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运放]

论放大电路的修养

[复制链接]
楼主: OTB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161
OTB|  楼主 | 2017-12-2 18: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科学技术的发展。

谢谢大家!

存在真实的mainstream主流。

但“现代控制”等绝对就是旁门左道和歪门邪道。

最初制作“现代控制理论”的人是值得称赞的,其目标函数的做法也是算一个不错的点子。

但学术界的人士,为了终身教授职务,而不断在现代控制理论行业发表灌水论文,从而把现代控制的这个目标函数的点子给彻底第3者化和彻底无聊化了。

人工智能的做法,属于朴素的唯物主义作为,而且还不是为了教授的终身职务的作为,这是很了不起的。

人们肯定无法解所有能列写出来的微分方程,即使对于现实的物理过程很了解,即使能列方程,但绝大多数微分方程都是无解的,但可以数值解,但并没有意义,因为一大堆数据,你也不明白是什么,除非你有明确的目的,你才能知道这些数据的意义和规律。

既然如此,现实的任何物理过程,以至于人类的上网点击鼠标的行径都可以被所谓的“大数据”所收集。

通过神经病们的神经网络,神经网络其实为一个数学模型,系数未知,但结果已知,所以可以得到这个网络的系数,数据越多,那么就越准确。

对于很多的“数据”,其行业性质,确实规律性明显,但通常的数学分析的“数学模型”无法得到,也就是无耻的教科书受害者及其第3者们因为懒惰而不愿意做的意思。

再次感谢大家1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62
OTB|  楼主 | 2017-12-2 18:39 | 只看该作者
对于工业过程控制来说。

谢谢大家!

如果一个控制对象的非线性严重,那么负反馈就无法使用。

事实上即使无耻的教科书受害者及其第3者们,也都知道,即使工艺部门,不懂控制,也知道要给控制提供有利条件,使得控制能够进行,而这本质就是把工艺过程给进行相当程度上的线性出路,这样自控的控制就可以进行了。

如果一个工艺控制对象的增益是大幅变化的,纯滞后和惯性时间也是不断变化的,那么这就是一个非线性被控对象,是无法控制的,工艺上就是对这个非线性环节进行处理,以保证足够的线性,最后自控的算法可以进行有效控制,否则这个所谓的工业过程不可能存在。

那么再看看所谓“自适应控制”在干什么。

自适应控制,需要一个所谓的“参考模型”,这本质上来源于所谓的smith预估器的做法。

自适因控制,其实默认了,这个控制对象,虽然可以是增益变化,纯滞后和惯性时间都变化的非线性系统,但依然想进行负反馈的控制。

然而这个非线性控制,是工艺的设计配合,进行线性处理,以至于PID能够使用。

自适应妄图,用其固定的算法,对于未知的大幅度的非线性系统进行控制,其最终还是要使用一个所谓的“目标函数”,也就是说,其真实的控制效果是未知的,仅仅就是可能得到预期效果,但绝对无法肯定。

然而即使如此,自适应还是存在很大问题,其想做的其实就是“改进PID”能够适合控制对象参数的大幅度变化。

但这是概念错误,因为负反馈仅仅就是给近乎线性的系统使用,大幅变化的非线性系统无法负反馈。

而自适应则要对于大幅变化的非线性系统,仅仅负反馈控制,其最终,必定失败,而且无法替代现实控制过程的PID算法,并且其最终沦为非线性系统,从只能使用所谓非线性的稳定判据,什么李努夫之类的非线性稳定理论。

这已经不是负反馈的线性控制,而是非线性控制了。

也就是说自适应控制,是使用线性的负反馈理念,最终导致了一个非线性系统的不伦不类的后果。

对于非线性控制,如果其参数基本不变,那么自适应可能有效控制,而一旦参数变化,其控制必定就是灾难性质的后果,而且人们肯定无法得到一个防止四海而皆准的算法,而且目标函数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自适应无法使用。

而人工智能反倒不存在这个问题,人工智能并没有进行在线控制,而是收集数据,完善其模型而已。

自适应控制,妄图用线性的负反馈来控制严重的非线性过程,这是对于负反馈的错误理解导致的。

自适应的目标函数问题,即使对于同样的控制过程,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都必定不可能有同样的效果。

自适应控制,即使能在某时间,某地点取得所谓的成功,但因为是标准的非线性控制,所以属于人工智能的性质,而不能用生产过程控制。

再次感谢大家!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63
OTB|  楼主 | 2017-12-3 22:56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PID的“积分作用”?

谢谢大家1

没有本大师的教导,就没有人能理解。

积分的作用,就像稳压电源的负反馈中输出接入的一个电解电容。

稳压电源在负反馈模式,没有这个输出电解电容,将无法稳定。

而工业过程控制中的PID中的I也就是积分作用,就是这个稳压电源输出端的电解电容。

而现代控制理论,自适应控制,预报控制等乱七八糟的东西,没有稳压电源输出端的电解电容,也就是没有积分的保持作用。

仅此一点,就足以证明,现代控制理论,在工程过程控制中,完全无效。

任何一个电源,其应稳定,那么你必须要有一个电解电容,这就是等效于PID中的积分作用。

但现代控制理论,自适应等乱七八糟的东西中没有这个电解电容的积分作用,故而无法完成反馈控制。

现代控制理论,如果想要设定值的输出稳定,其必定振荡,只有PID才能进行有效控制。

即使没有积分作用,也要有滞后补偿。

再次感谢大家!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64
OTB|  楼主 | 2017-12-3 23:06 | 只看该作者
以热水和冷水混合得到一个固定温度的控制来说。

谢谢大家! 

热水和冷水的混合过程,存在数学模型。

但教科书的受害者和第3者们,即使COPY了这个数学模型,也是不知道怎么用的。

正确做法就是,将这个混合的过程,近似等效为一个增益和纯滞后和惯性时间的传递函数。

值得庆幸的就是,冷热水的混合,其数学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真能等效,或即使不能等效为某传递函数,也必须认为其可以等效,因为PID的积分可以进行滞后补偿,从而把这个工艺过程足够“线性化”。

也可以认为,只要一个PID控制把冷热水的混合温度控制固定了,稳定了,那么就是把这个工艺过程给线性处理了。 

积分作用非常重要。

如果没有积分作用,那么冷热水的工艺过程除非具有积分作用,但这是不可能的,那么你的冷热水阀门的调节,就如同傻子一般,一个傻子的做法就是,把阀门开最大,之后开最小,如此循环,温度压根不可能稳定。

现代控制理论,自适应之类的做法,与傻子类似,但比傻子稍微强一点的就是,知道制作一个“目标函数”,但因为算法,没有电解电容的积分保持作用,所以,其无法把温度控制为稳定,但可以把温度控制的,乱其八糟,从而温度沪上忽下,从来就不可能稳定. 

因为现代控制理论的作为,没有积分保持作用.

再次感谢大家!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65
OTB|  楼主 | 2017-12-4 22:28 | 只看该作者
Well。

虽然自适应控制等现代控制犯有严重的概念错误。

谢谢大家!

但是模型参考之类的算法,可以看作是负反馈。

原理与PID把非线性问题校正为线性一样。

都是通过降低GBW实现的。

在开关电源的频率补偿中,人们提出了TypeIII型的补偿。

这是一个可以提高带宽的补偿方法,但应用十分受限,是因为带宽与非线性度呈现指数规律变化。 

几乎任何控制对象,都是带宽越大,则非线性程度越严重的。

所以妄图提高带宽的补偿做法,通常不是因为相位裕量问题而导致补偿失败,而是进入了更加严重的非线性模式,这不是负反馈能完成的工作。 

就像PID的积分补偿降低带宽,导致了总体的控制过程进入线性一样。

现代控制理论和自适应之类的控制,使用了“目标函数”之后,也可以把总体过程变为更线性的模式。

但这里绝对没有任何理论依据,未来也不可能存在。 

这是最能体现理论必须联系实际的做法,即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对于自适应控制来说,你的“目标函数”还相当简陋和愚蠢,事实上,目标函数与积分环节性质一样,你的目标函数,必须要把整个反馈控制,校正为近似线性,如此你的现代控制才能奏效。

现代控制理论对于“目标函数”的摸索实践活动,等效于一个PID回路的积分环节的摸索实践活动。

再次感谢大家!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66
OTB|  楼主 | 2017-12-4 22:33 | 只看该作者
对于现代控制来说。

谢谢大家! 

如果真的实现了理想的“目标函数”和合适的控制器的参数设计,那么最好的情况就是等效为一个PID。 

如果控制过程,非线性程度增大,那么你的自适应控制也依然无效,并不会比PID强多少。

因此,必须旗帜鲜明地把所谓的“现代控制理论,自适应控制,预报控制,模糊控制”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归人“人工智能”。

再次感谢大家1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67
OTB|  楼主 | 2017-12-4 22:39 | 只看该作者
一旦一个好的点子出现。

谢谢大家!

在学术界,那么就会有蝗虫一般的潮流,对于这个点子,不断地深入研究。 

然而一个点子就是一个点子而已,其没有那么深入的东西,仅仅就是学术界的教授们为了终身职务,而不断灌水发表论文而已。

这些所谓的论文其实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

因此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压根就不知道负反馈的真实情况。

如果不是本大师这里的教导,那么人们就永远无法懂得负反馈到底是什么。

再次感谢大家!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68
OTB|  楼主 | 2017-12-4 22:45 | 只看该作者
SlewRate的问题。

谢谢大家!

SLewRate必须重新定义。

正确的SlewRate的计算公式是这样的:

1/SlewRate = 1/SR1 + 1/SR2 + 。。。+ 1/SRn

正确定义的SlewRate就是必须保证N级放大电路的最终开环传递函数可以等效为一个一阶惯性环节。

通常如果做到SR1<<SR2<...<SRn,那么总的SlewRate就是几乎SR1。

也就是说对于4558类的运放来说。

其开环传递函数本质是2阶的,因此没有SlewRate的概念,但是因为SR1《SR2,所以就可以看作一阶环节,从而有了SLewRate的概念。

即使对于N级放大电路来说,不能保证各级的一阶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相差甚远,但是也可以近似地把所有各级的时间常数相加,进而得到总的时间常数,而得到SlewRate。

这就是应该写进教科书的正确的SlewRate的定义和解释。

再次感谢大家1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69
OTB|  楼主 | 2017-12-4 22:47 | 只看该作者
提高N级放大电路的SlewRate的方法。

谢谢大家1

就是提高各级的静态工作电流。

电流越大越能保证线性。

再次感谢大家!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70
OTB|  楼主 | 2017-12-4 22:58 | 只看该作者
对于NMC补偿来说。

谢谢大家!

自动满足SR1〈〈SR2〈〈SR3〈〈。。。〈〈SRn。

但本大师可以肯定学术界及其领导下的产业界必定不会设计N级放大电路,即使他们知道NMC的存在。

如果学术界和产业界真的明白NMC是怎么回事,那么他们必定知道要设计N级放大电路。

但现实根本不是这样的。

无论2级的4558类运放还是多级放大,都是大幅度地沾了电源电压和电流元的幅度限制的光。

虽然确实需要小信号的相位裕量补偿,但是定性的,不是现实的电路情况。

再次感谢大家!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71
OTB|  楼主 | 2017-12-11 22:31 | 只看该作者
Well。

音响的学问真的是很大啊!

谢谢大家!

除了本大师还有谁能知道音响的奥秘。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显然除了本大师谁也没有欣赏过真正的音乐。

功率放大和音箱在一起才是音响。

功放和音箱是唯一匹配的。

就是说一套音箱对应一套功放,并不存在防止四海而皆准的适应与任何音箱的功放。

总的来说。

到目前为止,低GBW和SR的商业功放,与商业音箱,基本匹配。

这就说明,人们的耳朵是唯一的功放和音箱的设计指标。

绝不存在高保真的说法。

再次感谢大家!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72
OTB|  楼主 | 2017-12-11 22:43 | 只看该作者
也就是说。

谢谢大家1 

人们都不知道特定的一个功放仅仅适应于一个特定的音箱。 

但是人们可以做到一个特定的功放对应于一个特定的音箱。

这是通过耳朵验收的。

耳朵的验收就是唯一的设计指标。

绝不存在高保真的设计,也绝对与THD无关。

THD不仅很难算是一个必要条件,就更不可能是充分条件了。

至少一个相位裕量30度的功放的THD数值比60度的小很多。

那么音响的耳朵验收指标是什么呢?

那就是:首先要有力度,其次要圆润,最后还要纯正。

这都是感觉出来的,并没有仪器的指标可言。

所有的音响的设计,按照教科书式样的做法,算是一种设计方法。

但绝谈不上真实的音乐味道,至少当今的任何功放,都无法满足真正的力度,所谓的柔和圆润都是牺牲了真实的力度。

但力度很好,也不代表高保真,也就是说,力度很好,人们的感觉就很好,但未必就是真实的乐器的声音效果。

柔和圆润,都可以认为是音染,但力度就是属于功放的设计问题了。

但如今的人们还不能理解力度的问题。

一旦尝试了真正的力度,那么几乎所有的功放,都是单薄无力的。

商业音响的所谓的“力度”,是通过大音量才能听出来,但那不是真正的力度,真正的力度在音量小的时候依然存在。

虽然力度与SR密切相关,但绝不是一个特定的SR就一定对应于真正的力度。

没有多级放大,使不可能有真实的力度的。

多级放大才是真正的力量。

就像所谓的CFB类的功放,SR再大,也不会有真实的力度。

因为CFB之类的才2级放大,远远不够。

再次感谢大家!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king5555 + 1 但是您的上一代功放,就是电流反馈结构,自有其优点。
173
OTB|  楼主 | 2018-1-27 23: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OTB 于 2018-1-28 14:21 编辑

无论各个行业。

谢谢大家!

唱歌的,演戏的,教书的,努力学习的,刻苦和可意学习的-甚至都不如一个为了“博士学位”而破罐破摔的。

书画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但中国的高等教育,从来无此说法。

其原因就用“嘴唱歌”一样,都是不得要领,也学不会正经东西的人。

师傅领进门的师傅,是真正的师傅,而中国的教授们,却没有一个能成为师傅。

教科书受害者就是本大师给它们的恰如其分的名称。

再次感谢大家!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74
OTB|  楼主 | 2018-2-8 22:22 | 只看该作者
西方的学术界和产业界人士。

谢谢大家!

习惯于使用已经出现的科研成果,并且能很快消化吸收并使用。

也就是说,西方科技人员无论研究还是应用,都必定是非常成熟的东西 。

即使菲尔玛大定理,其方法,被消化吸收之后,就成为了成熟的东西,从而加以利用,不成熟的东西,就是不被人认可的东西,西方人不可能使用不成熟的东西,这就使所谓的科学精神。

但中国人,本质上,并没有西方人的科学精神,也就是说,西方人的科学精神,其实就是西方人写的教科书。

中国人,即使有“科学精神”也是完全不同于西方人的。

对于西方人来说,中国人的科技创新,非常艰苦和艰辛以及困难,以至于对于西方人来说,不可想象,而且西方人从未像中国人的科技创新的方式工作过,因为西方人仅仅使用成熟的东西,成熟的东西不仅是成熟而且还是简单的。

所以,西方人不可能设计4级放大电路,不是设计不出来,而是他们认为4558类的2级放大,足够成熟,足够使用,而且即使想再高级一点,也可以如同5532一样地设计,2604,4562,以至797和627之类的运放形式。

当然了,西方人也承认,存在简单有效的更好的方法,对于任何问题都是一样。

所以,即使中国人,真的能够自主创新的,几乎全都不是教科书的受害者,而且值得尊重的科研人员。

再次感谢大家!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75
OTB|  楼主 | 2018-2-8 22: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OTB 于 2018-2-9 11:17 编辑

然而可但是。

谢谢大家!

西方人的科学精神,其实主要还是在纯数学的问题上。

因为即使西方人,也不可能十分在意工程问题,所以好使即可,但西方人还是愿意找到其中的工程原理。

采样定理决不是什么纯数学对于工程的指导成功案例。

正式因为纯数学对于现实工程问题的无能,才导致工程的问题不能按纯数学方式处理。

但工程问题,总有搞明白的时候,至少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加深对于工程问题的理解。

工程问题更多是在实践中的凑试,测试结果满意即可。

但西方人的科学精神,还是会对于测试结果提出一个科学的指标,虽然THD绝对就是教科书受害者们的书呆子的可耻做法,但这的确是科学精神的体现。

再次感谢大家!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76
OTB|  楼主 | 2018-2-9 11: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OTB 于 2018-2-9 11:29 编辑

西方人的科学精神。

谢谢大家!

是最朴素的唯物主义做法。

所以西方的教科书,总是正确的。

即使工程类的教科书,例如《模拟放大电路的设计》,虽然相当不完善,但西方人还是以最大努力进行了“科学定义”。

虽然差动放大电路的“半边等效电路”,几乎完全就是错误的,但是其做法依然是十足的真正的科学精神的体现。

因为西方人的科学精神本身就包含了,知错就改,如果差动放大电路的半边等效电路的错误被西方学术界所广泛接受,那么西方人的科学精神可以保证,只要你是正确的,那么就必定得到认可。

中国人本质上,并不是真正的唯物主义,因此,中国人的科技创新,充满了唯心主义主义色彩,这当然不是说那些仅仅就会看西方教科书,从而仅仅copy西方技术的中国人,而是真正独立自主创新的中国科技人员。

然而事实就是,即使一个中国的科技书呆子,在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也能自主创新,这就叫做: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但是如果这个中国的科研人员,仅仅就是言必称教科书,那么其注定在现实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失败,因为其指导思想就是错误的。

如今,西方的科技界,给全世界都提供了足够的工程工具,例如仿真,工程问题变得越来越简单,所以,中国科技人员检了一个大便宜。

仿真技术的出现,是对于纯数学的巨大讽刺,标志着纯数学在现实工程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无能。

再次感谢大家!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77
OTB|  楼主 | 2018-2-10 22: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OTB 于 2018-2-10 22:50 编辑

放大电路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谢谢大家!

放大电路的本质是:非线性,主要表现在限幅和饱和上. 

教科书中的"线性小信号电路"是干什么的?

答案就是:自我安慰用的,属于<电路原理>课程对于"受控元"的一个应用.

线性电路的频率特性是干什么的?

答案:也是自我安慰用的,是<自控原理教科书>对于"稳定性"的一个很不合适的应用,因为连运算放大器都是按照2阶巴特沃斯特性进行校正的,但从来没有教科书告知为何运放要如此补偿,因为<自控原理>教科书中的"补偿"从来都是"滞后超前补偿",但运算放大器从来不使用"滞后超前补偿".

线性电路,线性电路的频率特性,都是针对晶体管放大电路,但都是自我安慰用的,无法精确地附和实际情况.

仿真中的频率特性波特图,是小信号特性吗? Well,恐怕设计者希望是小信号特性,但不可能也没有意义.

即使所谓的运算放大器的开环频率特性,也依然是自我安慰用的,而没有实际意义. 

放大电路的真实设计原理是什么?

答案就是:如果你是真正的足够经验的设计者,那么你就会知道这个完全没有答案,对于本大师来说,貌似人们压根就没有掌握基本设计原理.

MOSFET放电电路是干什么的?

答案:MOSFET放大电路,是教科书受害者们,妄图"降低功耗"用的,无法实现"高速和高精度",但凡掌握基本放大电路设计原理的人,都不可能使用MOSFET放大电路.因为MOSFET无法实现高速和高精度.

只有三极管放大电路,才是唯一正确合理的放大电路,也没有必要存在BJT和MOS的混合电路.

运算放大器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答案:运放的设计原则,就是教科书受害者们所谓的"降低功耗",但这不是真实的原因,真实的原因是为了让三极管工作在"更线性"的放大,运放为了更"线性",而大幅降低了工作电流,这的确可以使“非线性电路”变得“很线性”,但请牢记本大师的教导: 非线性的补偿是靠降低GBW实现的 ,运放正是这一教导的实践者,但并没有几个人能知道这真理。

运放适合音频放大吗?

答案:完全不适合,因为工作电流太小,无法实现真正,音质结实,有力,清晰纯正的效果。

SlewRate的本质是什么? 

SR的本质就是:为了让运放更线性,而大幅降低工作电流的结果,SR过低的后果就是音质不保真。

SR的本质还是:闭环带宽的另一个表现参数。从理论上来说,SR是用来非线性补偿的,大幅降低SR就可以让运放更线性。

MOSFET通常线性很好,所以与三极管结合,可以实现高速高精度。

为什么人们不设计多级放大电路?

因为多级放大电路的各级工作电流的设计,没有理论依据。

即使4558类的2级放大,也没有工作电流的设计依据。

通常的原则就是:在线性足够好的情况下,电流越大越好,这是高速高精度的必要条件。

如果不是用于音频之类的交流放大,那么所有运放都可以用所谓的DC类应用。

集成的功放为何不如分立的?

答案:集成功放的三极管,线性度远不如分立的,所以,集成功放大幅降低工作电流以提高线性度,如此导致SR很低,20V/us算不上一个合适的指标,最为重要的就是,即使集成功放实现了20V/us的SR,也是通过在最后一级的电流元电流较大的基础上,而之前的电流都过小,虽然保证了非线性的补偿,但SR和带宽的大幅降低,并非适合真正的音频放大。 分立放大的优点就是分立元件的线性度是可以选则的。如果分立的功放也使用小电流,那么与集成的不会区别很大。

然而一旦增多静态电流,频率特性就变化了,除非三极管和MOS混合,但不动基本设计原理,你设计不出来。

再次感谢大家!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78
OTB|  楼主 | 2018-2-11 16:21 | 只看该作者
三极管的特性曲线的指数函数特性。

谢谢大家!

决定了三极管必定失真。

而MOSFET之类的平方特性,貌似很好,因为MOSFET之类的IV曲线比三极管的平直的多,间隔也均匀。

指数函数,是原子特性的,或质数性质的,不可能分割,这就是费尔玛大定理难以证明的原因。

这是福利也和拉普拉斯变化的基本原理,利用了指数函数的原子或质数的特性,不可分割性。

再次感谢大家!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79
OTB|  楼主 | 2018-2-15 22:19 | 只看该作者
早期的运算放大器设计者。

谢谢大家!

可能意识到了,也可能没有意识到,其实运算放大器的设计,怎么可能只有一种方法呢?

连5532都彻底颠覆了2级的4558类的设计。

那么5532其实是LM108的后继者,所以,大宝是知道如何设计运算放大器的。

但是,大宝的“学生”和“后继者”们,把大宝当作偶像进行崇拜,因此,也就无法跳出大宝的设计模式了。

没有大宝之类的人物,运算放大器并不可能出现。

但也决不是教科书受害者们所妄想的非常难以至于不可设计。

大宝的设计方法,紧紧就是放大电路的一种设计方法。

问题早已出现,例如otala所谓的TIM失真,这是运放的软肋,也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压根不存在“线性良好”的开环模式的运放,如今的运放,大幅度沾了电源电压限制,和电流元饱和的限制的光,这2者,都是降低等效的GBW的,从而大幅克服了非线性。

还是那句老话,运放的积分补偿电容,在很大程度上,进行的是非线性补偿,因为运放内部的三极管或mosfet都非常低不线性,这本来就是概念错误的体现。

运放所谓的“降低功耗”,从而减小工作电流,是为了提高线性,否则非线性因素导致无法稳定,所谓的相位裕量,紧紧就是教科书中的东西,但现实的放大电路中,几乎没有什么用,因为你压根不知道,你的补偿,到底是在进行非线性补偿,还是线性补偿。

开环频率特性,紧紧就是自我安慰性质的,因为受制于电源和电流元的放大电路,不是线性电路。

即使小信号的模式,运放也没有工作在线性模式,非线性模式,几乎都是帮助进行稳定。

这就是教科书的受害者们,从来也永远不可能知道的真理。

再次感谢大家!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80
OTB|  楼主 | 2018-2-15 22:29 | 只看该作者
运放的真正指标是GBW。

谢谢大家!

虽然运放必定非线性,但线性的感念,例如GBW之类的,可以用于自我安慰,或显得教科书受害者们,可以写点东西在教科书中。

认识不到本大师的教导,就编写教科书,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你自己都不懂,还妄图把无知传递给无知的学生吗?

只有教科书的受害者们才能干出如此勾当。

运放的真实的“可视”指标,就是方波的形状,越是理想的方波形状,约好,这包含了陡峭的上升和下降边沿,以及所谓的“开环放大倍数”,GBW越大,则越高速高精度。

降低功耗,绝对是与真正的良好的方波响应,完全对立和矛盾的。

高速高精度的放大电路设计,必须要使用更大的电流。

也就是说,当今几乎所有的运放都不能用于交流放大,对于所谓的DC应用,所有运放都可以使用。

真正的运算放大器,应该是用于交流放大的,为了提高交流放大的“稳态误差”,需要更大的低频放大倍数,为了更高的速度,需要更大的GBW,这才是放大电路的设计指标。

但教科书的受害者们,连大宝的设计都不会,从而紧紧就是,教科书受害者,妄图用数学分析放大来分析电路的错误模式罢了。

教科书的受害者,还因为他们写的“教科书很有学问呢”,事实上,你们写的书,恰好证明了你们不会进行放大电路设计,紧紧就是人云亦云地“Cite”他人成果而已。

教科书受害者们,要虚心,你们不懂的还很多很多,事实上,你们连基本的放大电路设计原则都不懂。

再次感谢大家!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king5555 + 1 MIC918至到921是VFB的功耗极低但SR极高但GBW不大。沒有提供等效电路,我建模型尚未成功。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