 09:49 编辑
Lgz2006 发表于 2019-1-21 09:41
当结论出现强烈矛盾时,必须放弃应用定理——可能适用性出问题,而坚定采用基本原理——越基础越好。在这 ...

环路测试定理本质是什么,只能描述这个环路的性质,而不是实际综合的效果,期用其他手段或方法来佐证环路定理的合理性。@maychang@HWM ,@hk6108 ,@captzs  ,@xukun977 ,@king5555  

评论

我不是否定定理的正确性,而是怀疑你应用定理的模型实用性或错误性。  发表于 2019-1-21 10:08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4 收起 理由
king5555 + 4 老六正解是负反馈。直流偏置及交流环路必須是负反馈才得以穏定。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Lgz2006 发表于 2019-1-21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抽只会欣赏精美的算术式,不懂电路。老9手绘也不错,关键时刻掉链子。这都坛中顶级高手,照样错得一塌糊涂。照搬生套不值得推崇。
zyj9490 发表于 2019-1-21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Lgz2006 发表于 2019-1-21 10:36
老抽只会欣赏精美的算术式,不懂电路。老9手绘也不错,关键时刻掉链子。这都坛中顶级高手,照样错得一塌糊 ...

你这是对他们发起了挑战了吗?

评论

老chang,老抽,老9,我觉得您不在大陆,昵称有4,排行第四。若不反对,以后就亲昵称您老四吧。  发表于 2019-1-21 11:47
放心吧,他俩都不会来迎战自己的错误。  发表于 2019-1-21 11:41
就这个问题,可以视为挑战。  发表于 2019-1-21 11:13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4 收起 理由
king5555 + 4 先前说零反馈是误解,以为沒发生正反馈就是零反馈,零等于沒接。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Lgz2006 发表于 2019-1-21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gz2006 于 2019-1-21 11:38 编辑
zyj9490 发表于 2019-1-21 10:43
你这是对他们发起了挑战了吗?

因为,首先是老抽的的黑曼公式法,你的T测试法,老9的反馈公式法,我都谦恭地做了一遍,思路,方法,判据,定理,公式,都没毛病。结果发现都在分析的不同阶段出现错误,导致方向都辨不清。因为我抱着学习所有得态度去的,所以也不在乎挑战错误。(可别误导指向个人啊!)
现在就可以就两位的关键错点,发出挑战性疑问,所有网友均可参与,当然近水楼台,您先请。
1.解析老抽式中关于Av<1在自举反馈中的物理意义


2.确定老9反馈模型中If方向与I1的同异性,说明何时能发生正反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论

B一定是正的吗?  发表于 2019-1-21 12:50
2计算式中,IF=B*I0是得不出的。  发表于 2019-1-21 12:43
@zyj9490 :是不同,但都指向同一个结症:自举部分反馈的性质判别。  发表于 2019-1-21 11:30
条件,内容,范围。三者应是不同的吧?  发表于 2019-1-21 11:26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4 收起 理由
king5555 + 4 可以结帖了。您是正解:负反馈。Av不大于一沒有正反馈的条件。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Lgz2006 发表于 2019-1-21 12: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楼的挑战权威性的观点是:
1.Av<1是自举部分也同样稳定的状态,呈现正常正电阻(电导)。若用反馈概念,则是If与源电流Is反相,呈负反馈性质。
2.图中If在当Av<时,方向与所标相反,即与I1相反,所以负反馈恒成立于跟随器下的自举部分。若观察末式中的贝塔β,实际为负值,Af<A,符合负反馈判据。
zyj9490 发表于 2019-1-21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Lgz2006 发表于 2019-1-21 12:49
本楼的挑战权威性的观点是:
1.Av

只能算是总的响应,而不是自举那部分的反馈。
 楼主| Lgz2006 发表于 2019-1-21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1.zyj9490 2019-1-21 12:43 回复TA
2计算式中,IF=B*I0是得不出的。
2.zyj9490 2019-1-21 12:50 回复TA
B一定是正的吗?

我移至正文与您讨论啦。
1.为避免歧义,我们把老9式2中的B换成F。F是指“电流反馈因子”,这里定义为F=If/Io.
2.您质疑的好,我也是这么想的:当If与标定方向相反时,F就不是正的啦!
 楼主| Lgz2006 发表于 2019-1-21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zyj9490 发表于 2019-1-21 12:53
只能算是总的响应,而不是自举那部分的反馈。

对对对,我的表述有问题。换成这么说,自举部分电路在用于射随器时,实际构成负反馈响应。
zyj9490 发表于 2019-1-21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yj9490 于 2019-1-21 13:11 编辑
Lgz2006 发表于 2019-1-21 13:03
1.zyj9490 2019-1-21 12:43 回复TA
2计算式中,IF=B*I0是得不出的。
2.zyj9490 2019-1-21 12:50 回复TA

只能以输出电压表示为佳。三极管的B极不可能是无穷大电阻,这部分在等效出来。
zyj9490 发表于 2019-1-21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Lgz2006 发表于 2019-1-21 13:07
对对对,我的表述有问题。换成这么说,自举部分电路在用于射随器时,实际构成负反馈响应。 ...

这样的I1测试,只能算是闭环总的响应,无其他意义。因为没有分离电压串联负反馈的响应。
 楼主| Lgz2006 发表于 2019-1-21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zyj9490 发表于 2019-1-21 13:10
只能以输出电压表示为佳。三极管的B极不可能是无穷大电阻,这部分在等效出来。 ...

这是老9的式子。你这是从另外一个方向向他挑战么?
我告诉你,无论老抽的工整,还是老9的手活,定理公式绝对一流,都是久经考场的,作业堆起来比人高,不容怀疑半点儿。

评论

?错在那?  发表于 2019-1-21 13:43
@zyj9490 :我替老9回复你,模型几乎照抄原电路,没毛病。是你模型错了,生搬硬套。  发表于 2019-1-21 13:37
模型是有问题的。  发表于 2019-1-21 13:23
 楼主| Lgz2006 发表于 2019-1-21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gz2006 于 2019-1-21 13:47 编辑

我想我已经知道你的T测试错在那里了,但现在还不能提出理论和模型证明。
captzs 发表于 2019-1-21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别听K5瞎起哄,这两天我在思考整理一个较有说服力的证明方案,如果贴出,便宜了K5。

评论

呵呵,就以本楼的定力,何惧k5?  发表于 2019-1-21 14:03
很好,一直就没干涉您玩运放仿真游戏,我认为那是一种创作。  发表于 2019-1-21 14:00
zyj9490 发表于 2019-1-21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举肯定是正反馈的,不然提高不了等效电阻。
 楼主| Lgz2006 发表于 2019-1-21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king5555        + 3        醬油是以密勒效应來解释阻抗自举。x大先入为主的定义If的极性。
你也看出权威错在哪儿了。
@king5555        + 4        可以结帖了。您是正解:负反馈。Av不大于一沒有正反馈的条件
我研究了每个人的不同观点,自然本楼正解。
但是,问题没完:1,尚未得到仿真验证证明。2.还有老四的“T测试法”毛病在哪里没找到。
@king5555        + 4        先前说零反馈是误解,以为沒发生正反馈就是零反馈,零等于沒接
你这是在说本楼吗?
 楼主| Lgz2006 发表于 2019-1-21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gz2006 于 2019-1-21 14:17 编辑
zyj9490 发表于 2019-1-21 13:50
自举肯定是正反馈的,不然提高不了等效电阻。

这个逻辑确实存在,但不是证明。按这个线索寻找下去,会发现不是逻辑错了,而是用错了地方。
想要这一点的证据很容易:凭空另外添加一条纯粹的并联与射随器BE之间的交流的电阻通路。此时若是整个电路输入阻抗增加,算我输,称挑战对方老师,我回家种地。若是输入阻抗降低,请对方叫我声师傅,他回去重修。
 楼主| Lgz2006 发表于 2019-1-21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告诉四老五少们,自举电路所谓的“提高输入阻抗”不是因为“正反馈效应”,而是利用了“等电位原理”。

哪个权威高手敢来挑战这个绝世论断,翻书没用,检索100年来的文献也没有。

评论

@hk6108 :什么总共分工,那都是20年前的事儿啦!  发表于 2019-1-22 08:54
严密的理论逻辑,精妙达意的语法修辞,充其量只能当个入门导师,为高楼作嫁衣裳 鹰架,像我一样; 实务上的本事,是在工作中磨炼的,想当总工,就要在实战中累积经验了。  发表于 2019-1-21 21:32
运放也一样,把反相输入端跟输出端直连,负反馈就佔有绝对领导地位,正反馈的机制被冻结,只能给出 等电位。  发表于 2019-1-21 14:53
@Lgz2006 :是Av=1.00000  发表于 2019-1-21 14:46
@hk6108 :你让Av=0试试,自举电流还有吗?你懂不懂交流欧姆定律?U=0,I必须为零。全等,只是射随器指标的理想追求,同时自举指标也随之提高。  发表于 2019-1-21 14:45
而且並非全等,偏置网络依然经自举电阻分流,只是分流程度小得 几可忽略 罢了。  发表于 2019-1-21 14:38
 楼主| Lgz2006 发表于 2019-1-21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gz2006 于 2019-1-21 14:41 编辑
zyj9490 发表于 2019-1-21 13:14
这样的I1测试,只能算是闭环总的响应,无其他意义。因为没有分离电压串联负反馈的响应。 ...

当我们做了合理分离隔离以后,装在黑箱里,保持内部伏安特性不变,保证端口特性不变,然后就可以从容进行各个研究。至于算是总的还是分的,就看你的黑箱装到哪儿,以及分析者造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论

@zyj9490 :A可以是任何量纲,V,I,都行,甚至R,1/R,也行。随你需求。  发表于 2019-1-21 15:13
@zyj9490 :保持内部伏安特性不变,保证端口特性不变。  发表于 2019-1-21 15:10
A没有输入负载效应吗?A是量纲是阻,还是比例。  发表于 2019-1-21 14:48
zyj9490 发表于 2019-1-21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Lgz2006 发表于 2019-1-21 13:58
@king5555        + 3        醬油是以密勒效应來解释阻抗自举。x大先入为主的定义If的极性。
你也看出权威错在哪儿了。
@ ...

其他方法是用混测的原理,都没有避开负反馈回路。

评论

呵呵!还早,等我找到你的疼点所在,开出方子,再谈疗效。现在只断出那俩顶级的毛病,尚在治疗期。  发表于 2019-1-21 15:06
 楼主| Lgz2006 发表于 2019-1-21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gz2006 于 2019-1-21 15:22 编辑

@hk6108 我们讨论的就是“射随器+自举”,焦点是“自举部分电路应用在射随器下的性质判断”。
还好,你终于明白“起作用的是等电位”而不是“正反馈”——虽然等电位不理想,可是世界上有什么理想的东西吗?神界有。@hk6108 正反馈的机制被冻结,只能给出 等电位
没有被逼无奈,是主动选择了等电位原理。从来就没有什么正反馈存在于自举中,而是“恒无正反馈”。
给您提个小意见,第一,请尽量不要用非电工语言表述专业事物,俺们不好理解。第二,尽量不要在水下评论,一怕手机看不到而是回复不方便。

评论

@hk6108 :哦,40年前跟你一样,20年前就不干了。学习阶段少说多学,尤其不要断言结论,祝您进步。  发表于 2019-1-22 08:53
08是速递而非电界中人,专业词箓懂的就那么三两个,限于水平,只能用日常生活语言跟大家沟通,导师如果楞用专业述语讲课,我亦难以吸收。这个,阁下甭回复了。  发表于 2019-1-21 21:4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