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对比一下欧洲某大学的考试题,国内工程师请进! - 第3页 - 电子设计论坛 - 21ic电子技术开发论坛
打印
[技术讨论]

对比一下欧洲某大学的考试题,国内工程师请进!

[复制链接]
楼主: K.G.B.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41
HWM| | 2007-9-8 14: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这玩意儿实在没啥可再讨论的了。

只不过是洋面包吃多了,回来有点水土不服。搞得中不中洋不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42
hyn| | 2007-9-8 15:20 | 只看该作者

上面的问题是一般性的问题

上面的问题是一般性的问题,不难!我们的学生不会,不是学生笨,是我们的教学出问题.
现在,很多学校把电子和计算机合并,学生和教师都避重就轻,搞起了计算机,尤其是计算机软件.即使是硬件,也是单片机之类的简单玩意.

请看:

教学计算机,买一台pc就可以了,5000元成本,大家共用.而一台示波器多少钱.
编软件成本的损耗很低,键盘鼠标耗电是成本.搞电子,尤其是高频电力电子等,器件要多少钱?

教和学计算机软件很简单,因此社会上出现了什么半个月学编程.电子学的教与学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没有十几年的工夫,没有巨额资金的支持是不行的!

我们这些想在电子方面发展的学生们,请认清这些问题,别被大学骗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43
wahahacat| | 2007-9-8 16:39 | 只看该作者

1

LZ在中国连大学都考不上,不得不去外国...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44
LHKJG| | 2007-9-8 17:53 | 只看该作者

全都不会做

哈哈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45
5_0_5| | 2007-9-8 20:40 | 只看该作者

!!!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46
Wxy8030| | 2007-9-9 10:29 | 只看该作者

全都不会做——

我总觉得术有专攻,本人并不清楚国外电子公司的研发部分是个什么样子,但国内很多搞电子的需要的是全面的知识,而不是某个方面的专家,当你电源、运放、单片机、DSP、ARM、程序、音频、视频、......甚至VC、VB....甚至生产管理....甚至工程施工.......都会的时候,就意味着你没有一个是真正精通的(少数绝顶聪明的除外),因为你把这些东西都学会是需要时间的,另外一个人只学一点(如电源、或运放电路、或DSP......),他就肯定比你在这一点上精通得多!

遗憾的是国内很多的电子企业因为种种原因,往往都选择一些知识全面的人去做设计,一个人就能把产品从设计到安装都能做好,而不是将一个产品细化:电源给谁做、模拟部分给谁做、单片机硬件给谁做、现场施工谁负责.......等等,产品是否与国外的有差距不是企业主关心的,他们关心的是能否把产品做出来,大概能用就行!......这也就造就了我们的电子工程师往往都“知识全面......贪嚼不烂.......”

前段时间新出一词叫:程序搬运工,我看我们搞硬件的离“电子搬运工”也不远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收起 理由
refee + 2 赞一个!
EMP_ + 1
47
wj2000sz| | 2007-9-9 17:25 | 只看该作者

同意28楼的观点


不要小瞧国内工程师。

我曾在一个研发工程师1500人的公司作开发,我们的产品也设计出来的。每个电阻、电容、mos、IC的参数都为计算出来的,而后在设计文档中要有仿真验证。测试人员还有测试环节。

产品是设计出来,而不是调试出来的。

不过,我也知道差距,大家也在重新学习理论。因为好些原先学校的东东都忘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48
rollez| | 2007-9-10 00:28 | 只看该作者

37楼。。

美国航天专家承认,美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强于前苏联,但是在表征最尖端技术水平的航天技术上,美苏不分上下。其原因在于,苏联人的教育是全才的,例如他们的工程师多具有优良的音乐素质。而美国航天专家,则都是专家。

音乐与航天,表面看来毫无关系,但是我认为这其中有内在的联系。

最后只能感叹一句:学无止境啊!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49
ok2001| | 2007-9-10 00:57 | 只看该作者

K.G.B.所言甚是,我们基础薄弱,应用不足,属于游离中间层

    我们目前的较新状况就是:试题效应,应用能力以及项目统筹管理能力非常差,另一方面,令人始料不及的是,我们其实理论基础也是--非常薄若,这一点或许许多人感到吃惊,    印象中我们的学生不是被“灌输”了太多理论缺乏“实践”吗?其实不然,我们的数学、物理等理论基础非常浅薄,我认为这是高等教育“难进易出”的结果。我们学校的初级教育使学生负担过大,难度过大,因此学生容易失去创造能力和兴趣,反而在艰难地进入高校后发觉“日子是多么好混”,“六十分,路路通”,谁还有心情去打基础,作学问?
    我们出来的电子研究生有多少能写出傅立叶变换?我知道多管并流的是使用场效应管为好,因为这类管负载电流大时因为温度上升导致阻抗增加从而分流电流减少,这种负反馈机制容易使各个并流管负载均衡,但是我并不明白
其中的机理,要是要作定量分析则难上加难,起码要找上几个星期的资料,就是因为理论基础差!!!
    我们感觉就是:我们同行现在一般是使用能力比理论基础差很多。这不怪我们,看看我们的书籍即可,千篇一律,在简述某些关键伦理上几乎没有作者的私人笔墨的阐述,都是样板程式,连行文和排版都一致。各位可以翻开自己以前上课的信号处理方面的书籍看看是怎么讲傅立叶变换的?然后看看《信号传输、调制和噪声》,美国,M。施瓦芡,1979年,售价:2.70,(老前辈借我的)。一个作者如果明白了所要介绍的东西,其行文中必定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并且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写理论证明就好像在讲三国演义,由来、用途、状况、附带的基础知识、演变原因。。。。。这就是区别。
    太多这样的例子了。。。
    谁用光偶作I/O隔离的时候是否考虑过5-7个参数?而这些参数的定量分析有无演算验证过?
    我们没办法不去继续抄东西--理论基础太差了,太不普及了,大大超过了我们缺乏创造力这方面。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50
ok2001| | 2007-9-10 00:58 | 只看该作者

所言甚是

其中的机理,要是要作定量分析则难上加难,起码要找上几个星期的资料,就是因为理论基础差!!!
    我们感觉就是:我们同行现在一般是使用能力比理论基础差很多。这不怪我们,看看我们的书籍即可,千篇一律,在简述某些关键伦理上几乎没有作者的私人笔墨的阐述,都是样板程式,连行文和排版都一致。各位可以翻开自己以前上课的信号处理方面的书籍看看是怎么讲傅立叶变换的?然后看看《信号传输、调制和噪声》,美国,M。施瓦芡,1979年,售价:2.70,(老前辈借我的)。一个作者如果明白了所要介绍的东西,其行文中必定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并且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写理论证明就好像在讲三国演义,由来、用途、状况、附带的基础知识、演变原因。。。。。这就是区别。
    太多这样的例子了。。。
    谁用光偶作I/O隔离的时候是否考虑过5-7个参数?而这些参数的定量分析有无演算验证过?
    我们没办法不去继续抄东西--理论基础太差了,太不普及了,大大超过了我们缺乏创造力这方面。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51
木头东瓜| | 2007-9-10 08:30 | 只看该作者

俺基本不看国产叫寿写的书

除了copy,就没有点别的
包括俺大学时自己老师写的土特教才,也是copy国内主流教材,看着真难受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52
HWM| | 2007-9-10 09:01 | 只看该作者

看来得再来一次“运动”,来调教一下我们这些教师啊。

可惜的是我们所教的这些其原始出处都不在中国(虽然我们学校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方面并不比外国晚几年),希望“后来者”能改变这种“现状”。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53
鲍云竹| | 2007-9-10 10:08 | 只看该作者

抄板和抄板是不一样的

有人抄板是照原样抄,照原样做。有人抄板是学习,然后做更好的。不能一概而论。
到目前为止,我抄过3套板子,做过5个产品。

产品从性能、质量、可靠性等方面说,绝对的比原型高出很多。(原型是德国产品。涉及到商业因素我就不说是什么公司的产品了。)

我喜欢德国设计理念的严谨性,但是不是所有的外国货都比中国好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54
木头东瓜| | 2007-9-10 10:13 | 只看该作者

看来HWM老师不服啊

呵呵
看看小日本写的一系列电子入门书籍
OHM社的
你敢说国内哪个老师能写出来么?
我就是看那个入门的
大学我就没上过几次专业课
还是那句话,那些书看着真难受,老师讲的更差劲
俺不是欺师灭祖,俺是发牢骚,希望能有一本国产好书,不是copy别人的东西

ps:俺指基础教材,研究生看的不在此列,不是一个层次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55
cgkdxx| | 2007-9-10 10:19 | 只看该作者

3题愿闻其详

    IGBT的前级也是MOS,栅极窜小电阻,+15  -10 双电源对管推挽驱动,好象都是这样做的,一只不行就并联,多个并联比一个大的要便宜太多了!

    请楼主指点一下,我一直都这么做的,怎么改进?谢谢!!!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56
awey| | 2007-9-10 10:23 | 只看该作者

不要迷信外国的工程师,外国的工程师中也有大把的菜鸟

我们公司做的许多国外知名大企业的OEM产品,有许多很菜的设计错误。。。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57
hq_y| | 2007-9-10 10:31 | 只看该作者

俺上学的时候就是使用国内的一流教材

但是现在看来还是需要使用国外的先进教材能少走弯路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58
hq_y| | 2007-9-10 10:46 | 只看该作者

外国的工程师中也有大把的菜鸟~~~~~~~~~~~~

这点倒是同意
我所在的行业
以前使用法国人设计的产品
他们的设计思路中
有的电路不够简洁
有的电路有很小的错误
其中的一个错误
能导致光耦工作时间长了就会损坏
不知道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

但是总体上
国外的产品的确质量好
比如电梯上使用的变频器
就是意大利的西威
口碑最好

暂时还没有听说哪一家国产的变频器能达到这个水准
我觉得这是技术积累的时间不够长的缘故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59
木头东瓜| | 2007-9-10 10:51 | 只看该作者

技术积累

技术投入
我看还得走起码50年的路才赶得上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0
wxalex| | 2007-9-10 10:54 | 只看该作者

感觉国外大公司的研发工程师做事比较严谨

精益求精,这是国内工程师所普遍缺乏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