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汇集网友智慧,解决技术难题

  • tuxingsun12 回答了该问题

    USB 3.2与WIFI、移动网络会不会有冲突

    USB3.2与手机WIFI与信号都存在频段打架问题,要降低USB高速传输所带来的影响1:加强线材与接口的屏蔽2:拉开相互之间的距离3:降低USB3.2的传输速度4:无线频段换成5GHz故现在不少手机日常使用中依然使用USB2.0,部分手机将USB3.2作为可选选项供用户选择、加强线材与手机的用料或是进行速度限制降低减少噪声产生。智能路由器的USB3.2与天线也比较接近的原因,亦增加了USB3.2兼容模式,其做法就是降低USB3.2的速度。

    1641浏览 1回复 23关注
  • wenzhiming23 回答了该问题

    USB 3.0 / 3.1 / 3.2有什么区别呢?

    USB3.2Gen1x1:使用8b/10b编码,单通道5Gbps数据速率;(实际为USB3.0/USB3.1Gen1更名,市场推广名称中为USB3.2Gen1/SuperSpeedUSB)USB3.2Gen1x2:使用8b/10b编码,双通道10Gbps数据速率;(USB3.1Gen1双通道模式,该模式并不在官方语言使用指南上。算是个备用模式?)USB3.2Gen2x1:使用128b/132b编码,对比8b/10b编码的20%损耗降为3%,单通道10Gbps数据速率;(实际为USB3.1Gen2更名,市场推广名称中为USB3.2Gen2/SuperSpeedUSB10Gbps)USB3.2Gen2x2:使用128b/132b编码,对比8b/10b编码的20%损耗降为3%,双通道20Gbps数据速率。USB3.2兼容现有的线材,并且支持SSTX与SSRX的无缝切换。但是支持USB3.2的设备极少,其能搭配的配件也非常高昂。(像一根支持USB3.2Gen2的USB-CtoC的数据线都要几十块,完美支持数据传输与5A电流的数据线更贵)。

    3049浏览 1回复 23关注
  • dongqichang12 回答了该问题

    USB-C的特性是什么

    USBType-C,又称USB-C。是目前USB接口中最新推出的物理接口,虽然体积并没有MicroUSB小,但功能与性能上吊打了MicroUSB。并且加入了正反盲插功能更为人性化。而智能手机开始全面淘汰MicroUSB亦证明了USB-C的设计的强大性。而USB-C的设计考虑到未来众多发展上的方向,各项性能提升至于亦加强了部分功能上的内容。从而使其从过往USB只有4-10Pin暴增到最多24Pin(公头满Pin为22Pin)。为了让所有设备进行大统一,USB-C的设计非常先进,是目前性能、功能最强的USB接口。简单总结USB-C的特性:1-基准设计电流3A,通过配合USBPD协议,供电性能可达100W;2-正反盲插设计,更为人性化;3-高达40Gbps的传输速度(仅ThunderBolt3);4-支持DP,可为显示器提供高清视频、音频信号输出;5-可通过Pin/EMaker的选用,实现不同的功能。

    947浏览 1回复 25关注
  • zhuzhishan23 回答了该问题

    为什么 USB3就比2速度快了那么多?

    铜缆的传输极限频率是20~30GHz左右,USB2.0信号在铜缆上的频率是480MHz,USB3.0是5GHz,USB3.1是10GHz,都小于铜缆的极限频率。所以,符合标准的物理介质的限制(目前)还不会影响到USB传输。况且,以太网从10M到现在的10G,也都可以用铜缆。USB从2.0到3.0速率提升主要是靠控制器的性能:控制器的频率和编码解码能力,跟介质关系不大。编码方式虽然也发生的变化,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控制器相当于硬件的CPU,控制器吞吐能力强,那么传输数据的速度就快。比如SSD和U盘的本质差别是在控制器上,U盘的控制器一般都是8位的,SSD则是32位的,吞吐能力更大,处理速度更快。

    959浏览 1回复 24关注
  • shenkuo45 回答了该问题

    不同的USB规范,速率有何区别?

    USB规范目前有USB1.0、USB1.1、USB2.0、USB3.0、USB3.1,USB3.1又分为USB3.1GEN1和USB3.1GEN2。各USB接口理论传输速度如下:USB1.0:1.5Mbps(LowSpeed)USB1.1:12Mbps(FullSpeed)USB2.0:480Mbps(HiSpeed)USB3.0:5Gbps(640MB/s,SuperSpeed)USB3.1:10Gbps

    872浏览 1回复 25关注
  • liqingzhao345 回答了该问题

    为什么USB接口长得不一样?

    因为USB接口类型不同:USBTypeA一般用于个人电脑中,是应用于最广泛的接口标准。USBTypeB一般用于3.5寸移动硬盘、打印机、以及显示器等的连接。而USBTypeC由于支持正反插、可选功能多也越来越受到广泛使用。比如,若USBTypeC支持PD协议,可以给笔记本供电;若支持DP,可以连接外接显示器支持显示(一般会有标示“D”)若支持Thunderbolt3更是不得了(一般会有标示“带箭头的闪电”)。“Thunderbolt”(雷电)接口是Intel发布的LightPeak技术,Thunderbolt3的理论传输速度为40Gb/s,且可以支持USB3.1、DisplayPort、PCIExpress和Thunderbolt四种协议。DisplayPort可支持外接显示功能(一般都标配),PCIExpress支持外接显卡扩展坞(高端机选配)。可以说雷电3是Type-C中的大boss了!

    1625浏览 1回复 24关注
  • zyj9490 回答了该问题

    请教一下一个三极管推挽输出电路

    完美波形。量不大,可以这么做,量大成本上去了。

    3358浏览 9回复 24关注
  • taoest 回答了该问题

    4层以上板还需要分模拟地和数字地吗

    如果你不清楚为什么要分,那就不要分。新手不要切分地层,一大片就挺好的。分得不好,反作用很明显。当你充分理解了划分的的目的之后,你也不会来问这个问题了。

    3699浏览 9回复 25关注
  • 1129539617 回答了该问题

    KF32LS201

    #defineLED1GPIO_PIN_MASK_2//PB2#defineLED1_PORTGPIOB_SFR#definePOWER_LOCKGPIO_PIN_MASK_0//PF0#definePOWER_LOCK_PORTGPIOF_SFR#definePOWER_DETGPIO_PIN_MASK_4//PF4#definePOWER_DET_PORTGPIOF_SFR#defineONOFF_DETGPIO_Read_Input_Data_Bit(POWER_DET_PORT,POWER_DET)//读取PF4的输入电平管脚定义搜索复制

    1309浏览 4回复 24关注
  • aLittle 回答了该问题

    关于GD32F450串口irDA收发以及串口配置问题

    问题已经解决了!经过3天折腾,通过示波器排除硬件问题,还是初始化函数的问题,GD32IrDA除了正常的串口配置之外,还需要加入IrDA使能,正常工作模式,设置频率(不设置频率可以发送,不能接收)。GD32F450代码如下:voidgd_eval_com_init(uint32_tcom){/*enableGPIOclock*/uint32_tCOM_ID;if(EVAL_COM1==com){COM_ID=0U;}rcu_periph_clock_enable(EVAL_COM_GPIO_CLK);/*enableUSARTclock*/rcu_periph_clock_enable(COM_CLK[COM_ID]);/*connectporttoUSARTx_Tx*/gpio_af_set(EVAL_COM_GPIO_PORT,EVAL_COM_AF,COM_TX_PIN[COM_ID]);/*connectporttoUSARTx_Rx*/gpio_af_set(EVAL_COM_GPIO_PORT,EVAL_COM_AF,COM_RX_PIN[COM_ID]);/*configureUSARTTxasalternatefunctionpush-pull*/gpio_mode_set(EVAL_COM_GPIO_PORT,GPIO_MODE_AF,GPIO_PUPD_PULLUP,COM_TX_PIN[COM_ID]);gpio_output_options_set(EVAL_COM_GPIO_PORT,GPIO_OTYPE_PP,GPIO_OSPEED_50MHZ,COM_TX_PIN[COM_ID]);/*configureUSARTRxasalternatefunctionpush-pull*/gpio_mode_set(EVAL_COM_GPIO_PORT,GPIO_MODE_AF,GPIO_PUPD_PULLUP,COM_RX_PIN[COM_ID]);gpio_output_options_set(EVAL_COM_GPIO_PORT,GPIO_OTYPE_PP,GPIO_OSPEED_50MHZ,COM_RX_PIN[COM_ID]);/*USARTconfigure*/usart_deinit(com);usart_baudrate_set(com,9600U);usart_stop_bit_set(com,USART_STB_1BIT);usart_receive_config(com,USART_RECEIVE_ENABLE);usart_transmit_config(com,USART_TRANSMIT_ENABLE);usart_irda_lowpower_config(com,USART_IRLP_NORMAL);usart_prescaler_config(com,0x01);usart_irda_mode_enable(com);usart_enable(com);/*USARTinterruptconfiguration*/nvic_irq_enable(UART3_IRQn,1,1);/*enableUSART0receiveinterrupt*/usart_interrupt_enable(UART3,USART_INTEN_RBNEIE);///*enableUSART0transmitinterrupt*///usart_interrupt_enable(USART0,USART_INTEN_TBEIE);}

    1521浏览 1回复 24关注
  • 无刷直流电机铭牌问题 sos

    广州威灵电机铭牌上的型号是RD-310-45-8BDB31-00642C请问是什么意思,目前已知是310V直流母线电压,45W输出功率,其他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比如额定电流之类的,有大佬解答吗,万分感激

  • 哪位有功夫的总结一下RC电路的所有用途。 sos

    就电阻和电容的连接,可以产生很多故事。就我浅显的认识,就有:1、微分电路、积分电路;2、高低通滤波电路;3、移相电路;4、延时电路(我的理解,移相和延时是彼此相伴随的,相向而生的,有你就有我);5、旁路及退耦电路;6、部分反馈网络。还有呢?大家可各抒己见。尽量总结全面一些。

    RC电路 移相 低通 网络 低通滤波

    1191浏览 0回复 22关注
  • 515192147 回答了该问题

    要从事云计算的工作,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啊

    就当是个联网的计算机,会编程就可以了,云计算如要和芯片结合,就有点难度了有空可看下我们的资料:STM32F10x开发板套件通过互联网与云服务器通信源程序https://bbs.21ic.com/icview-3049824-1-1.html?fromuser=515192147(出处:中国电子网技术论坛)

    945浏览 2回复 25关注
  • 趣趣啊 回答了该问题

    云计算核心技术有哪些?

    云计算系统运用了许多技术,其中以编程模型、数据管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虚拟化技术、云计算平台管理技术最为关键。(1)编程模型MapReduce是Google开发的java、Python、C++编程模型,它是一种简化的分布式编程模型和高效的任务调度模型,用于大规模数据集(大于1TB)的并行运算。严格的编程模型使云计算环境下的编程十分简单。MapReduce模式的思想是将要执行的问题分解成Map(映射)和Reduce(化简)的方式,先通过Map程序将数据切割成不相关的区块,分配(调度)给大量计算机处理,达到分布式运算的效果,再通过Reduce程序将结果汇整输出。(2)海量数据分布存储技术云计算系统由大量服务器组成,同时为大量用户服务,因此云计算系统采用分布式存储的方式存储数据,用冗余存储的方式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云计算系统中广泛使用的数据存储系统是Google的GFS和Hadoop团队开发的GFS的开源实现HDFS。(3)海量数据管理技术云计算需要对分布的、海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因此,数据管理技术必需能够高效的管理大量的数据。云计算系统中的数据管理技术主要是Google的BT(BigTable)数据管理技术和Hadoop团队开发的开源数据管理模块HBase。

    919浏览 1回复 24关注
  • 马飞飞飞飞 回答了该问题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三者间的关系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云计算相当于人的大脑,是物联网的神经中枢。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大数据相当于人的大脑从小学到大学**和存储的海量知识,这些知识只有通过消化,吸收、再造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人工智能打个比喻为一个人吸收了人类大量的知识(数据),不断的深度学习、进化成为一方高人。人工智能离不开大数据,更是基于云计算平台完成深度学习进化。简单总结:通过物联网产生、收集海量的数据存储于云平台,再通过大数据分析,甚至更高形式的人工智能为人类的生产活动,生活所需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必将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进化的方向。

    941浏览 1回复 24关注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