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充电的过程没有一个服众的解释

[复制链接]
40535|182
gsh442300 发表于 2010-11-2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上这个网站的都是业余爱好者啊,看你们分析这个问题的过程,就发现你们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从这个错误可以看出你们一点都没受过系统的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的训练。
1,把理论模型的结果来解释实际的电路。
2,用实际的电路试图推出理论的模型。
实际上,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是在以下条件成立的:源激励无法提供一无限大的瞬态能量。无法提供的原因一般是充电回路具有直流电阻。以上问题其实就是一个电容的暂态分析,随便一本电工的书都会讲的很清楚。
shmaster 发表于 2010-11-2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点的理解是错误的。
我是新手226 发表于 2010-11-2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81L,
1,把理论模型的结果来解释实际的电路。
2,用实际的电路试图推出理论的模型。
请问这两点有何错误?
我是新手226 发表于 2010-11-2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创建理论模型难道不是为了去解释实际的电路.
理论模型难道会是根据数学或者像数学一样先假定一个公理然后推导出来的.
haibushuo 发表于 2010-11-2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JUST MART
I don`t say anything.
xiepengchenghn 发表于 2010-11-2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点,显然错误,不是说电位相等,则没有电流通过,此处因果正好颠倒,电阻为0才导致了电位相等。试想,一个超导体导线上如果留过电流,但是导线上的电势是处处相等的。要整个回路都没有电势差才不会有电流,否则就会有,应该把他理解成一个动态的过程,电容A端虽然与电源正极没有电势差,但是与B极有啊,所以AB极之间会有电子的流动,AB间的自由电子一旦流动后,其他地方的电子便会补充进去,从而形成了电子的流动。另外,电子也不一定是流一圈,电流传播的速度很快是在于电场的建立速度很快,而不是电子的流动速度很快。
xiepengchenghn 发表于 2010-11-2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71# jack_shine
应该是自由电子和金属离子吧
 楼主| jack_shine 发表于 2010-11-2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的关注
biceyhm 发表于 2010-11-5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1电位.电压的概念要清楚;
2 开关闭合那一刻电流是很大的.I=V电池/R内阻;
3 C=Q电荷/V电压
2010-11-05
biceyhm 发表于 2010-11-5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i=Cxdv/dt
myic200610 发表于 2010-11-5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需要联系实际
yuguansu1990 发表于 2010-11-6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zhutong1016 发表于 2010-11-6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流的不充电
新松刘世峰 发表于 2010-11-7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jack_shine 发表于 2010-11-7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P0.0 发表于 2010-11-10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1# jack_shine
K闭合瞬间,如果电容没有电荷,那么A点电压接近0V ,B点也是接近0V,可以理解电容此时为短路状态,此时整个回路形成一个较大的电流,有一部分电流跑到电容里去,不再出来,(这个过程就是电容在充电),随着充电的进形,电流慢慢变小,此时可以理解电容相当于一个电阻,这个电阻的阻值慢慢变大,最后相当于开路。整个电路电流0,最后A点变为5V  B点为0V。
zkdyx 发表于 2010-11-11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1。    是的。
2。电流是用回路来计算的  i=5v/r
3。A点电位不变
4。     是的
5。除非有无限能量的电源,回路中一点电阻也没有本身是不可能的!
xm419 发表于 2010-11-11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那么多,其实如果用拉氏变换计算一下,然后反拉氏变换,时域的波形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可以用MATLAB画一下波形
zhang_2000 发表于 2010-11-13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是 电路的一个基本知识   

电容上的电压为   V = 初态 + 末态*EXP(-t/RC)

假设你的电容平时没有电荷,则电容两端的电压为 V(初值) = Q/C = 0
末态当然是5V

则上式变为 :  V = 0 + 5*exp(-t/RC)
程序医人 发表于 2010-11-14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真像我大一的时候啊,老是抠此类问题。  其实很简单:
1.在我们平时的研究问题范围内A点电位是认为是5V的;B点电位也是5V,因为此时电容上压降为0。
2.此条已经超出工科学生的研究范围,其实我说第一条中A点的电位是在平常情况下才认为是5V,但是按照你这刨根掘底的思维就不能认为A点的电位等于5V了,我们知道实际导线上也是有阻值的,所以准确的说A点的电位是低于5V的,这就符合电流从高电势向低电势处流动的定律。
3.A点的电位在充电过程中是不变的。
4.看第5条
5.此条同样超出工科学生的研究范围。因为在电路中没有电阻时(忽略导线电阻),在电路接通的瞬间电路是短路状态,此时主要由电源的内阻起作用,外电路无法用电势来描述了,这不是我们工科学生关心的问题。

其实我们的很多思维方法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范围内的,超出一定的范围,牛顿的三定律也会变成谬论。
作为工科学生应该抛开这些问题而去专注于技术的实现才能真正成为合格的工程师,把那些事交给科学家们去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收起 理由
xiaoaihua + 8 说的好!研究我们该研究的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