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PCB]

从困境到协同:新旧设备混线生产兼容方案

[复制链接]
40|0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捷多邦PCBA|  楼主 | 2025-4-23 1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制造业持续升级的进程中,新旧设备混线生产成为众多企业面临的现实课题。一方面,旧设备承载着企业长期积累的工艺经验,仍具一定价值;另一方面,新设备的引入为提升效率、拓展产能带来新契机。如何协调二者,实现无缝兼容,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设备通信协议的差异是首当其冲的问题。旧设备往往采用传统的 RS-232、RS-485 等串口通信协议,数据传输速率相对较低,通信格式也较为简单;而新设备则多支持工业以太网、PROFINET 等高速、高效的网络通信协议。捷多邦在处理类似情况时,引入工业协议网关,对不同协议进行转换。例如,在某工业控制板卡的生产项目中,通过部署特定的网关设备,将旧设备的串口数据转换为以太网可识别的格式,成功实现了新老设备在同一网络环境下的数据交互,保障了生产流程的连贯性。
设备精度与性能的不一致也不容忽视。新设备通常在精度、速度等方面表现更优,旧设备则相对逊色。捷多邦工程团队在实际项目中,通过对生产工艺的精细调整来平衡这一差异。在电子产品组装环节,对于贴片工序,新设备能精准贴装 0201 甚至更小尺寸的元器件,旧设备精度稍低。团队通过优化贴片程序,为旧设备设定更宽松但仍能保证质量的贴装参数,同时在检测环节增加抽检频次,确保整体产品质量不受影响。
此外,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不同也会给混线生产带来挑战。新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可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操作;旧设备可能需要较多人工干预。捷多邦提出构建半自动化生产单元的解决方案。以某智能家电 PCBA 生产为例,将新设备负责的高难度、高精度工序与旧设备承担的相对简单工序,通过合理的物流传输系统连接起来,人工在中间环节进行必要的衔接与质量把控,形成高效协同的生产模式。
新旧设备混线生产虽困难重重,但并非无法攻克。捷多邦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从通信协议转换、工艺参数优化到生产单元重组等多维度入手,为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兼容性解决方案。在复杂多变的制造业环境中,助力企业充分挖掘新旧设备潜力,实现降本增效,平稳迈向智能化生产新阶段。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52

主题

652

帖子

1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