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调查一下为什么选用低端ARM。

[复制链接]
楼主: xuyaqi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201
vwwj| | 2009-7-31 15: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你看你链接上的Arm7芯片

  人家ADI就厚道的多,使用MIPS就是每MHz的指令数,压根没提DMIPS,就是每MHz的32位乘法数
  另外ADu824在国内已经有了克隆品,芯海科技的CSU824,年前选型问过的,4.5元/片,Pin To Pin 兼容
  另外实现乘法需要整片Flash么?难道不是用一个专门的函数用作乘法除法运算,直接调用就行了,哪个傻编译器会把每一个乘法都单独编译的?至于推算出整片Flash都是4倍容量么?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02
runningwzf| | 2009-7-31 15:24 | 只看该作者

ARM神话的原因:一是国情:我们穷!二是民族特性:我们懒

ARM为什么可以成为神话?
第一是以前的价格太贵了,我们中国人不怎么敢用,怕用坏了烧钱
第二是IDE软件不好用,尤其是对于我们语言不通而且又懒的中国人来说。ADS/Realview都一样,虽然可以用C写应用程序,但是要自己写或者改全是汇编的启动代码,还有写加载文件;反之单片机就简单多了,只需要编译/下载即可,大部分都只是C语言处理纯应用程序,其他的都不用管。
第三是人云亦云,前人把ARM神话了,后人也继续跟着神话,就是很多前辈们把ARM神话了导致很多人一听到ARM就觉得很难,碰都不敢碰。

随着ARM收购Keil公司后推出了RealviewMDK,启动代码/装载文件全部自动生成,LPC/LM3S/ADI等一系列的公司低端ARM处理器均可以使用我们最熟悉的Keil界面进行开发,和开发51单片机无异,ARM现在根本就不再是什么神话了。市场说明了一切,现在的器件公司纷纷推出基于各种ARM核的处理器就是明证,他们绝对不比我们笨,没有出货量,他们肯砸钱下去开发新的IC?

总之,ARM被神话,一是国情:我们穷!二是民族特性:我们懒!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03
runningwzf| | 2009-7-31 15:41 | 只看该作者

函数乘法除法?来一个FFT试试,让你单周期,看你要多久

函数乘法除法?来一个FFT试试,让你单周期,看你要多久。乘法指令和函数的效率不用比吧?

至于说ADI8XX的克隆品,vwwj被人家忽悠了,Pin To Pin 兼容对于现在的半导体工艺来说那也太简单了,以我们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山寨厂的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ADI8XX系列的优势在那里?精度!高精度的AD/DA/PWM单元和片内PGA才是他真正的厉害所在。24bit的AD,16bit的DA,双16bit的PWM是CSU824无法实现的,10bit的AD和24bit的AD是差N个档次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04
hsw_21| | 2009-8-2 10:03 | 只看该作者
出货量--性价比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05
古道热肠| | 2009-8-2 10:56 | 只看该作者
哈哈,火,就是版面字太小,看得我老眼昏花.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06
YouSelf| | 2009-8-5 13:14 | 只看该作者
同意runningwzf的

不管是ARM还是51 ,还是其他的NEC ADI之类的CPU,适用用才是硬道理,性价比才是硬道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07
mcu430| | 2009-8-6 23:21 | 只看该作者
随便说说:
频率不是主要问题,大多数应用1兆就够了(对于测控)
在用量比较大的三表中,还是pic的多,msp430也不少,但是arm没有听说
如果你要做数码相框8位肯定不行
当然早期的mp3也就是51内核的加硬件解码
要说资源全,还是msp430了:
adc、dac、pwm很多机器都能做
dma也有一批了带有
但是运算放大器也搞进单片机,还是不多的,不要说psoc,那个就是垃圾(夸张了点)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08
foxqiu| | 2009-8-7 14:07 | 只看该作者
arm学起来容易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09
cds_666| | 2009-8-13 05:30 | 只看该作者
ding213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10
aq_fd| | 2009-8-16 17:33 | 只看该作者
大家不会是各大器件公司的托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11
czdo| | 2009-8-16 17:39 | 只看该作者
不过arm替代51是不可以逆转的潮流啊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12
logics| | 2009-8-20 14:11 | 只看该作者
无聊啊,这种争论有何用处。根据市场需要和成本要求,低端用8位,中高端用16位和32位,因产品需求而变而已。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13
McuPlayer| | 2009-8-20 14:24 | 只看该作者
参与有争议话题有利于调节内分泌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14
ttlasong| | 2009-8-21 16:36 | 只看该作者
继续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15
zq1987731| | 2009-8-22 18:3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忍不住插些话...
    之前在学校用EMC实验室进行设备抗干扰试验,其中有个最难过的测试叫群脉冲(EFT),我直接将未加任何EMC/EMI处理的STM32板子接上,双极性,1MHz,5K重复率,一直打到4000V一点事都没有(那个脉冲群发生器最高发出4000V的EFT),这个指标的重要性我想大家都应该有数。
    然后闲着无聊把楼下实验室的51板子(STC)的接上(当然也是没任何EMC/EMI处理),才1000V出头都“真死机状态了”(连软狗定时器都能一起死掉)。从此以后我开始质疑某些人的怪异理论:51的抗干扰性能远远优于ARM?!优于某些ARM7还能理解(像ADI的ADuC7026,照样1000V都过不了),但优于Cortex-M3...如果是指STM32我就绝不相信了,谁叫ST的强项就是电机控制呢!
    然后51的指令周期和M3比起来,前者要12分频(虽然也有单周期的),但后者可是有指令流水线+DMA的存在,在同样频率下差距可不是一点点!
    并且这年头,写程序普遍遵循的原则都是牺牲空间换执行时间,别不承认,除非能保证程序中一张数据表都没,全靠实时计算!
    片内SRAM部分就更夸张了,51能和M3比SRAM的利用?位带操作本就是M3的强项,人家整个SRAM乃至外设地址都可以随意进行位访问,51做得到么?它不过有一小段地方叫做“位地址区”!另外甚至有人说51的变量都是8位的,ARM的变量都是32位...这个相当令人无语,在C中,未加声明的变量都是auto型,子程序执行完毕即释放,可以说即使是128位的变量在此处和8位变量也是一样的,大家都是——用完即释放!那么又是ARM更胜一筹(怀疑是只会51汇编的人整天使用铺天盖地的全局变量,所以想当然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16
YouSelf| | 2009-8-22 18:49 | 只看该作者
M3是后者是ARM是趋势,确实是对的,但是绝对不是说STM32是趋势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17
王紫豪| | 2009-8-22 19:46 | 只看该作者
有些人只是鸭子嘴啊,高端的51那么牛X,那么有价格、性能优势,各大厂商为何不争着去做它?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18
vwwj| | 2009-8-22 20: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vwwj 于 2009-8-22 20:36 编辑

223# zq1987731

223楼的同志请上STC的官网,上面有过4000V群脉冲的收费指导,干扰这种事和硬件布板相关极大,MCU的影响也有,但是价格成本摆在那儿
  电机控制需要矢量计算,卖点是这个,不是抗干扰.当然抗干扰也有,但是不是主要的.
  流水线麻烦再去复习下,三级流水不代表指令执行数高三倍,
   Arm7的三级流水是0.9MIPS/MHZ,即是每周期0.9条指令,现在的单指令周期51,综合看是每周期0.8条指令

  查找表大家都在用,用查找表可以抵消高级的单指令周期乘法除法的优势
  位操作更多时候是资源紧张的时候用,IO口操作速度你可以比较一下,是8位机快
  因为Arm除了主频,还有外设频率,操作IO口用的是外设频率,自然速度低很多
  Arm采用Tumb方式编译程序大小是采用Arm32方式编译的一半多,你可用ADS试试

225楼的请用证据反驳前面二百多楼的任何人的观点,说这种猜测性的话一点说服力都没有
  另外我也相当看好Arm的发展,但是不把Arm当成神,除非它的价格再降低一半
  M3还是处于中端,也许更低端的M0能完成打到8位机的任务?拭目以待....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19
ayb_ice| | 2009-8-22 21:26 | 只看该作者
LS还是比较公道,相信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
RAM讲性能肯定比51强,毕竟不是一个时代设计的东东,但51今天依然能滋润的活着,而且在和包括ARM7在内的8~32位MCU竞争,这说明了什么...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20
zq1987731| | 2009-8-22 22:21 | 只看该作者
To Mr.vwwj
    任何形式的说明我都会保持怀疑态度,一切以实测为主,这也是大多工程师的习惯,我之前在公司做的一年一直搞这东西,所以还是有点了解的,以当时那2块板的布局布线,在电源部分到MCU的路径上是没有多大差别的。
    EFT干扰主要是通过传导形式,而我之所以说:“未加任何EMC/EMI处理”主要就是因为板上无任何相关保护器件,比如4000V的EFT打进来,用什么来消除?别告诉我仅仅依靠那些所谓的“布局布线”就能解决,这样的话那些EMC/EMI保护器件都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
    另外抗干扰方面我个人认为绝对是重中之重,不仅要通过硬件,MCU本身也必须足够强悍,尤其是工业方面应用,怎么可能不主要?某些场合这可是要出人命的!

下面是我的原话——   
“然后51的指令周期和M3比起来,前者要12分频(虽然也有单周期的),但后者可是有指令流水线+DMA的存在,在同样频率下差距可不是一点点!”
    大多数便宜的51都要12分频,拿这速度和“三级流水线”去比,难道差距不大?我从头至尾可没表达过“三级流水代表指令执行数高三倍”这层意思。

    继续拿STM32举例,它的GPIO造个方波能有18MHz(8MHz外部晶振PLL到72MHz主频),那么8位机IO口的“高”操作速度还有何优势?难道指望用IO模拟高速总线不成?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