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ack315 于 2021-3-12 15:14 编辑
明白了。
先固定 C1 为 33pF, C5 为 330nF。
后续是否要调整,如何调整以后再讨论。
重新确定实验参数:
① 选择两个 DAC 的值 —— DL = 4096 / 4 = 1024, DH = 4096 * 3 / 4 = 3072。
② 选择两个合适的光纤长度值 (LL, LH) ,使得 ADC 的采样在所选的 DAC 值范围(DL, DH)内都能正常工作。
③ 选择两个温度值 (TL, TH), 在保证 ADC 采样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尽量覆盖设计要求的范围。
上述参数两两组合共 2^3 = 8 种情况。
DAC 参数的范围有必要的时候可以进一步缩小,但应以 4096 / 2 = 2048 为中心。
比如:(2048 - 512,2048 + 512) = (1536, 2560)
④ 算术平均组合:
DAC 值,DM1 = (DL + DH) / 2 = (1024 + 3072) / 2 = 2048
光纤长度,LM1 = (LL + LH) / 2
温度值,TM1 = (TL + TH) / 2
⑤ 几何平均组合:
DAC 值,DM2 = SQRT(DL * DH) = SQRT(1024 * 3072) = 1773.62 (取 1774)
光纤长度,LM2 = SQRT(LL * LH)
温度值,TM2 = SQRT(TL * TH)
加上两组平均参数的组合后,一共是 10 组实验参数。对上述每一种参数组合进行实验。
实验用的软件按 DL, DH, DM1, DM2 确定 DAC 的值驱动 LED。
在 LED 关闭后,等待一个固定的时间,然后按等时间间隔进行采样。
不需要对采样数据进行分析或计算,只要记录下来就行。
实验完成后,将 10 组数据发出来分析。每组数据应包括:
① 用 FLUKE 1552 测量的温度;
② 光纤长度,精确到 LL / 10 以上;
③ 设定 DAC 的值。
④ 一组采样时刻(定时器/计时器读数)和相应的 ADC 读数。
【重要】所有的数据,除了 DAC 值以外,都必须是实际测量的数据。
根据这些实验数据将建立一个模型。
这个初步的模型的用途之一是对一个特定的光纤长度,
软件通过一次扫描就可自动确定最佳的 DAC 设置值。
后续可能会根据需要建立更完善的模型。
这个初步的模型将会提供所需的信息。
|
@〽️〽️〽️ :是这个:准确度(均值偏差范围):±0.5℃;分辨率(95%置信区间):0.1℃。
@Jack315 :精度 ±0.5°C 就是做出来的产品 ,去计量局测,比如他们测30个点, 分别不同温度,我的产品对应不用温度 都要满足±0.5°C 分辨率,有的比如低端测量,它只要28往上就是29. 往下就是27, 那他分辨率±1. 因为它做不到0.1 ,要是0.1的话 会0.1~0.9不停的来回跳动。无法稳定下来
笔误:0.5 -> 0.05
或者是准确度(均值偏差范围):±0.1℃;分辨率(95%置信区间):0.5℃ ?
准确度(均值偏差范围):±0.5℃;分辨率(95%置信区间):0.1℃。这样理解正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