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你那个负阻振荡器模型中所谓的"源阻"。
模型中的负阻-R+jX是模拟负阻的有源器件模型,由负阻这个端口向谐振网络及负载ZL看到的等效阻抗为Zs,那么激励e(t)(代表噪声源等)。这三个元件串联成负阻振荡器等效模型。
从以上叙述可见,根本无需考虑所谓的源阻,想定量描述太困难了,这个东西根本无法测量或分离出来。有了Zs就足够了,因为Zs就包含了它。
你认为的三元件负阻振荡器模型不是我要的模型,Zs是谐振器阻抗的组成部分,不是我要的源内阻。 我等效的内部信号源由电压源E和内阻R01组成,要模拟的是谐振器(全部LC)对外提供的从起振到稳态变化的能量。E设为与稳态对应的最大电压,是常量(仿真源通常的设法)。因此,对应于起振中谐振器对外提供的从低到高单调增长的信号,就要求R01从大到小单调地下降。R01是根据事实设立的,有物理量与之对应。 器件只能因有输入而产生输出,它的输入,只能来自于谐振器的能量。设置此内源,符合y=Ax的线性分析要求,内源输出与x相对应。电路的输出幅度将受控于内源输出的变化。对于动态的输出,设立动态的内阻R01是最佳的选择。 在此过程中,由于R01的变化,电路的增益产生了线性的动态变化,该增益变化和达到线性稳态增益并不是改变R01的初衷,它是合理等效的产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