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z0095 于 2014-2-6 21:49 编辑
Xukun977 发表于 2014-1-30 11:46:24
jz0095已经陷入了漩涡,难以自拔了。
过去几年,随着在经典的来森公式基础上修改完善的相噪问题得以解决,振荡器可以说是研究的最成熟的模块之一,经典专著有10部以上,许多书中不但有理论预测分析,还给出了实测结果。可以说,相关理论都经受了实践检验。
jz0095有多年海外工作经验,主攻OSC,在这方面有许多心得,从行文中可以看出。但是,从他上个帖子新分析到现在还说的负阻振荡器可以看出,概念混乱,射频判据和低频判据相互串门。而且从字里行间明显可感受他偏爱频谱分析,实际上包括线性技术,非线性技术,瞬态分析技术等分析技术,没有哪种技术是万能的,各自只能解决部分问题,所以不要过于崇拜某一个,也别想发明某种万能分析技术。
由于0095太能说了,而且观念已经定型,所以想用文字改变,几乎不可能。
总而言之,想要挑战现有理论,捋清基本概念先,尤其是公式适用条件。
假日已过,现在给个回应,内容比较严肃,有代表性。为论述方便,把支持现有理论的辩论一方称为正方,把挑战现有理论的一方(以我为代表)称为反方。 . “0095太能说了,而且观念已经定型,所以想用文字改变,几乎不可能。” 首先,我不相信在互联网上、在信息发达的今天能有人把黑的说成白的而不倒。我的观点有理有据,我找不出不**的理由。相反,如果正确的东西经不起质疑与争辩,那将是真理一方的悲哀。 我对现有线性振荡原理的缺陷已经指出的很具体了,并且有实验过程、结果的证明,如果还不能正视这些事实,对于搞研究的人来说,将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或者是学风的问题。我请正方认真思考一下,你们的基础理论扎实吗?试图用“皇帝新衣”朴素的洞察力去观察问题了吗?说句重话,是只能唯权威马首是瞻,还是有能力和胆量根据基本原理和事实作出自己的判断、修改自己的观点?不了解不是问题,但是当别人把内容都摆在你面前(在你的理解范围之内)你还“看不懂”就是问题了。 . 我认为在诸多问题上,正方的推理不严谨。 . “过去几年,随着在经典的来森公式基础上修改完善的相噪问题得以解决,振荡器可以说是研究的最成熟的模块之一,经典专著有10部以上,许多书中不但有理论预测分析,还给出了实测结果。可以说,相关理论都经受了实践检验。” 相噪公式,发明人在1966年前后以跟杂志编辑通信的方式予以公开。在1998-99年美国rfglobalnet论坛上,我见到有人称它是made-up formula,即不是经理论推导出来的“人造”公式,这种看法可能会出现得更早。强调made-up,有怀疑其理论价值的意思。“made-up”并没有问题,在工程中并不少见。这种做法将有关系的变量编入公式,用测量结果调整一些参数,并不断进行修改,使公式看似完美。这是一种工程手段。但是,应该说,相噪公式与振荡器线性稳态原理没有关系,它不能成为起振原理完善和现有振荡器理论完善的证明,起振的原理与振荡的品质是不同的问题。 . “经典专著有10部以上,…”, 这可以作为理论正确的参考,但不是“理论正确”的推理依据。理论的正确与否,需要进行理论的鉴定、对比。 逻辑上,正确的理论应该得到正确的结果,这里的“正确结果”包含结果的数值准确和变化趋势正确,或者还有其他的标准;但是数值的准确是否就一定意味着变化趋势的正确?或者说,结果“准确”就一定是理论正确?不见得。 非线性下,输出幅度越高,频率就越低;此规律的另一个表达就是,线性频率一定高于非线性频率;进而,线性仿真频率一定高于非线性振荡频率。这些规律都得到事实的支持。 多数人可能没注意到,现有软件的仿真(线性+非线性谐波平衡法)产生的线性和非线性频率的高低是可以交替变化,无规律可循的。尽管有人认为此类频率结果可以接受,但这并不是理论正确的严格依据;“结果可以接受就是理论正确”不成严格的因果关系。 HB(谐波平衡法)的原理没有缺陷吗?其判据符合KCL(节点电流定律)吗? 你可以把上述“总线性和总非线性幅度相等”的公式设为判据,但是不要说它符合KCL定律 !!! 另外,KCL只是线性电路的定律。 “总线性和总非线性幅度相等”(属于特例)的非线性属于中等或偏严重非线性,这与“HB仅适用于一定非线性”的说法是相符的。造成此类局限的原因之一与没有遵循KCL定律有关。这些都是现有理论的问题。 . 我承认我有不明白的地方,因此质疑不认可的内容。正方搞明白我质疑的东西了吗?如果也说不清,为什么不存疑而要坚决支持一方而否定另一方呢?如果你驳不倒对方,就先不要轻易作出负面的结论和评价,先把自己的论点和逻辑捋捋清楚会更好些。 . 其他点评: 如果认为我的“概念混乱,射频判据和低频判据相互串门”指的是射频振荡的相噪,那你的概念就真成问题了。射频振荡的品质与低频是有关系的。 . 没人认为有“万能技术”,这不是争论点,也不是外推和歪推的支点。 . “想要挑战现有理论,捋清基本概念先,尤其是公式适用条件。” 观点没错,但是不明白此话针对的是什么。 仅举两个我挑战现有理论的宏观内容,希望正方指出我哪些概念没有捋清。 1.现有理论静态的线性增益分析不能导致振荡进入稳态,但是这不意味着不存在动态的线性增益分析,不意味着理论上动态线性增益不能进入稳态。线性稳态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但是由于没有进行动态的线性分析,始终没能如愿。现有不完整的振荡器线性分析结果反映的是现有的水平,在我看来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不是不可完善的。我的动态分析早已给出,正方可以任选反驳,我将给予回应。 2. y=Ax,是线性系统分析的基本表达,在电路中,x是线性系统的输入(源输出),A是系统的线性增益,y是系统的输出。但是,现有振荡器线性分析的振荡器模型常没有信号源,x从何而来?没有x的分析是线性分析吗?违反线性分析条件、缺少信号源的振荡器模型是振荡器分析的严重缺陷,也是电路分析中常见的通病(包括有些HB非线性分析)。 用是否满足“y=Ax”的要求来检查分析的模型和过程,你会发现现有理论相关分析中的一系列问题。否则,正方需要解释:线性分析中为什么可以或者必须不遵循“y=Ax”;反方在建模和分析中遵循了“y=Ax”又错在何方? . 正确分析的意义,不光是得到想要的结果,还可以指出错误和隐患。 . 我厌烦打嘴仗,要想说服我,欢迎进行技术观点的碰撞。 . 解释一下:说我“主攻OSC”,有点过了,那是我多年的业余爱好;说我“偏爱”频谱分析,是因为受条件所限,且仅限于线性分析。这些都限制了我得到更完善的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