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振荡器线性原理之新分析 - 第4页 - 模拟电子技术论坛-模拟技术 - 21ic电子技术开发论坛
打印

振荡器线性原理之新分析

[复制链接]
楼主: jz0095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61
jz0095|  楼主 | 2012-8-27 06: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jz0095 于 2012-8-27 07:08 编辑

再读9、40、61楼,你的R01就是上面的Rin(A)。但是,你的R01是动态的,却不许俺的Rin改变,否则俺的就步是线性的(你的仍是),双重标准,跟美国一样不讲理啊
Rin(A)是有源电路的负阻吧?我的R01是与负阻对接的源内阻,即对应于RL吧?负阻、Rin(A)不允许变、R01能变,是没有问题的。

简单说,R01中的Rtransient就是瞬态电抗, Rstable就是稳态下的电阻损耗,两个R在瞬态和稳态中各起主导作用。关于它们的表达式,一般对瞬态的等效电路不作解析表达,常作定性描述。我还没有考虑过对瞬态的公式表达。

任何OSC都是非线性的,线性分析技术、非线性分析技术、瞬态分析技术等,跟镰刀斧头一样,不过是些工具而已,哪个顺手用哪个,谁个说线性振荡器一定要用线性技术分析了?当然了,不用耕犁用铁锨照样能翻土种田。
“任何osc都是非线性的”这个说法有问题,事实上线性振荡,哪怕是只有万分之一、或者更低的几率,这个说法就站不住脚。
如果能用非线性理论覆盖线性现象,那是求之不得的。现在有哪种非线性分析能解决线性振荡的稳态机理?我是没见过。或许可以寄希望于后人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2
jz0095|  楼主 | 2012-8-27 14:52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理论用的增益曲线是a或b之类的(总之不是直线),而你用的是图c,请仿真验证你的增益曲线确实是这样的,重点阐明验证实际电路就是根据这个曲线变化的。
你指哪个图?是550MHz的幅-频曲线?如果是,那不是我说的增益曲线。我不明白你是怎么认为我是上述想法的。
我说的增益曲线是有条件的:谐振下的“模型S'21曲线”。550MHz图,每个上面只有一个“点”幅度满足谐振要求,因此构不成增益曲线。增益曲线是以R01为x轴的(a),(b)两张。

貌似目前还没有这样的产品问世。如果你能弄出个没有谐波的振荡器那就厉害了。
这跟有没有产品没关系,有我贴出的线性振荡图就够说明问题了。

尤其是“自动产生响应的动态内阻R01”之类的描述,非常含糊,这个R01神秘莫测,跟天生似的。
R01可以说是天生的,是自身固有的特性,这没什么可奇怪的,没有倒奇怪了。稳态有稳态的电抗,瞬态有瞬态的电抗。
R01针对的是LC谐振器,Rstable是谐振器的损耗,跟R02没关系。R02和其他元件的损耗已纳入了电路的损耗,在总负阻中被扣除了,电路损耗不同,负阻就不同。电路的损耗等同于550MHz例子中的RL,只是在那里,RL中不包含R02。

没关系,尽管你误解的地方不少,你尽管提,我解答。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3
jz0095|  楼主 | 2012-8-28 15: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z0095 于 2012-8-28 15:54 编辑

核心是证明stability,却老是谈论start-up conditions和oscillation conditions
可能我们从开始对目的就有分歧。stability是稳定性;而我证明的是“稳态”:stable status。即振荡如何从起振到稳态,以示与现有理论“增益压缩”不同的机理。
我要证明振荡如何在线性条件下实现稳态,就要保证证明的条件(oscillation conditions)必须是线性的。不强调条件就有扯不完的皮。

更严重的是分析道最后,也没有证明出本该证明的核心论点:stability condition是0到180度或等价条件。
我要证明的不是stability condition,而是stable status condition(稳态条件):增益变化到单位增益。之后的稳定性stability是另外的问题。

从定性建模到说明,都是都是基于负阻分析法,但为了逃避非线性阻抗分析,动用仿真器,把本来繁琐的核心推导过程忽略了,本来借鉴反馈系数分析法也未尝不可,但两者“接口”也未做任何处理,就直接套过去了,这样分析有些不伦不类了。
这么说吧,仿真是解析公式证明的后续阶段;或者说,公式证明是仿真的初期工作,没有公式的仿真是难以想象的。
我建议,你举例子(有图),提具体要求,我来解答。但是,目标是:线性稳态分析。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4
jz0095|  楼主 | 2012-8-28 22:25 | 只看该作者

动态平衡与传递函数S'21(R01)

本帖最后由 jz0095 于 2012-8-29 05:17 编辑



oscillation conditon 类似于图中的黑线,讲的是平均值概念,stability conditon 类似于图中红线,代表实际运行轨迹,讲的是红线如何才能稳定地以黑线为中心来回摆动。
我不把直线称作”condition”,而是“”,稳态。你的图是想说“动平衡”的问题。

黑线自然是小信号线性近似的结果,根本无需非线性技术分析
这个你说轻巧了。现有理论根据线性分析得不到直线的稳态结果,而是依赖于增益压缩。线性下的稳态是本分析解决的主要问题。

对反馈模型来说,oscillation conditon 就是巴克豪森,是小信号线性分析的结果。负阻完全与其类似(因为负阻可转化为反馈模型,具有内在一致性)
Barkhausen判据(条件)是为放大器传递函数设置的,条件之一就是使用了外部信号源,且源的条件不清,见下图。


其中Vi是外部信号,信号源是什么内阻?讲不清楚。该传递函数有连续变化的状态吗?没有,只有一个分母=0条件下的无穷增益状态。
外部信号源是不允许存在的。它一是不合理,二是固定的源内阻不能导致增益线性地变化,因此也达不到线性下的稳态。


而本分析的传递函数S’21(R01)可以保证增益的连续变化,包括分母D=0的无穷增益状态,比Barkhausen判据不光合理,而且可以定量计算。

维稳的证明过程,就是求取stability conditon 的过程,巴克豪森是从总体宏观上看问题的,而维稳需要进行细节探讨(如同要研究上面的红线一样),所以不知道你是怎么把oscillation conditon和维稳这两个风马牛联系到一起的
实际上,你提到的稳态(直线)和动态平衡(红线),我分析中都讲到了。“稳态”和“动态平衡”都是靠R01的自动调节增益实现的。红线是在“能量与增益成反比关系”的基础上,实现能量、幅度围绕单位增益自控的结果。这种控制之所以可能,就是因为传递函数S’21(R01)可以连续(细节)地自动调节。

如果你还感到哪里不清楚就再指出来。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5
jz0095|  楼主 | 2012-8-29 05: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z0095 于 2012-8-29 06:26 编辑

在继续讨论之前,我还要再次强调,你不应该在判据、方法上死抱书本知识,它们属于争议的一方,需要第三方来评价。不要拿现有理论作依据的理由:它们不能得到所要的结论,不是尽善尽美的,这是事实。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开放一下思路呢?

你的问题是两个内容:1.振荡的稳态(到达稳态)和稳态的条件;2.振荡的动态平衡状态及其条件。我先一条条讨论。

对于oscillation,Vi=0,根据传递函数表达式,当环路增益为1时,Vo可以为finite值,何来的信源,何来的不连续,何来的不合理?

还是这个图,你描述一下,
1.Vi是怎么来的?这是标准的放大器的传递函数框图,放大器是有信号源的。把这个原理应用于振荡器,这个源的条件是什么?噪声源也是有内阻的。
2.Vi是怎么变为0的?该源是如何消失的?
3.环路增益等于一时Vo为有限值,有限值不是稳态的条件,即幅度不是稳态的条件,稳态的条件是单位增益。我要你解释:该有限值是怎样变化而来,即能量、幅度是如何增长的,表达式是怎样体现的单位增益是如何实现的,其表达式是什么

先问到这里。注意,我不需要你的反驳,我需要你的解释和说明,在没有解释之前反驳是苍白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6
jz0095|  楼主 | 2012-8-29 09:35 | 只看该作者
vi怎么来的,你看82楼图1,R1的左端接的是什么电位,那里就是vi
我理解不透,你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


其实你不用转到别的图上去解释,我给的图是标准的FBO框图,我需要你直接解释Vi的由来。
放大器、器件作为受控部件,需要有输入信号源才能工作,Vi是信号、电位,它的源在哪里?振荡器的电路不改变其中部件的属性,尤其是在线性下。振荡器线性稳态的条件是怎么实现的?

注意,要线性条件下的讨论。如果你不能在线性条件下解释所要的结果,例如线性条件下的单位增益,我只要你明确承认即可。这不反映个人能力的问题,是现有理论就没有这个分析和结果。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7
jz0095|  楼主 | 2012-8-29 10: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z0095 于 2012-8-29 10:40 编辑

现有原理从有求和器的图开始,是分析的第一步,由(1-AH)=0条件起振;然后才改为你这个没有求和器的图,认为不需要输入信号了,信号由反馈产生,其稳态由增益压缩来解释。
不认可所有带有非线性因素的解释
我不知道最新的线性分析的进展,你给解释一下,你这个图是怎样实现线性单位增益的?可以从有求和器或者没有求和器的图开始。你也可以列出你的极点、零点公式说明,注意说明物理含义。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8
jz0095|  楼主 | 2012-8-30 05:29 | 只看该作者
以上都是真实存在的关系,用谐波平衡仿真器可以得到的,但是,楼主为了将就所谓的“线性”证明,“歪曲事实”,有些量,变了就是变了,不能因为要用线性法就强制性的不许它变--至少得给出不许变的理由吧(“因为是线性,所以不许变”的理由让人啼笑皆非)--更何况你上面也反复在强调,要尊重事实?
你跑靶了。
你看到了线性和非线性的两个事实,但是只承认非线性的事实,有选择性的,而且要把非线性的事实强加于线性的事实。
我以前低估了你对事实的认定上产生的阻力,这种思维方式对你今后研究的深入是有害的。希望你也尊重线性事实的存在。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9
jz0095|  楼主 | 2012-8-30 20:52 | 只看该作者
看来还是先从事实和定义上说起吧。

你一直说线性事实线性事实,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拿得出手的证据出来,更没有以理性的方式推翻我上面的非线性证明事实。
我的线性事实,就是线性振荡的图(3楼图2),你有疑问吗?如果有疑问,你的线性定义是什么?
你一再用非线性的事实和证明替换线性的事实和证明,是既无视线性事实的存在,又错用了工具。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0
jz0095|  楼主 | 2012-8-31 14: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z0095 于 2012-9-1 14:52 编辑

改错:万分之一谐波电压产物,相当于-80dBc谐波产物。

这个结果是我测来的,我已经说过,是需要细致调节Vce、Ie下的结果,即是设置偏置的结果,没有什么谐波抑制技术,是原始振荡。这个问题不用多扯,网友里面会有人有类似线性振荡的经历的,你也可以自己搭电路体会一下。

这个线性成立的问题可以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来说明。
1.实践的成立
几乎所有材料、器件、电路都存在非线性,只是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认为是线性的。在放大器中对线性的认定,其指标是:互调产物<-60dBc。互调产物跟谐波产物成正比,即互调产物越大,谐波产物也越大。在音响线性放大器,例如HiFi中,有个THD(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全部谐波失真指标,一般定为<0.05%,万分之一也就相对于-80dBc的谐波产物。
这个对线性的认定,不是说没有谐波,而是谐波低于某一幅度。谐波抑制、谐波产物名称可能给你带来了误解,它们都是“产物低于基波/载波的分贝值,图中的“抑制”没有额外人工控制的意思,只是指标的名称。

2.理论上的成立
如果一个分析没有任何非线性因素的介入,就“合理地”完成了线性振荡机理的证明,就说明线性理论的成立,尽管实践中达不到理论分析的条件,例如,理论对幅度没有限制,而实践中会受幅度的限制。
(我不需要你现在就联系本分析,那是以后的事情。我只希望你理解1、2的道理)

日本NF的信号发生器,精度是0.1uHz,实测结果估计比你那图漂亮多的多,但前面说法对其仍有效。
我想你在说与本讨论无关的指标和不相干的比较。希望以后无关的话不说。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1
lixupengarm| | 2012-8-31 15:47 | 只看该作者
好收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2
jz0095|  楼主 | 2012-9-3 21:24 | 只看该作者

我眼中现有理论的传递函数 Vo/Vi=A/(1-AH)

本帖最后由 jz0095 于 2012-9-4 08:53 编辑

1. 从公式看,自变量只有Vi,工作状态只能在公式的两个状态中取一:A/(1-AH)分母不为0,和,分母为0。当分母不为0时,VoVi成比例地变化,传递函数不变;当分母为0、满足无穷增益条件时,电路立刻起振,无需起振过程(噪声幅度乘以无穷增益,就可以满足稳态幅度,幅度不需要循环增长,这是公式的表达)。显然,无起振过程是与事实不符的。
如果开始时是分母不为0,那么有什么条件能使分母从不为0变为分母为0


2. Vi的幅度变化不一定能改变传递函数,除非Vi的变化是由于信号源内阻(R01)的变化造成的。因此,对信号源条件的检查就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我反复要求解释Vi条件的原因。这不是我理解不理解的问题,我想让捍卫方通过“解释”认识到现有原理的缺陷。现有模型对信号源的条件没有交待,并且,传递函数中也没有源内阻的函数


3. 公式中反映不出振荡模式的分类。


4. 公式中反映不出实现线性稳态的机理:单位增益是如何实现的。


5. 现有理论起振的增益为“无穷”,稳态的增益为“1”,稳态机理是“增益压缩”。那么,从无穷到1增益压缩有多大?何以见得?


6. 我证实过存在“放大器模式”振荡的事实(这里先不介绍),而该模式的起振不需要增益为无穷


同理,对于单端口NRO模型,放大器模式振荡条件的存在,使得Rin+RL>0电路就可以起振(现有理论的起振条件Rin+RL<0)。因此,按照现有理论的稳态条件Rin+RL=0不成立Rin将向正变化,Rin+RL将更加>0


以上几点都对现有理论的可信度提出了挑战。现有理论模型和解释都比较粗糙,有不少缺陷。因此,在阅读中,存疑当真理智。



danl“把基本概念理清”的建议可取。


*修改:将问题增加到6条。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3
HWM| | 2012-9-4 14:29 | 只看该作者
没想到还在“讨论”....

既然想把“基本概念理清”,那就再啰嗦几句:

1)含噪声的系统不再是线性系统(噪声作为线性系统的输入不算)。

2)含幅度相关参数(如阻、容、感和增益等)的系统不是线性系统。

3)有意义且可分析的线性系统通常假设其时间平移不变(LTI)。

显然,作为“无输入”的振荡器,其噪声必作为系统“内涵”。若存在噪声则其自然不再成为线性。严格的“线性”振荡器只是个数学模型,若其初态是零则其永远不可能起振。

现实中的振荡器本质是个非线性系统(因为按线性理论根本无法对振荡器的整个过程进行合理的描述),其含噪声和器件的非线性(即相关参数和信号幅度有关)。


相关可看:

https://bbs.21ic.com/icview-366180-1-1.html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4
jz0095|  楼主 | 2012-9-4 20:39 | 只看该作者
讨论的结束与否视情况而定。在进一步答复之前,有些内容需要你澄清一下:

1)含噪声的系统不再是线性系统(噪声作为线性系统的输入不算)。
你这句话怎么理解?所有的系统都无法避免噪声,包括线性系统。

2)含幅度相关参数(如阻、容、感和增益等)的系统不是线性系统。
你是指包括RLC与幅度相关的非线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5
HWM| | 2012-9-4 22:43 | 只看该作者
to 117L:

线性算子若输入为零则输出必须为零,这是由线性的定义所得,故线性系统必然“确定”——即无噪声。由此可知现实中无理想的线性系统,线性模型只是现实系统的近似。

由线性电路的定义,作为其构成单元的电阻,电容,电感和受控源等必须是线性元件——即R、C、L和A(增益或跨导或跨阻)必须和信号幅度无关。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6
jz0095|  楼主 | 2012-9-5 08:18 | 只看该作者
同意118L的定义。

一个系统是否线性,是由稳态下的状态来判定的。例如,线性时不变性,其中包括状态和参数的时不变。瞬态状态不作为认定系统性质的条件。因此,振荡器与放大器一样,都需要在稳态下作鉴定。

关于噪声与起振。本双端口振荡器模型认为振荡器是在输入信号的控制下产生输出的,因此噪声是输入信号,不是系统固有。

线性和非线性系统,在稳态时都可能“时不变”;但是否是线性时不变,就要看有无非线性产物。也就是说,在都是时不变条件下,对稳态的分析,就演变成对非线性产物的鉴定、对元器件原始参数是否被改变的分析。参数是否被改变,需要从瞬态到稳态的各个环节查起。这就是本“线性分析”的逻辑。

重申一下,瞬态分析的性质和方法,与系统稳态时的线性性质无关。

本线性分析与现有理论的分歧点就是理论上有没有线性振荡。本分析就是试图找到:理论上是否存在元器件参数不被改变情况下,振荡进入稳态的机理。如果存在,稳态是线性系统的说服力就增强了。本分析找到了。

先看看这段有没有问题。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7
HWM| | 2012-9-5 08:50 | 只看该作者
to 119L:

我想多说也无益,还是建议找点书看。

如果你**要在理想线性时不变系统下讨论,其本质是个数学问题。建议先熟读两本书——《线性代数》和《常微分方程》,然后自有答案。

最后强调,别怀疑数学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8
jz0095|  楼主 | 2012-9-5 11:31 | 只看该作者
我尊重数学,也重视使用数学的条件,例如模型的正确性,否则,正确的数学会得不到正确的结果。

例如,你在115L的链接帖子: https://bbs.21ic.com/icview-366180-1-1.html,其中第6点的分析例子,我认为模型有问题,即,单端口振荡器模型(猜是CE电路)。

与我的双端口模型相比,它仅表面化地认定振荡器是个单端口网络,没有深究不少内在的条件(我认为是现有理论模型的重大缺陷),数学推导的结果就有问题。

例如,结果给出了与电流放大系数β有关的电容比例:C2/C1=β。实际上,电容的比例可以有多种,而β能时时满足随变的要求吗?而且大电容比是无法振荡的;或者C2/C1可以<1,β也要<1吗?

从这个数学结果里能解读出多少内涵,有多少事实、现象可以验证?堪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9
HWM| | 2012-9-5 12:29 | 只看该作者
既然谈到那帖的第六点,不妨说明几句:

1)那是个纯粹的线性分析,故其所有器件的参数(C1、C2、L、rb、Rc和β)都假设是常数(注意,这里没有电源电压什么事)。

2)一般状态下 Uc 是下列方程(其实就是个微分方程)的解

   [C1 C2 L S^3 + (C1 / Rc + C2 / rb) L S^2 + (C1 + C2 + L / Rc / rb) S + 1 /Rc + (1 + β) / rb] Uc = 0

注意,若无初始状态的制约,所得的是个截空间,含无穷多个解。特别的,若初始条件是零,则得零解(即Uc = 0)。

3)若假设解满足稳态条件(如假设Uc是稳态),则可反过来通过下列方程组确定参数的关系

    C1 C2 L ω^2 - C1 - C2 - L / Rc / rb = 0
    (C1 / Rc + C2 / rb) L ω^2 - 1 / Rc - (1 + β) / rb = 0

忽略Rc则可得简化关系如下

    ω^2 = (C1 + C2) / (C1 C2 L)
    C2 / C1 = β

4)最后要说明的是,电路模型(即那个微分方程)源于KVL、KCL以及电阻、电容、电感和受倥源的理想线性模型。若承认这些基础都是可以成立的话,则最终电路模型也必然成立,意味着其解也成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80
jz0095|  楼主 | 2012-9-5 12:38 | 只看该作者
我没说你数学方法有问题,即不是设立、求解方程有问题,而是该电路模型有问题,即单端口振荡器模型有缺陷,从而导致结果有问题。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