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电路/定理]

信号完整性的反射问题

[复制链接]
6177|47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br_gao|  楼主 | 2014-8-11 11: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在看信号完整性  网上找到了和教材一样的PPT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dV-n5iKBKk7nDG-CrVmpEc63QxcQfFnF86fbVnn_brkFa4195pqPFWWBdgO5uaYjDTXGEnkXx6Raizj9JGsrmRi0vBgihQVHcpXqhPt8J3O
请大家看ppt第28页 8.5节
在下有如下问题求解!
1.入射电压,10R和50R处不是已经有阻抗不连续了吗?那为什么不是 1V*(50-10)/(50+10)???
2.按照书中所说既然入射电压为0.84V,为什么远端趋于稳定后的电压是1V?
3.这节最后总结的第二点,高出的电压即1.68V,不应该是阻抗不连续反射所致的叠加波形么?为什么说是因为LC谐振产生的过压呢?

望各位高手帮忙解惑!

相关帖子

沙发
lbr_gao|  楼主 | 2014-8-11 12:12 | 只看该作者
求不沉啊。。。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板凳
逗你玩~~~| | 2014-8-11 13: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逗你玩~~~ 于 2014-8-11 13:56 编辑

1.入射电压,10R和50R处不是已经有阻抗不连续了吗?那为什么不是 1V*(50-10)/(50+10)???

这是分压,没反射什么事~~~

2.按照书中所说既然入射电压为0.84V,为什么远端趋于稳定后的电压是1V?

由于源端存在内阻——即有损耗,最终瞬态的反射现象必然衰减至零,所剩将是稳态1V。

3.这节最后总结的第二点,高出的电压即1.68V,不应该是阻抗不连续反射所致的叠加波形么?为什么说是因为LC谐振产生的过压呢?

这里是分布参数传输线内的入反射电磁波的来回“游荡”,说是“LC谐振”只是个集总参数类比(注意原文中说的分布参数LC的振荡)。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地板
lbr_gao|  楼主 | 2014-8-11 14:30 | 只看该作者
逗你玩~~~ 发表于 2014-8-11 13:55
“1.入射电压,10R和50R处不是已经有阻抗不连续了吗?那为什么不是 1V*(50-10)/(50+10)???”

这是分压, ...

多谢回答!
1, 我知道是分压,就是想问哪,10欧和50欧交界处不是阻抗不连续了吗。。为什么在这个点没有产生向源端反射的情况??
2, 能理解反射最终衰减为0,但文中提到的入射电压0.84难道和传输电压的1V是两个概念吗?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5
逗你玩~~~| | 2014-8-11 14:55 | 只看该作者
1, 我知道是分压,就是想问哪,10欧和50欧交界处不是阻抗不连续了吗。。为什么在这个点没有产生向源端反射的情况??

说反射,必须得考虑空间维度。这里,源(含内阻)至传输线的入端长度为零——即忽略空间维度,所以不存在反射这个说法。一般情况下,若传输线长度比信号波长短一个数量级以上,则可忽略反射而采用通常的集总电路方法分析。

2, 能理解反射最终衰减为0,但文中提到的入射电压0.84难道和传输电压的1V是两个概念吗?

前面我说的是入反射中的瞬态,稳态中也同样存在入反射概念。这里的稳态,可以采用通常的直流分析——即含内组的电压源输出开路。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
lbr_gao|  楼主 | 2014-8-11 15:13 | 只看该作者
逗你玩~~~ 发表于 2014-8-11 14:55
“1, 我知道是分压,就是想问哪,10欧和50欧交界处不是阻抗不连续了吗。。为什么在这个点没有产生向源端反 ...

2. 我的理解入射电压0.84V 即0.16V损耗在了内阻上 那么1V的最终稳态怎么出来的。。。。。

还有一个问题。。这个材料中以1ns传输线做1ns的分析 但是这个输入能量不应该是源源不断的么,也就是连续的,那岂不是旧的反射衰减完了新的反射又该来了嘛。。。。。

还望大侠解惑。。。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
逗你玩~~~| | 2014-8-11 16:15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个问题。。这个材料中以1ns传输线做1ns的分析 但是这个输入能量不应该是源源不断的么,也就是连续的,那岂不是旧的反射衰减完了新的反射又该来了嘛。。。。。

课件中的那个“1ns”是指信号从源端至终端所需的延迟时间(若知速度还可求得传输线长),这里的输入源一旦接入后就一直未变(入射波始终是0.84V ),所以说其能量是“源源不断的”。通过反射回到源端,部分损耗在源内阻上,部分回到源内(透射)。当最终电流趋于零,两个方向上的电磁波平衡——即为直流状态。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8
lbr_gao|  楼主 | 2014-8-11 16:25 | 只看该作者
逗你玩~~~ 发表于 2014-8-11 16:15
“还有一个问题。。这个材料中以1ns传输线做1ns的分析 但是这个输入能量不应该是源源不断的么,也就是连续 ...

感谢回复!

当信号(电压)建立时,信号在传输线上存在反射,内阻上压降始终为0.16V+部分反射进内阻电压,传输线上电压为0.84±来回反射的电压,直到衰减多次,透射电压趋于0,导线电流趋于0,系统趋于平衡,开路端即远端电压为源电压1V。

不知道我这么说是否正确?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9
逗你玩~~~| | 2014-8-11 16:35 | 只看该作者
lbr_gao 发表于 2014-8-11 16:25
感谢回复!

当信号(电压)建立时,信号在传输线上存在反射,内阻上压降始终为0.16V+部分反射进内阻电压 ...

基本如此....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0
ohayou| | 2014-8-11 18:00 | 只看该作者
说”分压“是基本概念有错误,是在硬套电路理论的结果。。。。
准确的说是, 在传输线的两端,要分别满足基尔霍夫定律的,这是两个重要的边界条件!

从源进入传输线的那端:  要满足KVL 关系得  1 = 10 × I +  V   (I和 V是传输线上t=0时刻的电流波和电压波)
而对于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波,要满足条件    V / I = 50,
综上两式 解出 V=50/(10+50) ,只是数学结果像电路学的”分压“,但是物理概念不同哦,虽然你熟悉了概念后可以像算分压那样直接写出结果。。。。。
很多提到传输线的书本 ,这里的关键概念都略过了或者不详细!很多人这里的概念其实并没搞懂。。。

同理对于传输线的终端处,也要满足基尔霍夫定律,故在终端会出现反射波,才能满足KVL约束条件。。。  分析方法同前面。
而稳态其实是无穷多次瞬态反射的极限值,多次反射会收敛从而达到稳态。

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基本概念,在电磁场课本里的传输线那章时域分析里讲的比较详细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1
逗你玩~~~| | 2014-8-11 19:03 | 只看该作者
ohayou 发表于 2014-8-11 18:00
说”分压“是基本概念有错误,是在硬套电路理论的结果。。。。
准确的说是, 在传输线的两端,要分别满足基 ...

说”分压“是基本概念有错误,是在硬套电路理论的结果。。。。
准确的说是, 在传输线的两端,要分别满足基尔霍夫定律的,这是两个重要的边界条件!


基尔霍夫定律乃电路理论。这个“边界条件”,《电磁学》中便有。

注入的入射波为

    Ui = Us Z0/(Z0 + Zs)

这个就是“分压”。需注意的是,此时反射波未到源端,传输线呈现的阻抗就是其特征阻抗Z0。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2
ohayou| | 2014-8-11 19:54 | 只看该作者
逗你玩~~~ 发表于 2014-8-11 19:03
“说”分压“是基本概念有错误,是在硬套电路理论的结果。。。。
准确的说是, 在传输线的两端,要分别满 ...

我觉得我已经写的够详细了,注意:仅在传输线的源端和终端, 端口处的电压电流是分别满足集总的约束哦,唯一的尺寸参数仅在于传输线长度,而当只看端口处当然没有空间尺寸,满足基尔霍夫哦。。。。
有反射也是因为要满足基尔霍夫约束的,懒的写了,方法一样。
直接套用电路学分压公式,就错在两种不同概念的阻抗混用。。。数学表达不是目的,基本观念才是重点。
新手更应该注意  :在端口处 传输线上的电压波和电流波与端口(源或终端)电压电流满足基尔霍夫约束,从而才将波与路相连系起来。这些基础概念很容易搞错。。。。。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3
逗你玩~~~| | 2014-8-11 20:17 | 只看该作者
ohayou 发表于 2014-8-11 19:54
我觉得我已经写的够详细了,注意:仅在传输线的源端和终端, 端口处的电压电流是分别满足集总的约束哦, ...

关于这个,说两点:

一)对于端面(传输线内或端口)上的“电压”和“电流”连续,此源于《电磁学》中的关于电场强度E和磁场强度H(注意,这不是磁感应强度B)在端面上的切向分量连续。这是《电磁学》的所谓“边界条件”,与“基尔霍夫定律”无关。

二)一条传输线上某一点的“电压”和“电流”,一般其比值U/I并不是特征阻抗Z0,只有是单一的行波才是如此。而我前面说的:“此时反射波未到源端,传输线呈现的阻抗就是其特征阻抗Z0。”,就是保证所论述的对象是个行波——即入射波。


相关内容,建议查看《电磁学》和《电磁波》类的书籍。其实,科班出身的话这些基础应该掌握。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4
ohayou| | 2014-8-11 22:20 | 只看该作者
逗你玩~~~ 发表于 2014-8-11 20:17
关于这个,说两点:

一)对于端面(传输线内或端口)上的“电压”和“电流”连续,此源于《电磁学》中的 ...

一)虽然是电磁场教科书上最爱用的说法,但也不要因为我换了个说法你就认不出来啊?
因为在SI业界,像LZ这样的实际电路直接关注的是电压电流波形,基尔霍夫的描述更直观实用,直接与电压电流关联。
二) 还是每本提到传输线的教科书上都已经清楚描述了的内容,就懒的重复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5
woshichuanqi| | 2014-8-11 23:54 | 只看该作者
看麦克斯韦方程式更直观,基尔霍夫已经分析不了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6
lbr_gao|  楼主 | 2014-8-12 09:20 | 只看该作者
ohayou 发表于 2014-8-11 22:20
一)虽然是电磁场教科书上最爱用的说法,但也不要因为我换了个说法你就认不出来啊?
因为在SI业界,像LZ ...

多谢补充!敢问大侠工作多久……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7
ohayou| | 2014-8-12 09: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ohayou 于 2014-8-12 10:03 编辑
woshichuanqi 发表于 2014-8-11 23:54
看麦克斯韦方程式更直观,基尔霍夫已经分析不了了



鼠标不好用,画得丑凑活看下。上图省略了源端部分。
图中 :
(1)式 是传输线中入射电压波和电流波的约束关系
(2)式 是对进入传输线中的入射波到达终端负载时,在负载端口界面处(绿色虚线处) 应用基尔霍夫关系。

显然当 Z0=RL时 ,(2)式的等号是满足的,说明这时候没有反射波就能满足基尔霍夫约束关系;

而当Z0不等于RL时, (2)式不能够取等号,即不能满足基尔霍夫在终端的约束关系。
故这时候必须出现反射波才能重新满足基尔霍夫关系。
要推倒反射系数 可补充反射电压电流波在传输中的约束关系,然后代入到基尔霍夫约束关系中,代数运算就可。分析方法也一样,这里省略。

采用基尔霍夫描述传输线在源和终端的边界条件,小学生的数学就够用了,简单直观。
说麦克斯韦方程更直观的,你来用场来分析试试看,看能不“更直观”?虽然那些内容是每本电磁场课本上都有的东西,在这个例子中实用价值却很有限,本来就是要分析电压电流,在退化到场没必要。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8
jz0095| | 2014-8-12 09:37 | 只看该作者
上述“分压”与入、反射有关。
在路言路,传输线理论、入射、反射定义都是电路的内容。
S参数入射电压的定义是针对最大功率传输条件设立的,即负载与源内阻共轭。对于纯电阻关系来说,入射电压ui等于信号源电压源E的一半,即ui=E/2。反射电压ur也得到相应的定义。这种定义没有频率的限制,即对0频率也是适用的。

举例对比:
设E=1V,源内阻Rs=10,负载RL=50,求RL上电压U。

分压法:
U=E*50/(10+50)=0.83V

反射法:
ui=E/2=0.5V;
负载对源内阻的反射系数 refl=(50-10)/(50+10)=0.67
U=ui(1+refl)=0.5*1.67=0.83V

两者的关系,慢慢品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逗你玩~~~ 2014-8-12 11:03 回复TA
《电路》理论已经把空间概念拿掉了,何来反射?当然,一定要把《电路》理论看成是路长趋于零的“电磁场”理论未尝不可,自寻烦恼没人阻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ohayou + 1 的确有反射,这时传输线区域内其实是透射波.
19
ohayou| | 2014-8-12 10:25 | 只看该作者
lbr_gao 发表于 2014-8-12 09:20
多谢补充!敢问大侠工作多久……

不是大侠,也是小菜,最近在学习这方面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0
逗你玩~~~| | 2014-8-12 10: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逗你玩~~~ 于 2014-8-12 10:44 编辑
ohayou 发表于 2014-8-12 09:35
鼠标不好用,画得丑凑活看下。上图省略了源端部分。
图中 :
(1)式 是传输线中入射电压波和电流波的约 ...


这里的2式((V+) = (I+) RL)是欧姆定律,此与基尔霍夫定律没有直接关系。

这里的1式((V+)/(I+)=Z0)是电磁波的“电路”特性,此更是与基尔霍夫定律没有丝毫关系(有的书中拿“微分”RLC来推导,那已经是非常不专业了)。

此外,传输线上的电流((I+)-(I-))必须等于负载RL上的电流IL,那是源于《电磁学》中的那个边界条件(关于这个,几乎任何一本《电磁学》类的教科书中都有论述)。

或许你认为,这里的(I+)-(I-)=IL不就是那什么KCL嘛?不然!

基尔霍夫中的KCL指的是流入“节点”的电流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这里是把“节点”看成是一个“实体”而非仅一个“界面”。这意味着,作为实体的“节点”内的净电荷不随时间发生变化,理想是认为其内净电荷为零。“节点”可以定义成“超级节点”(内含电源和理想元件),而对于此类“超级节点”KCL仍然成立。

在含有传输线的“电路”中,会有部分区域采用《电路原理》分析,前提是此区域的“电路”线长远短于信号的波长。此时的传输线两端在“电路”中呈现为一个二端口,其阻抗与传输线的线长、另一段的接入阻抗以及信号波长有关,根本就不能简单地用传输线的特征阻抗替代。


其实,你前面的说法本身就是个概念混淆的例子。这里,“边界条件”并不是由“基尔霍夫定律”得到的,“边界条件”只是给出了传输线和端接电路间的关系。而端接电路如果符合《电路理论》前提的话,“基尔霍夫定律”(即KCL和KVL)才可能得以应用。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4

主题

108

帖子

0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