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我要提问本帖赏金: 0.01元(功能说明)

功率,一个不仅是知道,而是该懂的概念

[复制链接]
3165|34
 楼主| HWM 发表于 2019-3-8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讨论“”已经够久,该给个收尾了。

打赏榜单

qqaa123 打赏了 0.01 元 2019-03-08

 楼主| HWM 发表于 2019-3-8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什么?

拍是两个频率相近的简谐信号的干涉现象

拍频是什么?

拍频就是两个频率相近的简谐信号干涉后所呈现的“强度”变化频率
 楼主| HWM 发表于 2019-3-8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先看看人对声音的感知。学过声学的都知道,声音有“高低”(频率)和“强度”(平均功率)这两个基本要素概念。同样强度下,人耳可以感知声音频率的高低,这要归功于人的听觉相关系统中具有“频谱分析”的能力。当然,对于同一频率高低而不同强度的声音,也可以被人的感觉器官感知区分出来。
 楼主| HWM 发表于 2019-3-8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拍,最常见且被熟悉的就是声音的干涉现象。从其信号时域形态来看,明显的类似于一个幅度调制波,这说明拍现象就是某一“声高”而其“强度”按一定规律变化的信号。声音的高低(频率)被人的听觉系统听到,而声音的强度(短时平均功率)则被相应的器官感知。注意,我这里用了“听到”和“感知”这两个不同的词。
 楼主| HWM 发表于 2019-3-8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1000Hz的信号与一个1001Hz的信号叠加干涉所产生的拍频是被人在感觉信号强度变化时所感知的。而对一个1Hz(甚至更低频率的信号),你是很难听到的。

声音信号强度的变化,就是其功率(或短时平均功率)的变化。那么声音信号强度的变化规律,就自然而然地要从信号的瞬时功率中去找,这就是采用瞬时功率频谱分析的原因。
 楼主| HWM 发表于 2019-3-8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给出拍信号的瞬时功率时域图,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其中的拍频。而从其谱分析来看,也证实了这点。
 楼主| HWM 发表于 2019-3-8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拍是一种双频干涉现象,而对于单频还有一种“频闪”现象。频闪频率——“闪频”,是信号频率的两倍,这也可以从信号的瞬时功率中看出。
 楼主| HWM 发表于 2019-3-8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功率,一个极为常用的重要基本物理概念,作为相关从业人员是必须熟知且懂的。

其他的话,我想,没必要多说了。
xukun977 发表于 2019-3-8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两年前夏天那几句话。一点长进也没有。


本科教材无能为力,需要多翻翻专著了,两千多页后的专著够你看好几年的了。少吹牛比多看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楼主| HWM 发表于 2019-3-8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起眼 发表于 2019-3-8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HWM 发表于 2019-3-8 09:27
拍是什么?

拍是两个频率相近的简谐信号的干涉现象。

1.拍属于振动叠加现象,是描述某一点在不懂时刻的振叠加情况。
2.波的干涉是描述的是所有点在同一时刻的振动叠加情况。

          拍不是波的干涉。

   
 楼主| HWM 发表于 2019-3-8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起眼 发表于 2019-3-8 10:47
1.拍属于振动叠加现象,是描述某一点在不懂时刻的振叠加情况。
2.波的干涉是描述的是所有点在同一时刻的 ...

"拍不是波的干涉。"

拍就是波的叠加干涉现象,这也是波特性之一。
不起眼 发表于 2019-3-8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拍就是波的叠加干涉现象,这也是波特性之一”。 错。

       区别干涉与振动叠加是教学中特别注意的. 也经常出现在考题中。

      没商量。
 楼主| HWM 发表于 2019-3-8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起眼 发表于 2019-3-8 10:58
“拍就是波的叠加干涉现象,这也是波特性之一”。 错。

       区别干涉与振动叠加是教学中特别注意的. 也 ...

首先,波的叠加干涉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看,譬如同时同地

你强调了同时看不同地点而已。
不起眼 发表于 2019-3-8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HWM 发表于 2019-3-8 11:34
首先,波的叠加干涉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看,譬如同时或同地。

你强调了同时看不同地点而已。

区别波与振动,干涉与振动叠加是教学的难点。很多学生搞不清。

      对于教师,如果你敢这么干。听课教师有权立刻终止教学(尽管很少人这么做)。

      这是比较严重的错误了。
 楼主| HWM 发表于 2019-3-8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起眼 发表于 2019-3-8 11:42
区别波与振动,干涉与振动叠加是教学的难点。很多学生搞不清。

      对于教师,如果你敢这么干。听课教 ...

"拍",原本就出自声波的叠加。作为波特性,叠加就会有干涉现象。

至于“波”和“振动”,波本来就含“振动”。

割裂“波”和“振动”,这不太好。
xukun977 发表于 2019-3-8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和大侠都是机械的背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不起眼 发表于 2019-3-8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自为之吧
不起眼 发表于 2019-3-8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怎么说,我也不是你的教导主任。
xukun977 发表于 2019-3-8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之所以说这两个人很水,最根本的判断依据就是不求甚解地背书!!!


更尴尬的是:书的内容背诵出来了,但从相关讨论发现他不懂书的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HWM

1231

主题

20954

帖子

151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