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振荡器线性原理之新分析

[复制链接]
楼主: jz0095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161
jz0095|  楼主 | 2013-7-6 2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6398 发表于 2013-7-6 12:20
其实,如图所示: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看到,其实并不需要在哪里断开,而是在Vo的作用下,产生了另一个Vo, ...

6398,以下是我以前对现有框图分析的看法,供你参考。
.
100)对框图的提问:
1.Vs是怎么来的?这是标准的放大器的传递函数框图,放大器是有信号源的。把这个原理应用于振荡器,这个源的条件是什么?噪声源也是有内阻的。
2.Vs是怎么变为0的?该源是如何消失的?
3.环路增益等于一时Vo为有限值,有限值不是稳态的条件,即幅度不是稳态的条件,稳态的条件是单位增益。Vo有限值是怎样变化而来,即能量、幅度是如何增长的,表达式是怎样体现的单位增益是如何实现的,其表达式是什么
114我眼中现有理论的传递函数 Vo/Vi=A/(1-AH)
1. 从公式看,自变量只有Vi,工作状态只能在公式的两个状态中取一:A/(1-AH)分母不为0,和,分母为0。当分母不为0时,Vo随Vi成比例地变化,传递函数不变;当分母为0、满足无穷增益条件时,电路立刻起振,无需起振过程(噪声幅度乘以无穷增益,就可以满足稳态幅度,幅度不需要循环增长,这是公式的表达)。显然,无起振过程是与事实不符的。
如果开始时是分母不为0,那么有什么条件能使分母从不为0变为分母为0?
.
2. Vi的幅度变化不一定能改变传递函数,除非Vi的变化是由于信号源内阻(R01)的变化造成的。因此,对信号源条件的检查就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我反复要求解释Vi条件的原因。这不是我理解不理解的问题,我想让捍卫方通过“解释”认识到现有原理的缺陷。现有模型对信号源的条件没有交待,并且,传递函数中也没有源内阻的函数
.
3. 公式中反映不出振荡模式的分类。
.
4. 公式中反映不出实现线性稳态的机理:单位增益是如何实现的。
.
5. 现有理论起振的增益为“无穷”,稳态的增益为“1”,稳态机理是“增益压缩”。那么,从无穷到1,增益压缩有多大?何以见得?
.
6. 我证实过存在“放大器模式”振荡的事实(这里先不介绍),而该模式的起振不需要增益为无穷
(213)  现有振荡器理论的矛盾  
现有理论振荡器模型认为,输入信号是由反馈产生的,那产生反馈信号的原始输入来自哪里?来自噪声?那噪声是外来的,还是系统固有的?如果承认是外来的,那么模型就需要有外部信号输入端;如果是固有的,那模型就是非线性的(见115117楼说明)。现有模型的矛盾在于,既没有外部信号输入端,又称系统是线性的,称起振分析是线性分析。
矛盾来自于缺乏本质性的分析。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62
jz0095|  楼主 | 2013-7-6 20:37 | 只看该作者
回214楼。
1,用S参数表达式,其起振条件为什么?
在完整电路条件下,按以前给出的仿真电路接入信号源,调整元件参数,满足稳态振荡判据(S’21=1,GD<0,输入回路Rnet<0)。
理由:
a)只满足Zin实部小于0的50欧S参数仿真是不够的,C的取值还要配合电感,以满足频率的要求,所以仿真不能缺少L;
b)缺少L的仿真尽管可以得到负阻,但是不能保证相位斜率>0,即GD<0,得到的还是放大器的特性,不满足振荡器特性的要求,因此还要保证GD<0;
c)在Zin仿真中,R01=50欧。但是在有L的情况下,S’21会>>1,看不清离稳态增益的差距。因此,要将R01调到稳态时电感的损耗值附近,接近S’21=1。
结论
稳态振荡的判据就是完整的起振条件。
2,用负阻表征时,下图中的网络N的伏安特性的大致模样是什么样子的,才能振荡?

左图是输入回路等效电路图,Zin是有源电路的输入阻抗,含有负阻、等效容抗、增量电流源i_inc、受R02和电路损耗影响、受有源器件参数影响,等等,比较复杂。
中图是左图的展开等效图。由于有增量电流的存在,电感支路有反电势等效电阻re。如192楼图3的规定,i 是谐振电流,i=iL
根据192楼“孤立分析模式”分析,i是单调增长的,re=ue/i是单调减小的,电感支路阻抗等于:re+ωL。re随起振进入稳态趋于0,合成阻抗趋于ωL,i的稳态i峰值为umax/ ωL。右图是大致的i-u曲线。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63
6398| | 2013-7-6 21:13 | 只看该作者
jz0095 发表于 2013-7-6 20:24
6398,以下是我以前对现有框图分析的看法,供你参考。
.(100楼)对框图的提问:1.Vs是怎么来的?这是标 ...


AF=-1,分母为0,唯一现实的意义就是Vs=0。然而上电过程,使得输出出现了相位为0的频率振荡信号,由于放大倍数大于1,于是自己维持自己振荡。通过稳幅度的机制,出现了教科书中的理想的AF=1的振荡,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实的电路,器件的精度有限,而且还温漂,无法满足AF=1,这个是通过负反馈等诸多机制保证的。所以现实的电路AF〉1,由于稳幅而AF=1。
纯小信号电路,无法在实际中实现,实际电路都是小信号的发散振荡而完成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64
6398| | 2013-7-6 21:29 | 只看该作者
xukun977 发表于 2013-7-6 21:28
LS你能读的懂自己说过的话么?现实电路到底行不行?

现实的电路,器件的精度有限,而且还温漂,无法满足A ...

好好想想吧,能读懂这段话,你就会对振荡原理有了正确认识,好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65
6398| | 2013-7-6 22:07 | 只看该作者
xukun977 发表于 2013-7-6 22:03
图中运放电源为+-12V,反相端电源为10v,接通电源后,输出电压时域波形是什么样的?

你发个比较器的电路和振荡没有关系!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66
6398| | 2013-7-6 22:12 | 只看该作者
xukun977 发表于 2013-7-6 22:10
这是比较器?谁和谁比?
这个和楼主的振荡器有一定关系。

从小信号的角度看,输出为负无穷大,但实际输出低电平!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67
jz0095|  楼主 | 2013-7-6 22:48 | 只看该作者
6398在219楼是从公式和框图出发解释原理的。而我前面的问题是质疑框图和公式的。从219楼的答复中,我仍没有得到对质疑的回答。
.
218楼的
用S表示,怎么还有个Rnet ?? S和负阻,你只能选择一个。
为什么只能选一个?
.
右图貌似不符合振荡器特征。
你认为是什么特征?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68
jz0095|  楼主 | 2013-7-7 08:55 | 只看该作者
xukun977 发表于 2013-7-6 23:05
210楼说了,出现目前理论与实验不符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混用各种判据导致的。

虽说同一电路,用不同的 ...

所谓的负阻N型伏安特性,是负阻上电压和负阻中电流的关系。而在本电路中,u是并联电压,不是负阻上的电压,因此出不来N型特性。
.
振荡器判据是包含了负阻、动态阻抗、传输增益在内的整体贡献;而端口阻抗(50欧下S11S22)、二极管伏安特性等是单端口特性,不能全面反映振荡过程的变化。要反映起振中的变化,就要用S’参数,S参数的表达有局限性。
.
217楼的等效电路是按电路实际元件布局和影响作出的,要仿真,还要使用双端口振荡器模型。
217楼伏安特性曲线显示了起振过程中u-i的关系(根据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基极谐振u可以近似等同于输出的u,反之亦然),i的不同斜率,反映了reRnet、电路增益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有负阻参予的结果。S’Rnet判据的混合使用并没有矛盾、混乱,都是实际的参数。
起振中,R01的物理模型主要是reR01由大变小是不可改变的规律,起振条件对应于多个R01值、多个S’21值,即起振条件是个区间,不是单值、单相位。能满足稳态判据,就已经包含了动态起振条件
因此,用现有方式考虑起振条件、伏安特性是不是合适,是值得思考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69
jz0095|  楼主 | 2013-7-7 10:40 | 只看该作者
你的N网络是什么东西?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70
6398| | 2013-7-7 13:06 | 只看该作者

虽然如此,小信号其实只是计算振荡频率,即相位为0时的频率。至于输出幅度的稳定,靠的是负反馈或其他的方法。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71
jz0095|  楼主 | 2013-7-7 15: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z0095 于 2013-7-7 15:38 编辑

先不管等效电路是否合理,227楼的网络有两类特性,V-I和频率响应。
估计没有软件同时计算这两个特性。可以分两步走。
1.因为对负阻特性感兴趣,N网络等效为一个负阻即可。作并联阻抗的频响特性,如下图。记下元件参数和几个频点并联阻抗Z(f)。

红色曲线是阻抗实部,蓝色是虚部。
2. 设定一个频点,扫描下图输入电压V的幅度,计算并联电压u和各支路的电流;
3. 改变频点,重复2,基本可以看出个u-i大概。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72
6398| | 2013-7-7 15:44 | 只看该作者
xukun977 发表于 2013-7-7 15:00
恕俺直言:你不知道灵活应用基本原理,就知道生搬硬套,上面这密密麻麻推导过程就是证明。
有这么麻烦么 ...

你不会是盗窃了windh1的思想吧,经管俺也认为其说的很是正确!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73
6398| | 2013-7-7 15:46 | 只看该作者
xukun977 发表于 2013-7-7 15:00
恕俺直言:你不知道灵活应用基本原理,就知道生搬硬套,上面这密密麻麻推导过程就是证明。
有这么麻烦么 ...

你还是没有get the point!事实上,所有的振荡电路,都可以用此种方法计算振荡频率,稳幅则是另一个问题。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74
6398| | 2013-7-7 16:16 | 只看该作者
xukun977 发表于 2013-7-7 16:03
外行话少说,还“所有的振荡电路都能这样算”,楼主这个负阻电路,你也仿照230楼过程计算试试?
单端口 ...

俺早就会你说过了,俺的方法里面没有负阻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方法,不要把你书包里的东西往俺这里套用,好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75
6398| | 2013-7-7 16:19 | 只看该作者
xukun977 发表于 2013-7-7 16:03
外行话少说,还“所有的振荡电路都能这样算”,楼主这个负阻电路,你也仿照230楼过程计算试试?
单端口 ...

是你连loop都找不到吧,不要关公明面前买菜刀,好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76
6398| | 2013-7-7 17:57 | 只看该作者
xukun977 发表于 2013-7-7 16:38
别讲能话,你告我们说楼主振荡器的loop在哪?

你应该仔细看看我的那个推倒公式,你就知道,我的专利是神马了!总不能手把手教你吧!看来,国内的应试教育,真是害死人呀!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77
6398| | 2013-7-7 17:58 | 只看该作者
xukun977 发表于 2013-7-7 16:44
234楼说所有振荡电路都能用beta*A=1的方法,来计算振荡频率,那你针对上面电路,计算个试试? ...

还是那句话,你要仔细看看,好好想想本人的帖子,你就会明白本人说的到底是什么!好吧?总不能手把手地教你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78
6398| | 2013-7-7 18:02 | 只看该作者
xukun977 发表于 2013-7-7 16:38
别讲能话,你告我们说楼主振荡器的loop在哪?

学生不努力,老师徒伤悲啊!这句话,在你没有弄明白前,就先送给你吧!好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79
6398| | 2013-7-7 19:11 | 只看该作者
xukun977 发表于 2013-7-7 18:53
好了,与阁下讨论到此结束,翻来覆去念叨这一句--“AF=1,相位为零”,看多了脑子疼。

神马意思?学生要给老师判作业吗?
虽然你不懂,但老师也无必要和你这样不开窍的学生有神马可以说的了!
还是那句话,想明白振荡原理,就好好学习老师的教导,好吧?
这还轮不到你给老师判作业,ok?
除了你自己努力,学习老师的教导,没有其他办法,老师我本人也不可能用填鸭似的教育方式对于你进行填鸭教育,希望你自觉一些,能够理解,好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80
6398| | 2013-7-7 22:16 | 只看该作者
xukun977 发表于 2013-7-7 21:54
什么,你是老师?????

要是职业学校或者三本学校老师,感情上我能接受;但如果是>=2本,听起来就是 ...

本人只是好心,才告诉你这号人,振荡电路的该如何计算,这是本人的专利,虽然之前,本人也知道,你们这一伙人,天天在这个坛子里,胡说八道,颠倒黑白,但作为技术问题,不涉及你们的人品问题,故公布了本人的专利计算方法,你要是不服,也没有办法,既然给出了这个方法给你看,那么本人就是你的老师,你有啥可不服的?有本事,你也发明一种计算方法啊?恐怕你们整天地颠倒黑白,没有哪功夫吧 ?其实,你也么这本事!
本人的方法,就是在这里广而告之的,你有意见可以一边呆着去!本人可么功夫跟你废话!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