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阳朔行

[复制链接]
27025|229
PowerAnts 发表于 2012-10-19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为什么不同意呢? 我这个5年前售价599元的DC, 最快的快门是1/4000秒
在黑暗中拍摄, 我在1/4000秒至8秒, 闪光灯指数完全相同(脉宽)的情况下, 照片的曝光量完本相同, 这表明闪光灯是在电子快门"开启"的1/4000秒内, 这个同步精度, 我觉得超过了三千元级别的机械快门的"同步闪光", 因为我那台单反的同步闪光, 只保证1/200秒
PowerAnts 发表于 2012-10-19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的单反, 在半个月前也拆过了(光学部份没敢动), 就是为了测量快门滞后, 当时得到的值是3.6mS, 还不错
 楼主| chunyang 发表于 2012-10-19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 我不同意. 机械的能同步, 电子的反而难了?
PowerAnts 发表于 2012-10-19 17:25


确实是这样,应该说电子的同步误差很大,这是传感器数据冻结及读出时间决定的,这个时间远大于机械快门的关闭时间,廉价DC的遮光板关闭时间也远大于真正的快门,现在的传感器技术下,如果想取得高信噪比的图像数据,必须依赖结束曝光后尽快实现的黑场,这个尽快,目前只能靠机械快门实现,也正是这个原因,胶片相机淡出后机械快门的技术仍在发展,现在的机械快门技术比起胶片时代主要的就是发展了两个参数:开闭时间和使用寿命。
 楼主| chunyang 发表于 2012-10-19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为什么不同意呢? 我这个5年前售价599元的DC, 最快的快门是1/4000秒
在黑暗中拍摄, 我在1/4000秒至8秒, 闪光灯指数完全相同(脉宽)的情况下, 照片的曝光量完本相同, 这表明闪光灯是在电子快门"开启"的1/4000秒内, 这 ...
PowerAnts 发表于 2012-10-19 17:30


呵呵,蚂蚁啊,建议你先彻底搞明白照相机各体系的结构,你的这个“测试”得出的“结论”离真相十万八千里了……
PowerAnts 发表于 2012-10-19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找到DC的时间控制接口, 因为完全是软件实现

但是, 1/4000秒的快门时间, 难道是等效的吗?

由1/200秒实际快门时间, 再降到ISO5.0 ?

在这1/200秒内, 插入闪光动作? (按3000元级单反的水平)
PowerAnts 发表于 2012-10-19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学的较晚, 但常识性的东西, 我理解的并不差. 而且也符合逻辑
 楼主| chunyang 发表于 2012-10-19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晕了,这样吧,你请俺吃饭,俺给你讲讲为什么,在论坛写,字数太多了累,字数少了说不清楚……:lol
PowerAnts 发表于 2012-10-19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怕得过半把个月吧, 最近的8小时之外一直很忙, 音响电源等着出货, 脉冲电源也要生产了.
PowerAnts 发表于 2012-10-19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天晚上, 我用自已的钻铣设备做了一个把MOSFET和方桥安装到散热板上的工装, 递给工厂降低了工厂MM的工作强度, 效率提高了至少5倍:lol
可惜工厂也不给我降加工费, 下回要算工时才对了.
 楼主| chunyang 发表于 2012-10-19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批量生产时工装还是很重要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