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扯了那所谓的“环路增益”和“返回比”,其实在统一的范畴背景下,这哥俩本是一人。由于历史的原因,存在不同的说法,譬如“二端口分析”和所谓的“返回比分析”,但在我这里(其实早有相关文献存在)统一成了“数据流图分析”。
今天换个话题,经典的电路理论——对偶原理。
由于我们习惯于处在世界的单一一边,时常对其另一边不甚了解(或不习惯)。譬如,你去购买电阻时不会说“买若干个电导”,原因在于你想到的是电阻串联在电路(导体)中起到了阻碍电流的作用。但是,你是否想到“电导”跨接在绝缘体间同样起到了增加电流的作用。
关于电路理论中的对偶原理,最近还有个例子,那就是“电流反馈”和“电压反馈”的输出阻抗的问题。既然都承认了“电压反馈”的输出阻抗可以有如下形式:
Zo = Z0 / (1 + T)
却看不出“电流反馈”的输出阻抗也可以有其对偶形式:
Zo = Z0 (1 + T)
此外,我们都非常熟悉BJT(或MOS)需有一个Rc(或Rd)来将电流源输出转换成电压。若ro>>Rc,那么含Rc的输出阻抗计算式(按负反馈符号约定):
Zo = Z0 (1 + T0) / (1 + T∞)
中的Z0近似为Rc,而T0≈T∞。注意,那已经不再是纯粹的“电流反馈”了(端口电流被Rc分流)。
上述情况的对偶是电压源串联电阻输出(电压转电流),虽然这不是常见的情形,但其结果却和上述一致。
可能存在着一个反物质世界,我们不在其中所以我们不熟悉它。但是,物理学告诉我们应该有那么个“对偶”。对称是美的一种形式,其也是个“高大上”滴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