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电机及执行机构驱动]

膜技术在市政给水领域的应用发展

[复制链接]
849|0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sjyscl|  楼主 | 2019-12-27 10: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膜技术的特征及适用范围
从本质上讲,膜分离技术是物理形式上的物相分离,主要利用膜的选择分离特性滤除水体中的杂质。根据膜孔径从大到小的排列,膜过滤一般可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4种。
微滤、超滤技术具有共同的优势,即处理过程中无副产物、易于自动化控制、pH适用范围广、能有效去除病毒、细菌、寄生虫以及减少消毒剂用量等,在市政给水领域已经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应用,在与其他合适的工艺有机组合后,微滤、超滤膜在市政给水处理中也适用于微污染水源的净化处理,且出水水质优异。除此以外,经微滤尤其超滤膜处理后,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大为提高。
纳滤技术除了具有上述微滤、超滤膜的优点外,还对消毒副产物前体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可减少消毒副产物的形成。纳滤相对微滤和超滤具有一定的去除原水中BDOC的能力,可进一步提高饮用水的化学安全性。然而纳滤膜产水率相对较低,工作压力较微滤和超滤较大,在市政给水领域的应用还会受到经济合理性的约束。
反渗透膜则因为更精细的孔径,水中许多物质(包括离子)都无法通过反渗透膜,可制取近乎纯水。但反渗透膜普遍适用于海水和苦咸水脱盐及降低硬度、受重金属和核素污染水源的处理以及有特殊水质要求的工业水处理领域,对市政给水领域缺乏普遍应用的经济性。
因此,结合市政给水领域的实际特点,综合考虑处理能力、工程造价和运行经济合理性等因素,普遍认为微滤膜、超滤膜是比较适用于市政给水领域的膜处理技术。
微/超滤膜技术在市政给水领域的应用发展
膜过滤技术因其能够将细菌、病毒、“两虫”、藻类、水生生物等几乎全部去除,被认为是目前保障饮用水微生物安全的最有效技术。早在198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Keystonecolo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膜分离净水厂,规模为105m3/d,采用的是孔径为0.2μm的外压式中空纤维聚丙烯微滤膜。此后,为了解决饮水中难以用氯杀灭的杆菌芽孢问题,并为了有效去除原水中的隐孢子虫,新西兰和美国又相继建成了规模为3.6*104m3/d和5.5*104m3/d的微滤膜技术水厂。
随着膜材料制备和膜产品制造工艺的不断提高,膜过滤性能也得到了多次革新,国内对超滤膜工艺也展开了大量研究。尽管超滤膜工艺对日常维护及管理的要求较高,但能切实提高供水的生物安全性和应急能力,保障居民的饮用水安全。近年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超滤膜水厂相继建成和投运,制水规模较大的包括杭州清泰水厂(30*104m3/d,压力式)、台湾高雄拷潭高级净水厂(30*104m3/d,压力式)、宁波江东水厂(20*104m3/d,浸没式)和东营南郊水厂(20*104m3/d,浸没式)等,上述水厂通过实践运行发现:出厂水水质均可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对生物安全性的保障效果尤其突出。
在对超滤膜技术不断的探索和应用中,包括业主、设计单位、供应商都逐步意识到了对膜技术进行规范的必要性,针对不同膜产品质量的标准陆续出台。与常规水处理工艺相比,膜技术在市政给水领域的应用仍属一项新技术,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缺乏可借鉴的经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相关帖子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8

主题

39

帖子

0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