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经验知识]

模拟电路设计思维训练用小题一个

[复制链接]
楼主: xukun977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121
xukun977|  楼主 | 2015-1-31 0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maychang 发表于 2015-1-31 09:23
rc=10k@Ic=1A
这里rc仍然是以“微变”测量出来的,即Ic变化足够小。在Ic为其它值例如0.2A时rc就不再是10k ...

1.这个电阻的绝对值在管子正常工作时,极少需要。
2.实际上,当Ie和Vcb↑时,它趋向于↓
3.温度特性方面,变化趋势约为double/100℃,故可以认为它不变。

综上,有这个信息,就够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22
xukun977|  楼主 | 2015-1-31 09:52 | 只看该作者
Lgz2006 发表于 2015-1-31 08:09
俺的意思是:
@2A是功率管在较高工作点下的参数,其意义等同于“小信号参数”。
它与“小功率管”应用于未级 ...

关于小模型和大信号关系,举个简单例子:齐纳二极管。
首先,这个管子工作在大信号状态。同样是这个电路,有:
1.分析直流量时,它的模型是个电池!
2.分析纹波抑制能力时,它就是个线性电阻rz!
3.分析噪声时,它可能是个电压/流源
4.分析瞬态特性时,它是个理想二极管+电池+电阻+...
.......

所以意思很明确,用什么模型取决于你的研究对象,而跟应用状态关系不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23
路过打酱油。。| | 2015-1-31 10: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路过打酱油。。 于 2015-1-31 10:06 编辑

有人觉得“模拟电路”很难,其实也就是“电路”、“器件”和“功能”这三大要素。如若你觉得“模拟电路”如此之简单,那你也只是知道了其皮毛(外貌框架),模拟电路这三大要素往深里去那是没底的。不过,知道了这仨,至少是知道了模拟电路的门在那里!

如果你是一个受过点基本的相关专业教育的话,那么电路原理半导体器件特性和模型以及基本的电路功能都应该熟悉。而这也是作为一个电子类专业人士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如果连模拟电路的这些基本要素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话,说什么都是屁话!什么“PK”,什么“训练”,最终哪个是逃出了这么个范畴的?就拿那个所谓的“续流”来说,“续流”本是个功能,在此为何要“续”???首先功能的源头就不成立,当然随后的荒唐结果“电路原理”自然会告诉你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24
xukun977|  楼主 | 2015-1-31 10:19 | 只看该作者
路过打酱油。。 发表于 2015-1-31 10:04
有人觉得“模拟电路”很难,其实也就是“电路”、“器件”和“功能”这三大要素。如若你觉得“模拟电路”如 ...

皮不皮毛不知道,上面给的电压调节器,你不懂它设计考虑,俺是知道的。不然大致讲讲?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25
路过打酱油。。| | 2015-1-31 10:25 | 只看该作者
说到这里,最后还是给各位初学者一点建议(在这道上混了那么久,自认为有这么点资格可以这么说):

一)把你的《电路原理》的基础给打扎实了,这绝对不会吃亏!

二)任何器件(特别是半导体器件)一定要学好且会用其模型,这是(微)电子学的根基。

三)尽可能广泛且系统地去熟悉各类经典(或典型)电子电路(模拟和数字)的功能,且要落实到具体的技术指标上去。


至于“设计”,那是个工程学的问题,并不是单靠所学的那么点“基本原理”能胜任的。这个,建议看点系统工程方面的参考书籍(甚至可以参考一些软件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此外,设计经验也很重要,这个可以借鉴别人的,但更重要的则是自己的积累!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maychang 2015-1-31 15:36 回复TA
“把你的《电路原理》的基础给打扎实了,这绝对不会吃亏”。非常同意。 
xukun977 2015-1-31 11:32 回复TA
空头大道理一堆一堆的。 
126
路过打酱油。。| | 2015-1-31 10:31 | 只看该作者
在这里,说到此也差不多了....

撤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27
伏卧龙| | 2015-1-31 23:09 | 只看该作者
有点费解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28
Lgz2006| | 2015-2-3 09:15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被中纪委请去喝茶了;P

谈到手册参数适用性,以典型3AX31晶体管发射结特性为例,看变压器推挽末级线性功率放大输入阻抗计算
试作一段曲线斜率,表示等效输入阻抗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29
xukun977|  楼主 | 2015-2-4 08:09 | 只看该作者
Lgz2006 发表于 2015-2-3 09:15
楼主被中纪委请去喝茶了

谈到手册参数适用性,以典型3AX31晶体管发射结特性为例,看变压器推挽末级线性 ...


越扯越远,没法扯了。
我66楼是接着64/65楼的模型说的,为了迁就教书先生感兴趣的范围仅仅是教材内容,才扯起教材说的最多的小信号模型的。跟顶楼有什么必然联系?
上面有人模仿我,也来个[电工们,电路分析基础要学好]?俺发了3个这样的贴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30
Lgz2006| | 2015-2-6 20:59 | 只看该作者
jz不接受命令,老抽撤了,k5不愿意替日本书认错……只有咱乐意回复楼主问题——楼主却说“没法扯了”,唉!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31
maychang| | 2015-2-7 00:29 | 只看该作者
Lgz2006 发表于 2015-2-6 20:59
jz不接受命令,老抽撤了,k5不愿意替日本书认错……只有咱乐意回复楼主问题——楼主却说“没法扯了”,唉! ...

那,老Lgz就另开一帖,专门谈谈功率放大器设计,如何?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32
Lgz2006| | 2015-2-7 07:54 | 只看该作者
maychang 发表于 2015-2-7 00:29
那,老Lgz就另开一帖,专门谈谈功率放大器设计,如何?

难煞俺了,小民实难从命
其一,各类正规出版物或是老T大礼包早有名师专家全面讲授,学生岂敢班门弄斧
其二,俺不过一介勇夫,专司排雷拆弾玩命一职,不胜撰写讲说之事,况且此一时非彼一时
望老兄还是收回成命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33
xukun977|  楼主 | 2015-2-7 08:39 | 只看该作者

真正设计功放,尤其是分立,必须/最好用米国的爱皮分析仪调试(目标仅仅是能出声就无所谓了,但这样没什么玩头了),几十万,一般人买不起。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34
maychang| | 2015-2-7 10:04 | 只看该作者
xukun977 发表于 2015-2-7 08:39
真正设计功放,尤其是分立,必须/最好用米国的爱皮分析仪调试(目标仅仅是能出声就无所谓了,但这样没什么 ...

不同意“必须/最好用米国的爱皮分析仪调试”。
慢转密纹唱片(LP)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米国的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到50年代更出现了立体声唱片。那时连晶体管都没有(立体声唱片出世时仅有小功率管),哪有什么分析仪?各项指标还不是靠手动测试?最基本的声学量——声强,也是靠瑞利声强计(绝对声强,与人耳听觉无关)来校准。测试用的信号,包括白噪声、粉红噪声、啭声、矩形脉冲……测试的指标也不仅仅是频率响应、非线性失真这些,还包括了交叉调制等等。而且是从声源、录音、制模、压制、拾音、放大一直到扬声器及扬声器箱,最后测量的是放音的音场。所谓慢转密纹唱片还原声音的质量,并不比今天的CD唱片差,实际上,CD片的标准,就是参照慢转密纹唱片所能够达到的各项指标而制订的。
当时米国对唱片研究到什么程度?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的工程师发现:唱针的形状不应该是圆锥形,即垂直于唱针对称轴的截面不应该是一个圆,而应该是个椭圆,并且找出了椭圆的最佳椭率。这样的椭圆唱针极难加工,但是可以提高频率响应范围。
我们知道,磁带录音,录制立体声是使用两条音轨,分别录制两个声道的声音。唱片上只有一条沟槽,如何录制两个声道的立体声信号?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35
xukun977|  楼主 | 2015-2-7 12: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xukun977 于 2015-2-7 12:57 编辑
maychang 发表于 2015-2-7 10:04
不同意“必须/最好用米国的爱皮分析仪调试”。
慢转密纹唱片(LP)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米国的哥伦比亚唱

你说的,和我说的,不一个意思吗?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36
xukun977|  楼主 | 2015-2-7 13:04 | 只看该作者

我用"必须/最好",指的是爱皮音频分析仪,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用的最多的仪器。好几十项指标,一网打尽,操作还简单。现在许多音频放大器设计书籍中的曲线,都是用它测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37
maychang| | 2015-2-7 13:29 | 只看该作者
xukun977 发表于 2015-2-7 12:51
你说的,和我说的,不一个意思吗?

我说的,和你说的,不是一个意思。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38
maychang| | 2015-2-7 13:39 | 只看该作者
xukun977 发表于 2015-2-7 13:04
我用"必须/最好",指的是爱皮音频分析仪,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用的最多的仪器。好几十项指标,一网打尽, ...

我不同意的,是“必须”,并不是否定“最好”。
这种仪器当然先进,操作当然简单,但并非“必须”。没有这种仪器,照样可以设计出性能优良的功率放大器。无非是比较慢,各项指标不能同时测出来,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顺便说一句:所谓OTL电路,OCL电路,等等,有不少人认为去掉了变压器,所以性能优良,其实不然。用变压器同样可以达到OTL电路OCL电路的指标,只不过体积大,重量大,成本高而已。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