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肯定是我哪里疏忽了!

[复制链接]
楼主: 披头士911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21
还是等xukun977大师 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2
xukun977| | 2013-1-22 18:20 | 只看该作者
t.jm 发表于 2013-1-22 15:17
我认为LZ分析得不错,假设LZ没有提到左幅图不好,而是大家都第一次看到此图说不定会认为左图还好呢!
所以 ...

是的,假设有个四选一选择题,楼主该问:选哪个?而不能问:为什么答案选C呢?否则别人会为了C而C
二极管不提供增益,稳定性自然好了,具体推导过程贼多书上都有。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3
披头士911|  楼主 | 2013-1-22 18:36 | 只看该作者
xukun977 发表于 2013-1-22 18:20
是的,假设有个四选一选择题,楼主该问:选哪个?而不能问:为什么答案选C呢?否则别人会为了C而C
二极管 ...

首先谢谢大师的出现。其次想说,许多教材都是用的下面这种思路分析,就是怎么也没有看懂(原以为外国教材也照抄,以讹传讹呢:)嘻嘻)。
如下图(Vn表示运放负口电压)
这里没有懂:
feedback factor(反馈因子)F怎么用β呢?也就是说这个不是电压并联反馈吗,电压并联反馈的F不应该是iF比上Vo吗,截图中怎么用Vn比上Vo呢?就是想不通这一点。
特此请教xunkun和之前的各位大师。
是在想不通啊,久不能寐,哎呀。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4
xukun977| | 2013-1-22 18:37 | 只看该作者
披头士911 发表于 2013-1-22 10:40
大家可能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我是说两个电路求反馈网络的F(=iF/uO)的分离电路(没有等效不等效),如下图所 ...

稳定性与直流工作点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在高频,两个电路的反馈系数beta几乎一样,没什么区别。
就低频不一样,有无增益区别导致在bode图上表现不同:一个在0dB以上,一个在0dB以下。
当然,静态电流不同,同一种电路表现也回大同,零极点顺序可能会颠倒。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5
披头士911|  楼主 | 2013-1-22 18: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披头士911 于 2013-1-22 18:40 编辑
xukun977 发表于 2013-1-22 18:37
稳定性与直流工作点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在高频,两个电路的反馈系数beta几乎一样,没什么区别。
就低频不 ...

先谢谢你了。我 马上好好消化 一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6
xukun977| | 2013-1-22 18:40 | 只看该作者
披头士911 发表于 2013-1-22 18:36
首先谢谢大师的出现。其次想说,许多教材都是用的下面这种思路分析,就是怎么也没有看懂(原以为外国教材 ...

这个beta不是共射电流增益beta,别混淆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7
xuanwen001| | 2013-1-22 18:45 | 只看该作者
关注中,左面那个图看不懂。。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8
xukun977| | 2013-1-22 18:58 | 只看该作者
披头士911 发表于 2013-1-22 18:36
首先谢谢大师的出现。其次想说,许多教材都是用的下面这种思路分析,就是怎么也没有看懂(原以为外国教材 ...

beta不是这样求的,应该是电压比电压。左边那个图,从输出端看进去V/I=发射极电阻rE,而I•R1为反馈电压,所以反馈因子倒数为rE/R1,而右图是1+rE/R1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9
Lgz2006| | 2013-1-22 19:47 | 只看该作者
看来各路大师仍未解决911之疑惑

可能语法或理解问题。直译作“臭名昭著的稳定性问题”是指:a图性能虽然优于b图,但“同样存在人所共知的稳定性问题”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0
披头士911|  楼主 | 2013-1-22 20:14 | 只看该作者
Lgz2006 发表于 2013-1-22 19:47
看来各路大师仍未解决911之疑惑

可能语法或理解问题。直译作“臭名昭著的稳定性问题”是指:a图性能虽然优 ...

谢谢关注!不如贴出来这句话,大家研读一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1
Lgz2006| | 2013-1-22 20:16 | 只看该作者
30楼,自己跑偏了。

难道并联型式就必须按“标准”去定义F啊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2
披头士911|  楼主 | 2013-1-22 20: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披头士911 于 2013-1-22 20:27 编辑
xukun977 发表于 2013-1-22 18:58
beta不是这样求的,应该是电压比电压。左边那个图,从输出端看进去V/I=发射极电阻rE,而I•R1为反馈电压 ...

我先暂搁置一下数值,待会验证。
首先请问大师为什么可以用beta(就是Vn/Vo)处理电压并联反馈的问题呢?这是一种什么方法呢?有什么优势吗?
我和室友的印象中,只有电压串联形式的反馈电路,我们才会用uF/vo,也就是电压比电压形式的F。不知道这样有没有问题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3
披头士911|  楼主 | 2013-1-22 20:24 | 只看该作者
Lgz2006 发表于 2013-1-22 20:16
30楼,自己跑偏了。

难道并联型式就必须按“标准”去定义F啊

lgz前辈这样问我就更糊涂了。
如果电压并联反馈的题目出出来,用成熟的反馈网络来处理,老师让学生解出F,你不这么做就会得X。
当然,我知道,beta的那种求法可能是另一种方法,我想搞清楚一点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4
披头士911|  楼主 | 2013-1-23 08:17 | 只看该作者
king5555 发表于 2013-1-22 22:57
三极管的结电容主要是Ccb及Cbe而因封裝产生的Cce值较小。在基极接地的回路时Ccb及Cbe都被接地且分別并联于 ...

大师你说的这些大家都知道,似乎无助于问题的处理。
而且你的结论都错了哦,是第一福图稳定性变差,不是二图。嘻嘻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5
HWM| | 2013-1-23 08: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WM 于 2013-1-23 08:51 编辑

to LZ:

这个电路已不是线性电路,此前我说共基组态相比“二极管”形态频响(相移)要差些,那是一方面(仅就反馈而言)。其实,在此应作小信号分析(如此可近似线性),而由于系统的非线性其小信号模型参数与输入的直流值有关。需注意的是,共基组态的小信号反馈系数和“二极管”形态相应系数不同,而且随着输入信号的增大共基组态下的小信号反馈系数也随之增大。这样一来,小信号环路增益AF就可能在降至1以下前就已经移相了180度(考虑运放的频响特性)。由此可得到明确结论,即共基组态的反馈形式要比“二极管”形态反馈形式的稳定性要差。

关于非线性反馈,将另开帖论述。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6
披头士911|  楼主 | 2013-1-23 12:16 | 只看该作者
HWM 发表于 2013-1-23 08:47
to LZ:

这个电路已不是线性电路,此前我说共基组态相比“二极管”形态频响(相移)要差些,那是一方面( ...

原本以为很简单的问题,没有想到这麽难。不过大师你可否评价一下教材中普遍使用的那种beta方法吗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7
披头士911|  楼主 | 2013-1-23 13:18 | 只看该作者
我不过是想用已知的标准反馈处理方法处理个几个原件的小问题,怎么会这么难。突然对模电没信心了。额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8
shalixi| | 2013-1-23 14:35 | 只看该作者
模电的基础是电路,电路等效的基础是输入不变,输出不变.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9
HWM| | 2013-1-23 15:30 | 只看该作者
披头士911 发表于 2013-1-23 12:16
原本以为很简单的问题,没有想到这麽难。不过大师你可否评价一下教材中普遍使用的那种beta方法吗  ...

这是个非线性反馈放大器电路,分析起来确实不像线性电路那么的简单直接。但可以用一阶微分线性近似分析。

分析方法见:

https://bbs.21ic.com/icview-434804-1-1.html

结合你的具体电路便可得到相应的结论。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40
xukun977| | 2013-1-23 18:08 | 只看该作者
对数电路,一般都追求尽可能宽的对数范围,在这么大的电流范围内变化,反馈因子直接与直流工作点相关,严格的非线性反馈处理会很复杂,不过幸运的是,在这么宽的变化范围内,只需考虑反馈最大时对应的直流工作点即可,很明显,这个电路直流IC越大稳定性越差,越小越好,所以整体上只需要考虑这两个极限点即可,在这两个点用经典的小信号处理轻松搞定。所谓的非线性处理是没有必要的,是自寻烦恼。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