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肯定是我哪里疏忽了!

[复制链接]
楼主: 披头士911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61
披头士911|  楼主 | 2013-1-25 17:4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MCU52 发表于 2013-1-21 22:20
1,下图反馈系数F1=R1/(R1+1/gm +r0)小于1,寄生Cpi直接接在反相与同相端可以降低高频增益。 Cu可忽略。
2 ...

请问mcu老师你的反馈系数是不是这样算的呢?如下图(将Vi接地,设输出时Vo,看负口的Vn与Vo的比值):
以1楼的左图为例:
图中省略电容
如果是正确的话,我算出的答案跟你不一样啊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2
披头士911|  楼主 | 2013-1-25 17:56 | 只看该作者
我算的Vn/Vout=R1(1+gm*ro)/(ro+R1).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3
披头士911|  楼主 | 2013-1-25 18:29 | 只看该作者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4
maychang| | 2013-1-25 18:54 | 只看该作者
21学堂应该侧重处理此类问题,而不是教科书上的内容的简单重复。
--------------------------------------------
同意。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5
Lgz2006| | 2013-1-26 17:24 | 只看该作者
何错之有:dizzy: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6
小矿石| | 2013-1-27 14:45 | 只看该作者
我是混矿坛的坛友,lz你好。看到你这个问题,忍不住进来了。类似问题也困扰过我,作为过来人深知昏头转向的痛楚。

建议lz顺着你自己原本的思路往下走,其实是可以自己走通的------F因子一样然后呢?然后你还没有完整完成拆环的环节啊:下一步按照剧本你要将反馈网在运放输入端的等效输入阻抗,在输出端的等效输入阻抗算出来啊!
其实不难的。

至于外文教材普遍采用的(也是楼上采用的)以电压比电压做反馈系数的方式,我持保留态度。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7
MCU52| | 2013-1-28 20:27 | 只看该作者
披头士911 发表于 2013-1-25 17:56
我算的Vn/Vout=R1(1+gm*ro)/(ro+R1).

是对的。我上面ro是运放的输出阻抗和你的不同。
既然把运放当理想的,共基极的输出阻抗也可忽略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8
HWM| | 2013-1-28 22: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WM 于 2013-1-29 08:21 编辑

to LZ:

针对共基反馈组态,给出具体分析。

按BJT模型(忽略ro)显然可得

    Vn = Vi - R1 β Is [e^(- Vo / VT) - 1]

则有

    F = ∂ Vn / ∂ Vo = R1 β Is e^(- Vo / VT) / VT = R1 Ic / VT

由虚短(Vn = 0)得

    F = Vi / VT

显然,反馈系数和输入Vi有关。

注意,这是个与频率无关的“线性平台”。在此基础上加入BJT的寄生电容,然后乘上运放的开环增益A便可得到环路增益T = A F。据此可以分析整个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披头士911 2013-4-10 16:52 回复TA
注意:第一式无论正确与否,多了一个beta 
69
披头士911|  楼主 | 2013-1-29 14:33 | 只看该作者
小矿石 发表于 2013-1-27 14:45
我是混矿坛的坛友,lz你好。看到你这个问题,忍不住进来了。类似问题也困扰过我,作为过来人深知昏头转向的 ...

我就知道我哪里忽略了,原来是这里。谢谢你。我下一步把它做完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0
披头士911|  楼主 | 2013-1-29 14: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披头士911 于 2013-1-29 16:40 编辑
MCU52 发表于 2013-1-28 20:27
是对的。我上面ro是运放的输出阻抗和你的不同。
既然把运放当理想的,共基极的输出阻抗也可忽略的。

哦,原来mcu老师确实这样的思路啊。我就有点不理解了,类似这种电压并联(或者说并联-并联)反馈的网络,求F把Vi接地,再把运放负口处断开的处理方法第一次遇到啊。可不可以解释一下其合理性?
(尤其是“再把运放负口处断开”这一句,我们并不知道电路是深度负反馈啊)再次感谢了!

这里附上Adel Sedra&Smith微电子电路(中文第五版) 的 电压并联组态的 β(反馈系数)的求法(与mcu老师全然不同),以便阐述矛盾之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1
披头士911|  楼主 | 2013-1-29 14:39 | 只看该作者
HWM 发表于 2013-1-28 22:23
to LZ:

针对共基反馈组态,给出具体分析。

H老师,打断一下:
“由虚短(Vn = 0)得”这一句,您是用了“深度负反馈”处理方法吗?是否欠妥,尤其目的是“分析整个系统的稳定性问题”。特此请教下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2
HWM| | 2013-1-29 15:06 | 只看该作者
披头士911 发表于 2013-1-29 14:37
哦,原来mcu老师确实这样的思路啊。我就有点不理解了,类似这种电压并联(或者说并联-并联)反馈的网络, ...

注意这是“非线性曲线”上某点P上的切线线性分析,即所谓的小信号分析。这个P点是“直流点”,交流小信号沿过此点的切线作上下小范围变动。此“直流点”由直流深度负反馈条件确定,在此就是Vn虚短(另一贴表示为z(x,y)=0)。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3
披头士911|  楼主 | 2013-1-29 16:42 | 只看该作者
HWM 发表于 2013-1-28 22:23
to LZ:

针对共基反馈组态,给出具体分析。

原来如此。看得出来,你的方法与23楼的外国教材方法是一模一样的。我在捉摸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4
披头士911|  楼主 | 2013-1-29 16:49 | 只看该作者
HWM 发表于 2013-1-29 15:06
注意这是“非线性曲线”上某点P上的切线线性分析,即所谓的小信号分析。这个P点是“直流点”,交流小信号 ...

嗯,是这样。明白了,谢谢。
但是又发现一个问题,这样一来用h老师你70楼同样的方法分析 1楼右图(你70楼分析的是左图),当然还是用到直流负反馈的“虚断” ,将会得到同样的F反馈系数,2者还是还是没有发现区别啊?稳定性差异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释,对不对?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5
披头士911|  楼主 | 2013-1-29 16:51 | 只看该作者
MCU52 发表于 2013-1-28 20:27
是对的。我上面ro是运放的输出阻抗和你的不同。
既然把运放当理想的,共基极的输出阻抗也可忽略的。

可能运放在高频的时候也不是理想的,如果考虑高频时候 弯曲20logA曲线 的运放内部电容 算作不理想现象的话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6
HWM| | 2013-1-29 16:53 | 只看该作者
披头士911 发表于 2013-1-29 16:49
嗯,是这样。明白了,谢谢。
但是又发现一个问题,这样一来用h老师你70楼同样的方法分析 1楼右图(你70楼 ...

不一样,等一会给出分析。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7
披头士911|  楼主 | 2013-1-29 16:55 | 只看该作者
HWM 发表于 2013-1-28 22:23
to LZ:

针对共基反馈组态,给出具体分析。

同样请教h老师,同我72楼的答复类似,这种F因子(β)是怎么定义的?我的意思 户籍所在地 在哪里?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了,但是确实没有见过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8
Lgz2006| | 2013-1-29 17:35 | 只看该作者
很不专业,就算提示吧

提示一:10楼等效电路,仅用于计算稳定状态时的近似传递函数——两者作了不同的忽略,不适宜作稳定性分析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9
HWM| | 2013-1-29 18:29 | 只看该作者
to LZ:

针对“二极管”反馈组态,给出具体分析。

按BJT模型(忽略ro)显然可得

    Vn = Vi - R1 (β + 1) Is [e^((Vn - Vo) / VT) - 1]

则有

    F = ∂ Vn / ∂ Vo = [R1 (β + 1) Is e^((Vn - Vo) / VT) / VT] / [1 + R1 (β + 1) Is e^((Vn - Vo) / VT) / VT]

同样由虚短(Vn = 0)得

    F = [Vi / VT] / [1 + Vi / VT]

虽然反馈系数和输入Vi有关,但显然有 F < 1。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80
HWM| | 2013-1-29 18:38 | 只看该作者
此外这两种形式的“对数”函数也不完全一致,令Vn = 0

共基反馈组态的“对数”函数是

    Vo = - VT ln(Vi / (R1 β Is) + 1)

而“二极管”反馈的“对数”函数是

    Vo = - VT ln(Vi / (R1 (β + 1) Is) + 1)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