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在**,说的好啊!

[复制链接]
152682|1242
 楼主| wb61850 发表于 2009-3-24 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可能看见俺用的计算器了,嘿嘿

那是几年前俺节衣缩食购置的(600RMB),当时还算先进的(可以编程序)。现在不算啥了。
 楼主| wb61850 发表于 2009-3-24 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计算器”和“计算机”比起来就差远喽

不过计算器携带方便些.....
 楼主| wb61850 发表于 2009-3-24 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14

“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的条件就是其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br /><br />——摘自《电磁场》
 楼主| wb61850 发表于 2009-3-24 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15

“这个静电平衡条件可以论证如下:假设导体内部有一处E(俺注:电场强度)不等于零,那么该处的自由电子就会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作定向运动,从而引起导体内的电荷和空间的电场重新分布,也就是说导体并没有达到静电平衡。反过来说,当导体达到静电平衡时,其内部的场强必定处处为零。”<br />“应当说明,上面的论述并未涉及导体从非静电平衡状态达到静电平衡状态的过程,这种过程一般是很复杂的.....(俺略,书中称不在本课程的研究范围之内)。”<br /><br />以上摘自《电磁场》
 楼主| wb61850 发表于 2009-3-24 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日纵是千千晚星

<br /><a href="http://www.nowok.net/Music/73bbed27cf3904a0.shtml" target=_blank>www.nowok.net/Music/73bbed27cf3904a0.shtml</a><br /><br />红红仍是你,&nbsp;赠我的心中艳阳&nbsp;&nbsp;<br />如流傻泪,&nbsp;祈望可体恤兼见谅&nbsp;&nbsp;<br />明晨离别你,&nbsp;路也许孤单得漫长&nbsp;&nbsp;<br />一瞬间,&nbsp;太多东西要讲&nbsp;&nbsp;<br />可惜即将在各一方&nbsp;&nbsp;<br />只好深深把这刻尽凝望&nbsp;&nbsp;<br />来日纵是千千阙歌&nbsp;<br />飘于远方我路上&nbsp;&nbsp;<br />来日纵是千千晚星&nbsp;&nbsp;<br />亮过今晚月亮&nbsp;&nbsp;<br />亮过今晚月亮&nbsp;&nbsp;<br />&nbsp;<br />都比不起这宵美丽&nbsp;&nbsp;<br />亦绝不可使我更欣赏&nbsp;&nbsp;<br />AH..因你今晚共我唱&nbsp;&nbsp;<br />临行临别,&nbsp;才顿感哀伤的漂亮&nbsp;&nbsp;<br />原来全是你,&nbsp;令我的思忆漫长&nbsp;&nbsp;<br />何停留凝望里,&nbsp;让眼睛讲彼此立场&nbsp;&nbsp;<br />当某天,&nbsp;雨点轻敲你窗&nbsp;&nbsp;<br />当风声吹乱你构想&nbsp;<br />年何月,&nbsp;才又可今宵一样&nbsp;<br />
HWM 发表于 2009-3-24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to 560楼:

“如果一个静电场是随空间变化的,那么其必然也是随时间变化的,那样的话它还能称为静电场吗?我想是不能的”?<br /><br />对某一参照系来说,时空还是不相关的。
HWM 发表于 2009-3-24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将“随空间变化”理解成“存在空间运动”,

那就是另外一件事了。这时不仅电场会发生“变形”,还会存在电场的“相对论表现形式——V&nbsp;X&nbsp;E”。<br /><br />如果电荷的运动使得电场“时不变”,而且其“相对论表现形式——V&nbsp;X&nbsp;E”(磁场)也是“时不变”,那总体来说还是个“时不变”场。
HWM 发表于 2009-3-24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关于导体(不一定是理想导体,可以是电阻)内的电荷

如果以动态角度来看,在其“内部”,净电荷会以e的负指数律下降至零。其速率取决于导体的电导率。若是理想导体(电导率非常大),则可以理解成瞬间达到平衡。虽然导体内部净电荷会以e的负指数律下降至零,但其表面会聚集有非零净电荷。另外从总体来看,导体也不一定是电中性的(因为其表面净电荷总和并不一定为零)。<br /><br />至于为何导体不太容易形成“摩擦生电”,是因为导体内的电子是“自由”的。很容易溜之大吉。<br />
 楼主| wb61850 发表于 2009-3-24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王奉瑾大侠

王大侠好:<br />此楼虽然有些“忽悠”,但总体上还是“循序渐进”的。因为考虑到照顾大多数基础不甚坚实的新手,所以采取了这种盖高楼的方式。<br />至于您说的楼太高不好打开,如果大多数兄弟们都有此感受,我会考虑是否变换一下方式。<br />至于您说的把零散的问题集中起来发的问题。个人意见是如果那样的话就没有此楼的风格了。有关“电磁场”的**多如牛毛,本人不想落入俗套。对于一个比较具体问题俺一般都编上楼号,大家可以有选择的读阅。<br /><a href="https://bbs.21ic.com/club/bbs/queryInfo.asp?key=r%5BCHC%2Fd%217oRu1NLvTaKkK2ZNdMnQtyO52FOZZEoOZ1ZJk65aZVNg0io%21i1kC&txtname=wb61850" target=_blank>https://bbs.21ic.com/club/bbs/queryInfo.asp?key=r%5BCHC%2Fd%217oRu1NLvTaKkK2ZNdMnQtyO52FOZZEoOZ1ZJk65aZVNg0io%21i1kC&txtname=wb61850</a><br />盖此楼的目的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br /><br />感谢王大侠的意见!谢谢
computer00 发表于 2009-3-24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基础的东西,还是应该以教材为主。

只有不能理解的难点,才需要放到论坛上讨论。在bbs上很难系统的学习这些基础物理的东西。
 楼主| wb61850 发表于 2009-3-24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HWM教授

教授每一句话都使我受益非浅,非常感谢您!<br />我知道,仅仅是通过一个实验并不能说明全部的问题,况且是简陋的实验。所以您在575楼中论述,让俺受教了,感谢!<br />至于您说的有些较前端的理论,俺是只好跟在后面慢慢的悟了(俺的理论水平达不到)。<br />请老师继续帮助,继续指教!俺谢谢您了!
 楼主| wb61850 发表于 2009-3-24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computer00

圈圈说的很好。<br />本人并不想进入教材的套路,只不过是依据教材的顺序罢了。其中大多数都是俺的思想和方法,也许能对新手们有些帮助。<br />当然,俺早说过:本人一切言行仅供大家参考,如果能对大家有些许帮助,本人将不甚荣幸。
Sjj爱 发表于 2009-3-24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LZ的精神值得赞扬

LZ的精神值得赞扬<br />&nbsp;&nbsp;&nbsp;<br /><br />&nbsp;&nbsp;&nbsp;&nbsp;如果楼主把&nbsp;&nbsp;362楼所推荐的那本书做成电子版的,再在21上共享给大家,<br />让大家可以下下来看看就更好啊<br /><br />&nbsp;&nbsp;&nbsp;&nbsp;在此感谢楼主的无私奉献
 楼主| wb61850 发表于 2009-3-24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王老总的支持!谢谢

  
 楼主| wb61850 发表于 2009-3-24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Sjj爱

Sjj爱兄弟你好:<br />个人感觉没有必要。原因是:其一是俺不会做电子书。其二是那本书仅是一本普通的物理学教科书,书店里到处都有卖的。其三那本书已经残缺不全,有部分已经丢失。<br /><br />不过,俺还是给您推荐一本书《电磁场与电磁波》,是由谢处方、饶克谨编著的。<br /><br />俺一般看书如同“吃书”从小学一年级就是这样。较新的基本上俺没看,仔细看过的基本上都是“残缺”的了。比方说对一些基础的知识,俺往往反反复复的看、抄,到最后干脆撕了烧掉。因为俺觉得没有必要在看了(大家可不要学俺啊)哈哈.....<br />
 楼主| wb61850 发表于 2009-3-24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俺到21IC并没有想成名,也没有想教会大家什么.....

仅是想把自己常年累积的一些想法、意见和大家交流一下,以求得共同的进步。<br /><br />我从18岁开始自学电子技术到现在已经快20年了,读书笔记写了近百万字。也没有什么成就(惭愧),苦是吃了不少啊。本人没有学历、也没有水平(惭愧)。所以有什么做的不到之处,还请大家原谅!<br /><br />
 楼主| wb61850 发表于 2009-3-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俺自制的51单片机实验板

这是俺去年用了3天时间做出来的,全部采用搭接的方法。&nbsp;<br />
 楼主| wb61850 发表于 2009-3-24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俺对上面的实验板作了一个DA转换实验后就仍一边了

因为俺觉得没多大意思......<br />可能俺会用它在作一个AD转换实验,然后就将其拆除。<br />拆的时候很简单,因为俺是才用的“模块化”设计。
HWM 发表于 2009-3-24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LZ搭接得有性格。

  
 楼主| wb61850 发表于 2009-3-24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我知道这不算什么。让我们不断的进步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