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能扯啊,翻了6页了都。
LGZ2006明显陷入了唯心主义泥潭,一边不停地做一厢情愿的假设,一边做在这样的假设下会出现什么后果,最后,结局很圆满
三种方法:
一,理论上严谨地做法是误差根据表达式,推导出可以提高精度的条件。这正是楼主翘首以盼的。当然他更希望有个表达式RE=???,以后设计电路时,公式一套就搞定,爽!
二,根据误差表达式,随即地假设几个值代入后,看结果变好还是变坏。
三,用不同的BJT模型,不同的RE值,直接仿真看结果。
现在问题是:当年741的工艺参数难以知道,而现在教科书中关于741的介绍也只是基于现代工艺的模型参数,也就是说找不到实据,死无对证了,这就给长扯留下了空间。
关于βAC和βDC,对于这个定性讨论的话题来说,无关紧要。因为两者只是VBE较小时有区别,但是,有区别时,两者的变化趋势相同,如果是对数坐标轴,那么两者在某一VBE下,都是两者直线下降。所以无需区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